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的小娃妈居多,这是一个容易焦虑的群体。
其实娃说话早不用飘,娃说话晚也大可不必焦虑——衡量语言能力的标准绝不是开口蹦词儿早晚那么简单粗暴。
今天这篇语言启蒙的长文,是我公号早期写到头秃的干货,早到保证你没看过。
就算你看过,点进来也没亏,因为今天我要送出25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具体如何获得,详见文末小纸条。
你猜,为了蹦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你猜娃经历了多久的酝酿?
研究发现,在你怀孕的第5个月,胎儿就已经开始为日后理解语言做准备工作了。
ta们倾听妈妈心脏跳动的节拍,隔着子宫壁和羊水辨别声音。

这篇文章有点长,按照年龄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以下内容:
启蒙清单:如何在游戏和生活中自然地促进娃语言发展?
0-3月龄
怀孕的时候,我遐想出来很多顾虑。比如,万一我一整天忘了给宝宝喂奶,她不是要饿死?
我甚至做过一个匪夷所思的梦。我梦到饼饼出生后,整日安静睡觉,导致我一连几天忘记喂她奶,最后她饿得变成了一只甲虫。
先不说婴儿具有“每一秒我都要刷存在感”的特质,仅仅是“安静睡觉”的假想,就暴露了无娃人士的无知。
我突然觉得,我的当务之急是学习如何在写作中不跑题。
哭是宝宝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而妈妈可以从宝宝的哭声中猜出ta们想要什么。
这种猜测不是只靠直觉,而是基于一个现实:小婴儿会通过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需求。
我清楚地记得,饼饼小月龄时,当她想喝奶,她会发出三生短促的“哎哎哎”昭告全家。最后一个“哎”语调上扬,好像在问,我奶呢?
除此之外,ta们还会将声音与声源关联,甚至把某些声音与你得唇部动作联系起来。
婴儿喜欢韵律和节奏。饼饼3月龄之前,每天就是吃睡拉循环,醒着玩的时间基本可以忽略。
我总是在换尿布的同时给她听音乐唱歌。我记得她最喜欢的歌是“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你昨晚嚎醒了几次,你妈今天喝了几碗下奶汤,要不你先憋着等你爸下班再拉,想起什么说什么。
作为新手妈妈,处于24小时的喂奶换尿布哄睡循环,我们很容易把谈话内容只是围绕日常琐事:我们睡觉啦!我们喝奶啦!我们换尿布啦!我们又要睡觉啦… …
虽然这样的聊天内容没什么坏处,但在婴儿期把聊天话题扩展到更丰富的方面,会促进ta之后语言技能的发展。
跟着ta的目光,看看ta在注意身边的什么东西,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就聊聊这样东西。
4-6月龄
这个阶段,宝宝开始自言自语地唠叨。ta们可以把辅音跟元音结合起来发声,发出例如baba或dada的音节。
我记得饼饼4月龄的时候清晰地叫出第一声baba,让队友如沐春风。
极少发朋友圈的他后来还念念不忘po了一张照片挑衅我:
然而,科学研究结果是冰冷的:8月龄前,宝宝无论是先叫baba还是mama,都跟你们无关。
ta们只是在尝试用舌头、牙齿、上颚、声带联合发出一些好玩的声响,根本没有将这些词与你联系起来。
看着ta的眼睛,好像跟成人聊天一样,说说你一天的计划,你要去超市要买什么,甚至问问ta的意见,让ta感受到不同句式的不同语调。
当ta自己的声音被你重复或回应,可以激励ta学习探索发生。
我曾经把饼饼的声音录下来,播给她听,她表情很惊喜,好像对这些声音似懂非懂。
ta逐渐有了自己喜爱的歌曲,婴儿喜欢有节奏的音乐。
绘本不一定只是为了学知识。生活中见到的物体很局限,绘本可以扩充平时很难见到的东西,让ta接触更多词汇。
选择颜色鲜艳、线条明朗、图案简单的绘本跟ta一起翻看,向ta讲解ta看到了什么。即使ta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也会渐渐在脑中会把图像和你发出的声音联系起来。
既然绘本可以扩充词汇,是不是看的绘本数量越多,ta就可以学到越多?
