黛西的悄悄话:
一大波绘本抽奖才结束,今天又来送德国木质玩具,我都有点受不了自己的穷大方了。
请坚持看到文末小纸条。
我在互夸群潜水,看到有妈妈说给娃报了几千块的班,专门学思维导图。
因为,看着真不错,赏心悦目,色彩丰富,手绘技巧满分,书面分我给120,阿拉伯数字都用了花体,很难想象出自孩子之手。
思维导图你肯定不陌生,从去年开始,就有很多姐妹们希望听我聊聊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中国怎么火起来的我不清楚,但确定的是,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用这个方法串联知识点,只是当时我不知道它还有这么高“哔——”格的姓名。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非常非常成熟了,网上随便搜搜就能自学成才,它的样子你应该也见过不止七八九十回。
很多人喜欢(或是喜欢教孩子)把思维导图做得像艺术品,内容先靠边,关键是颜值要能打。
我非常不赞成这种思路。
尽管有人说丰富的画面可以激发创造力,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精力遵循守恒定律,形式上重半斤,内容上自然会轻八两。
思维导图不是画给别人看的,而是重在“思维”二字。
你的思路应该在画导图的过程中得到延展,跟自我碰撞出火花。
我当然不是说花哨的外表就一定没有内涵,有趣的灵魂和好看的外表并不矛盾,你们爱的博主黛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要不要脸)
关键是,我们的关注点根本就不应该在形式上,而是能否在图中看到思维在张牙舞爪。
如何做少女心贴纸和和手绘,如何优化细节提升美感,如何让读图者有最佳体验——总想着这些,留给内容的精力必然会打折扣,更不要提什么“张牙舞爪的思想”。
你可能要说,思维导图是国外传过来的,老外也是这么画,我们不过是学他们。
天啊,老外就一定有逻辑吗?我家的卫生纸到现在还没补上仓。

既然名叫思维导图,能不能“导”是后话,首先“思维”不能断线。
下面这种思维导图,如果耗时30分钟,手绘起码25分钟,这个过程中思维不断线?你信吗?
当然了,诟病形式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你也可以反驳我说,你的思维就是在手绘和贴纸过程中延展的,我也没辙,一切皆有可能。
很多人喜欢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画出来是这个效果。
看上去好像学到了很多,实际效果比bullet point并没有太多进步。
如果只需要列举提取每章主要内容,展示知识点的从属包含关系,bullet point足够了,根本没必要画成一棵树的样子,硬给它冠一个“思维导图”的名。
还有些“别人家的幼儿园”教孩子做思维导图,画出来是这样的:
▼ 来自网络

让孩子由主题发散,联想他们熟悉的天气,这个学习方法真的棒棒der。
一会说没必要花里胡哨,一会说bullet point足矣,一会又说别自欺欺人,所以,思维导图是新壶装旧酒吗?怎么用才算正儿八经的思维导图?
你在画思维导图前,从来没觉得a部分和b部分之间有什么关联。
但当你画了思维导图,它们前所未有地在“地理位置”上如此贴近,于是你才发现了它们之间的暧昧关系。
这种“近距离”,是无法通过bullet point实现的,它是思维导图独有的优势。
发现关联,在延展思维和理解知识上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自鸡还是帮娃串联学到的知识。
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过这种感受,当你在物理课上学的某个知识点,它的外延和背景竟然在某节历史课上得到了呼应,你就会觉得自己活得特别通透,感觉整个知识点形成了一个闭环,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的爽感。
你用笔一勾,发现了原以为八杆子打不着的两者之间的关联,线性思维被延展成面,这就是思维导图价值所在。
幽默的是,如今市面上很多自称思维导图的app,竟然连“添加连接线”的功能都没有,这种app基本就可以卸载了。
▼ 正面榜样,下方工具栏第一个就是连接线(联系)

你可能惊讶于我的土鳖,其实你误会了,我比这更土鳖,你以后慢慢就会发现。
我喜欢纸质品,必须看到笔尖触到纸,听到沙沙的写字声,才能静下心琢磨。
▼ 把一手烂字po出来,赞我的勇气
我的思维导图里,看不到小清新的贴纸和手绘(关键我也没那本事),但能看得到思维在圈圈线线的缝隙间张牙舞爪。
你可以看到多个连接线横跨整页纸,它让我捋清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并由这些关联引出新的思路。
我可以随时涂抹圈注和划掉内容,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完全不担心影响它的颜值(因为本来就没颜值)。
思维导图是给自己看的,不应该有丝毫形式上的压力,它的任何形式都是为了内容服务。
我这个育儿博主,不知道怎么就欠下那么多职场励志博主才会挖的坑。
只要稍微花点功夫做功课,你就会同意,思维导图完全不值得花几千块给孩子专门报班学,毕竟方法本身并不难,关键是它承载的内容——而这是培训班不可能教到的。
我们也应该引导孩子重内容轻形式,让ta们在最开始就接近思维导图的精髓和真相。
它应该是孩子思维延展的学习工具,而非我们在朋友圈晒娃的工具。
我难得勤奋,把公号后台的关键词重新整理更新了下,老姐妹们也可以去搜搜看,重温下感情:
回复「数学」,获得适合2-8岁的日本迷宫练习题;
回复「英语」,获得我家最受欢迎的英文原版动画;
回复「英语启蒙」,查看黛西的英语启蒙精选原创文;
回复「德式育儿」,查看黛西的“德国幼儿园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系列;
回复「绘本」,获得黛西的亲子共读技巧分享;
今天我送出的是德国Eichhorn的平衡积木,设计上跟我之前开团的Plantoys平衡船有异曲同工之处。

2岁+可以先抛开桌游规则,认知色彩,搭积木保持平衡;3岁+可以通过掷颜色骰子,引入社交机制。
这次的抽奖方式跟以往不同,会送给本周转发文章最多的5位姐妹,转发需包含(但不仅限于)本篇文章。
转发数据我会在后台拉取,无需发截图到后台,中奖名单本周日公布。
虽然每次你们说不舍得分享,我都会当成夸我,但一直这样藏着,是非常有碍我进步的。
晚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赋一饼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求求放过思维导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