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粉丝互夸群潜水,看到有1岁娃妈问2岁娃妈:如果让娃3岁学自然拼读,是不是4岁就能搞定自主阅读?
在众多鸡娃博主的攻势下,你家娃可能还没脱尿布,你就已经听说过“自然拼读”这四个字了。
我们80后学英语那会儿,都是苦哈哈指着音标拼认识生词的,没有音标都不知道怎么蒙。
那时候,没有家长怀疑过这个方法,学校怎么教,咱们就怎么学。
现在托信息全球化的福,这届老母亲猛然发现,原来人家英美孩子不是这么整的啊!
自然拼读(phonics)顾名思义,看着单词自然就能读出来(“见字能读”),听到单词自然就能写下来(“听音能写”),它是英美孩子学习阅读写作的主流方法。
上段引号中的8个字,经常被培训机构拿来当广告宣传语,后面还会捎带一句:“英语学习原来这么轻松!”
言外之意,如果你不抓紧给孩子报名,那孩子英语学习的路障就全是你设的。
我在标题里说,自然拼读我最有发言权,这并非源于我的鸡娃热情,而是:纯属巧合。
努力的博主和优秀的母亲们,也就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自然拼读的。10年前所有人还都觉得,学英语从音标入手,就跟吃北京烤鸭要卷葱丝儿一样自然。(饿了)
而我呢,早在12年前就开始学习自然拼读了,当然,是德语自然拼读。
尽管德语和英语的拼读规则不同,但方法背后的原理是相通的,所以说我有发言权,不是吹牛。
英文的自然拼读规则,可以让你“见字能读”70%-80%的单词,而德语的比例比这高得多的多,我没查过统计资料,但根据我个人经验,95%应该是有的,余下的5%大部分是法语等外来词。
德语没有音标一说,自然拼读对德语学习者来说,并不是什么捷径,而是唯一走得通的路。
如果让我这个自然拼读的亲身实践者聊聊学习心得,我第一句就会说:
先坦白,我自己就是零基础学德语自拼的,只用3天就通关了。
周一我连德语有多少个字母都不知道,周四我就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浮士德》原著了。(只要我想)

当时我觉得,我这辈子就是为学德语而生的。
按理说,有这样的积极的人生经历,我应该给大家打鸡血,让大家相信娃的潜力,没有鸡不好的娃,只有鸡得不够用力的妈,满满都是正能量。
但是我不能,我的良心还在,正因为自己亲自走过这一遭,我才更清醒地认识到:让零基础的孩子学自然拼读,纯属自欺欺人。
自然拼读之所以能成为英美孩子自主阅读的敲门砖、英语学习的加速器,是因为他们的功夫下在了学自然拼读之前,即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听说词汇。
他们一听到[kæt]就知道是猫,一听到[keik]就知道有蛋糕吃,所以等他们学了自然拼读,根据规则拼出cat的读音是[kæt],cake的读音是[keik],就能立刻从大脑中调出一只猫和一块蛋糕的画面。
然后他们由此领悟,c-a-t这三个字母挨一起就是猫,c-a-k-e这四个字母挨一块就是蛋糕。
同样的自然拼读规则教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看到cat也能读出[kæt],看到cake也能读出[keik]。
别忘了,学自然拼读的初心是实现自主阅读,而不是“为了学自然拼读而学自然拼读”。
如果没有前期大量听说词汇做基础,就算你把自拼规则学得滚瓜烂熟,指着一大段英文张嘴就能朗读,这实际跟“阅读”二字不沾边,更谈不上“自主阅读”。
不知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外行读学术论文,专有名词满天飞,每个汉字你都认识,但它们连在一起就不知道讲的啥,这叫阅读吗?就问你难不难受?
花1万块报了班,他们回家也能读出不少词,看上去钱没白花,但实际只是表面好看的虚假繁荣。
没有表面好看的虚假繁荣,培训机构怎么能继续割韭菜?
急着花一万块给孩子报“零基础学自然拼读”的班,你这钱就不如留着给海外博主(我)众筹卫生纸。
你可能要说,黛西,小娃的语言学习能力比成人更强,连你这个妇女都能零基础学德语自拼,你凭什么觉得娃不能?嗯?