我的做法是一段时间里固定几本饼饼感兴趣的绘本,反复给她读。
只要她还肯目光跟随着看,就表明她依然有兴趣,依然可以从中获取信息。等到她觉得无聊了,看不了几眼注意力就被别的东西吸引走,再换下一本。
7-12月龄
ta看似在胡言乱语说一通,如果你仔细听,会发现ta在一遍遍地故意重复某一些词语。
大约从9个月开始,宝宝开始理解手势的意义,可以把声音和特定手势联系在一起。饼饼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用手到处指,来表明她的需要或是兴趣。我每天跟着她指的方向不断讲解,讲到口干舌燥。
宝宝人生中蹦出的第一个有意义的词一般也出现在这个阶段。
这个词可能是问候语(hi或bye),可能是ta们身边的人(mama或baba),可能是家里的宠物(狗狗或猫猫),也可能是ta们常吃的食物。
饼饼1岁多一点的时候学会了用“包包”指代面包,用“果果”泛指水果,最喜欢的是“勾勾”(google),为了召唤家里的google home。
除了认识并理解一些熟悉的日用品名词,如瓶子或床,这个时期的宝宝还可以理解语调的含义,意识到尖锐的语调通常意味着“不可以”。
即使ta们不说话,ta们也会用肢体语言传达ta们的需求。例如张开双臂告诉你ta想抱抱,ta可能会塞给你一个玩具,让你知道她想跟你一起玩或是想让你帮帮ta。
在ta感兴趣一个玩具或物体时,聊一些关于它的细节。比这个球是圆的,布做的,捏起来软软的,扔出去会滚。
让ta看看镜子里的自己问,问ta那是谁,然后说出ta的名字。
这个阶段的宝宝,读绘本无需讲情节,更不用按照绘本上的字照本宣科,而是多互动提问,例如兔子在哪?并请ta指出来。
既然宝宝学说话需要语言环境,不如打开电视或收音机,给ta磨耳朵,还能顺便听听娱乐八卦,一举两得,这样可以吗?
通过电视或是广播来代替你的工作,不仅不能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还会适得其反。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实验发现,让8到16个月的孩子每天看一小时的DVD,ta们的词汇量相对每天通过与父母交流学语言的同龄孩子,每天少6-8个。
电视里面的角色不会回应你的宝宝,但是当宝宝与你互动交流,你会微笑并回复ta,这让ta知道他做得还不错,受到鼓励继续做下去。
大量数据表明,婴儿的人际对话越多,他的语言就发展得越好。
13-18月龄
ta们在起初阶段更喜欢学习名词,然后逐渐添加动词和形容词。
ta可以理解的话远远超过ta能说出来的,即使ta不开口说话,也可以通过指点或是哇啦啦毫无意义的词来跟你交流。这时候,你可以帮助ta说出ta想表达的话。
强调你们当下共同关注东西的关键词,比如ta喝水的时候强调杯子,吃饭的时候强调面包。
如果ta正确地叫出了物体的名字,例如“长颈鹿”,拍手鼓励ta,并且扩展谈论这个物体:你看到了长颈鹿,长颈鹿很高,它的脖子很长。
指着绘本里的图案向ta提问,这是什么?如果ta还无法回答,告诉ta名字。
在日常生活中询问ta的意见,例如你今天想穿哪条裙,你想喝酸奶还是牛奶。
与ta喜欢的玩偶或娃娃一起玩过家家,把日常生活的场景在游戏里重现,玩的时候特意强调物品的名称。
很多妈妈觉得,娃娃是女孩的专属,男孩玩过家家是培养娘炮。
我在之前推文里就提到,娃娃是经典的无性别开放式玩具。
跟娃娃玩假装游戏,帮她洗脸刷牙、给她喂饭喂奶瓶、帮她洗澡穿衣服、哄她睡觉给她盖被子,这些简单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语言发展,还可以培养ta的同理心,让ta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体会他人的情绪。
19-24月龄
从一岁左右蹦出第一个有意义的词儿开始,经过大半年的缓慢进展,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突然开始以迅猛的速度学习词语,每天可能多达9个新词。
大约从一岁半开始,孩子好像开始释放之前攒足的劲,每天都从生活中收集新词,纳入自己的词库。
2岁左右,ta可能会使用2-4个词构成简单句子,并可以唱出简单的歌曲。
随着ta自我意识进一步成熟,ta开始谈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什么。
代词可能会让ta感到困惑,这就是为什么ta可能会说“宝宝吃饭,宝宝睡觉”,而不是“我吃饭,我睡觉”。
ta充分意识到你是ta学习语言的关键,她会观看并倾听你的声音,吸收你所说和所做的一切。
请ta帮忙做事情或者找东西,例如帮妈妈把杯子放在餐桌上面,帮妈妈找找你的另一只袜子。
在这些帮妈妈做事情的语句里,动词被自然地强调和浸润。
如果ta不知道聊什么,帮ta确立一个小话题,比如“跟你二舅说说你新玩具车有哪些炫酷的功能”。
在过家家的时候跟ta聊天、跟娃娃聊天,让ta揣摩娃娃的心思。娃娃饿了吗?娃娃伤心还是高兴?
孩子一岁半多,并没有看到所谓的语言爆发期,词也不蹦几个,是语言发育迟缓吗?
孩子的任何一项技能和认知的发育,包括语言发育,都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
我特意没有在里程碑里写诸如“这个月龄的宝宝可以至少掌握xx个词”。
把孩子自然的发育过程过度量化,除了徒增妈妈的焦虑以外,没有任何作用。
有些孩子自从一岁多蹦出第一个词,到一岁半甚至接近两岁都看不到ta在语言方面的进步。直到两岁,ta突然开口说出一句完整的带主谓宾的句子,吓亲妈一跳,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变成话痨。
2岁以下的孩子,只要ta可以用元音和辅音组合发声,并且你可以发觉ta其实是可以听懂你的话,就别给ta扣上语言发育迟缓的帽子。
25-36月龄
在这之前,孩子对“我”和“你”之间的转换都会感到晕圈,这个问题会在2岁后逐渐破解。也就是说,孩子2-3岁之间,才开始逐渐掌握代词的用法。
▼朋友圈一位妈妈的感受
ta可以理解你对她说的大部分内容。除了词汇量继续扩大以外,ta还可以将名词、动词、副词串在一起,构成简单的句子,例如「我现在回家」。
ta能够回答简单的具象问题,例如”的袜子在哪?“。
到3岁左右,ta可以回答更复杂的问题,例如”你饿的时候会怎么做?“。
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答案无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开放式问题有助于鼓励孩子多思考,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年龄段,假装的情节可以超出日常生活,不仅局限于跟玩偶过家家,例如假装上班、假装修理玩具车、假装超市售货员、医生。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跟小伙伴玩假装医生护士的游戏,给布偶问诊打针。
当ta在路上指着汽车说“汽车”,帮ta补充说话的细节,例如“一辆公共汽车,绿色的公共汽车“。
当ta无法用正确的语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帮ta补充完整。例如,当ta说“更多草莓”时,你帮完整说出“我想要更多草莓“。
2岁多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时常会犯错误。我怎么指出错误却又不打击ta的积极性?
当ta表达有误时,无需刻意指出ta的错误,而只是正确地重复ta说的句子。这样的方式,既传递了正确的说法,又避免了引起ta对错误的过度关注。
DBL. 2010. Sprach- und Sprechentwicklung
AAP. 2011. Language development: 1-year-olds.
AAP. 2011. Language development: 2-year-olds.
AAP. 2011. Language development: 4 to 7 months.
AAP. 2011. Language development: 8 to 12 months.
ASHA. 2011. One to two years.
Child Development Institute.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Zero to Three. 2016. Tips on Learning to Talk.
礼物是我非常喜欢的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作者是德国著名的童书作家安娜鲁斯曼,中文版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出版。
这本书的故事特有趣,我想没几个孩子不会着迷,具体我就不剧透了,给大家留个惊喜。
它还是一个具有“功能”的绘本,很多读完后,娃刷牙积极性更高了,表示要把那些破坏牙齿的小家伙们消灭掉,不让它们在牙齿上挖洞建房。
这次我准备了25册,分别送给
-
本文精选留言点赞前5名
-
本周有效转发最多的前19名
有效转发的意思是,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且
1. 不设置分组;
2. 附一句真诚的转发评语(实在想不出也可写“我要抽到绘本!”)
原谅我俗气地设置了抽奖条件。
我能提供的礼品数量有限,但面对10w读者,我希望把奖品尽量留给舍得转发的真爱们,就当用这样的门槛为你们增加下中奖率。
名单公布后,中奖的小伙伴需加助手微信,并提供朋友圈截图,即可免费包邮获得《牙齿大街的新鲜事》。
注:
1. 为节省彼此时间,只有中奖者需提供截图;
2. 截图需同时符合以上3个条件;
第一次送礼,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价值也不高,只能恳请姐妹们领会心意了。
当时我在反吃灰群里承诺,团购结束后会把大家在群里发的玩法照片整理成合集,让后入群的小伙伴也能看到所有创意玩法。
但后来才发现,没及时打开的图片会在3天后被清理… …
还好这位妈妈把她存的玩法照片做成了合集,整理好发在群里,才不至于让我太尴尬。

晚安。

– End –
扫码入群,互夸解压
(添加须备注:“粉丝群”+居住地)


天赋一饼 | Daisy
慕尼黑工大金融硕士妈妈
不端不装的非主流育儿博主
讲身边最真实的德国育儿故事
写让人读着不累的海外育儿理念
扫码关注「天赋一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赋一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