我虽然只有18sei(要不要脸),但我是成人,娃是娃。
娃不是缩小版的成人,我们跟他们在学语言这件事上,至少有两个“正好相反”。
我们先从老师那学现成的规则,am is are分别对应什么主语,名词复数什么时候加s什么时候加es,动词的虚拟式用在哪种情况下,go的过去式是went过去分词是gone,什么时候用went什么时候用gone等等等等,然后把这些规则应用在单词和例句里。
而孩子正好相反,他们更擅长“自下而上”的学语言方式。
他们先在生活中和原版绘本中接触大量“例句”,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学习规则,于是又了打通任督二脉的爽感。
你有没有发现,在一些经典低幼原版英文绘本里,动词基本都是以过去式出现的,比如《好饿的毛毛虫》。
曾有人提出,这样不利于孩子学习,语言当然要从现在时开始,然后才是过去时,否则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尤其是那些不规则变化的动词。
真的想多了,英美孩子每天都在听父母说过去式的“例句”,妈妈昨天又买了个包,爸爸早上又蹲了半小时厕所,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他们早就从这些大量“例句”里琢磨除了一点规律。如果看到用现在时讲述“从前一只毛毛虫吃撑了”的故事,他们才会觉得困惑。
孩子必须先接触足够多的“例句”和“例词”,才能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拼读规则。
想想我们最初是怎么教娃说话的?无非就是对着他们叨叨,没有哪个孩子先认字再学说话吧?
他们需要先听,然后口头造句,之后是认字,最后才是写字。
但我们成人可以非常不同,多少人把四六级词汇背个遍,依然可以保持哑巴英语的最初风格不变?
无论母语还是外语,孩子习得语言的顺序应该是“听-说-读-写”。
自然拼读是“读”,排老三呢!前面的“听”和“说”基础你得先给打牢了,才能往“读”上晋级。
读到这,你再回看文章开头的问题,是不是觉得答案豁然开朗?
对啦,答案就是:不知道。
问多大开始学自然拼读,就像问多大适合谈恋爱,多大可以考虑创业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还是那句老话,取决于娃的听说词汇量的积累程度。
但是有一点很明确,无论你娃的听说词汇量多大,都不建议在4岁前学自然拼读。
即使在英美国家,孩子们也是4岁之后才开始学拼读的。
4岁中国孩子的数学(极有)可能比4岁美国孩子牛,但如果比英语听说词汇,就没什么胜算了,这个事实应该蛮好接受的吧?
从另一角度说,4岁左右,孩子逐渐进入读写敏感期,而在这之前,他们并不擅长学习读写。
在错位的时期让娃学不擅长的东西,你很可能需要花10倍力气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何苦呢… …

你可能要说,我愿意多花点力气,早下手总不会错。
那我又不得不再次提到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做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成本”的,因为你会为它放弃其它东西。
当你超前鸡自然拼读,就少了很多帮他们积累听说词汇的时间,这就是“早下手”的成本,抢跑不见得一定划算。
我生活在德国,娃以后还有学德语自拼的任务,对她来说,德语阅读的优先权明显高于英语。
为了避免拼读规则混淆,她如果将来学英语自拼,我一定会等到她把德语拼读搞得门儿清之后再考虑。
家庭情况不同,娃的基础不同,开始学自拼的时间点不应该用年龄一刀切,几岁学自然拼读并没有统一标准答案。
-
自然拼读都不适合英文零基础的孩子
-
顺应孩子擅长的学习方式(自下而上)
-
遵循符合孩子发展规律的学习顺序(听-说-读-写)
-
4岁前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积累听说词汇)
另外我要提醒姐妹们,自然拼读是整个英语学习中非常短的一个阶段,我回想自己学德语自拼的时间,仅占了整个德语学习阶段的1%而已。
当然了,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但肯定算不上整个英语学习的主体工程。
所以,那些动辄上万的自然拼读课,你报之前要好好想清楚。
自然拼读对中国娃来说,也不是什么无可替代的必修课。
到底学自然拼读还是学国际音标,每个家庭应该根据自己和娃的情况决定,学自拼的也没必要鄙视学音标的。
总之,别妖魔化它。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我悄悄把名片里所有Daisy换成了黛西。
原因是有读者管我叫呆西(音近Daisy),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读者爱上了这个名字,而它让我不自觉联想到一种秃头的鸟。
德国疫情停课的第二周过去了一半,左手撸娃右手工作,好像也能勉强活下去… …
我整理了一些红火箭的练习册,放到了后台,回复“红火箭练习册”,就可以获得下载链接。
安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