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之谜:人类需求金字塔倒着来

文 | Daisy

入群解压 | 见文末


27岁那年夏天,我再一次厚着脸皮,以单身狗的身份回国度假。

一天早上,我妈硬拉我去爬千佛山,说是让我陪她锻炼身体。

刚到千佛山脚下,我们就“碰巧”赶上一年一度的相亲大会拉开帷幕。如果不是举办方拉起大横幅,空中回响着《明天你要嫁给我了》,我还以为是夕阳红模特队在集会。

到场的清一色是单身男女的妈—— 一群阿姨们站在自己儿子闺女的简历前,气场谁也不输谁,另一群阿姨则踱着步,挑剔的眼光在挂满街的简历上扫过去,浑身上下都是阅人无数的从容不迫。

我妈说,来都来了,正好你也没对象,过去看看,就当调研下市场。

我觉得调研就要有调研的样子,不能总看目标群体需求,也要了解下竞争对手,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关键时候出奇制胜。

我走到一个围观比较多的女方简历前,想看看如今抢手的女青年都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人实在太多了,我不方便跟阿姨们挤,只能竖起耳朵听女方妈妈都跟别人都说了些什么。

“我家女儿特别优秀,人长得漂亮,还会挣钱,x大研究生毕业… … 

咋可能没听说过,985知道吧,我们上的是重点… …

她就是太优秀了,追的人可多了,眼光太高… …

上小学钢琴就过十级了,从小就上台演出,性格好,人也单纯… …”

有个人在后面问,要找啥条件的?

“其实要求也不多,主要就这么几点吧,第一有房有车,第二不能有负担,第三经济能力要配得上我们,第四成熟稳重… …”

她总共说了七八条。

之前有闺蜜告诉我,凭她相亲次数过百的经验,如果有人要给你介绍对象,说对方成熟稳重、有责任心、性格阳光开朗,听到这你就不用去了。

理由是,如果前三个条件都没提到长相,说明他长得非常一言难尽—— 相亲条件,前三个才是重点,其它都是为了凑字数。

按照这个说法,那个妈妈的要求有三个重点:有房有车,没负担,经济能力优。

这三点有错吗?

存在即合理,何况是普遍存在。

虽然我跟那个优秀姑娘素不相识,但同为80后,同样在中国应试教育里挣扎过,我大致可以反推出她妈妈这20年来对女儿期望的演变过程——

人类需求金字塔倒着来。

我在德国的第一堂经济学原理课,接触到了“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我还记得老师说,这塔期末必考,会默写不够,你们要理解应用。

马前辈说,人类的需求总是从金字塔底层出发,满足后才会进阶到上一层。从生理需求到安全感,从归属感到尊重,最后再到自我实现—— 不会跳级,更不会倒着来。

曾经我觉得自己很孤单,知道太多的金融定律,只能默默牛逼。

现在托“厕所自由”和“车厘子自由”等新概念的福,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已经很普及了。

但如果把鸡娃现象带入金字塔,你会发现,马斯洛可能要被打脸。


Step 1: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很多人对娃的期望,是从金字塔顶端开始的,即充分发挥潜能

他们笃定地相信,娃的潜力一定要从出生开始挖掘,挖空心思加速娃的成长节奏,打破娃的成长规律,不惜一切开发潜能。

不仅抬头要领先,走路要早,脱尿布不能落后,情商也要高人一等。

所以他们要求娃,一岁多就要有分享精神,培养谦让别人的格局,两岁多早教班就要跟进,数数认字两手抓,三岁前一定要把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一步慢,步步慢。

Step 2:尊重需求(Esteem)

潜力挖掘得差不多了,上幼儿园就该主攻兴趣班了。

这一阶段他们对娃的期望是—— 成就感

所以们认为,兴趣班的出发点不是兴趣,而是让人羡慕,说好听点是让娃自信。

“现在没兴趣不要紧,慢慢就有了。”

“谁天生就喜欢练琴啊,都是逼出来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用羡慕别人玩,将来他们有一天会羡慕你。”

Step 3:社交需求(Love/Belonging)

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得差不离了,娃该上学了。

小学中学一路鸡下来,成果显著,班级前三。

问题也来了,这孩子怎么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一点都不合群,老师也反应他人缘不好,明明成绩不错,但选班长从来没人选他。

这些年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于是们跟孩子说:

“你要主动跟人社交啊,多跟人交际啊!”

“将来到社会上,光学习好是不够用的,还要会办事儿

“你都这么大了,交朋友不用我教吧?”

Step 4:安全需求(Safety)

孩子上大学了,他们期望继续降级不用你出人头地,只求你安安稳稳的。

所以不要每天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大学生创什么业啊,老老实实读书,拿到毕业证才是真本事。

大学毕业了——

“北上广有什么好的,不如回来过安稳日子。”

“我让你舅给你安排了个工作,很清闲的。”

“大城市挣得多,但生活压力也大,瞎折腾啥!”

“辞掉公务员自己创业?你疯了吧?想都别想!”

Step 5: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进入社会后,他们别无他求,你年纪不小了,赶紧找个好人,结婚生孩子

“什么是好人呢?”

“关键是要体贴你,也不用挣太多。”

“不用挣太多是多多?月薪x千行吗?”

“那不行!”

到了这个阶段,什么人生格局,自我实现,成就感,交际能力,什么爱不爱的,都是虚的。


马斯洛怎么都不会想到,号称符合人类需求规律的理论,会在中国的鸡娃环境下遭到挑战—— 始于塔尖,节节滑坡,终于塔底。

谁更有理我不评判,反正马前辈和我们,二脸必打其一。

当我们在娃还小的时候,急着帮他们加速,硬要把一辆家用SUV改装成超级轿跑,然后又在他们成年后,告诉他们文明驾驶,限速50。

这种鸡娃,不光打破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更是在人类规律的路上逆向行驶。

愿有一天,我们可以怀着一颗平常心,理性鸡娃。


-The End-

这是Daisy的第62篇原创

生理需求之后

真的就没有别的了吗

有的

WIFI和手机剩余电量


欢迎转发朋友圈


扫码入群,缓解带孩子狂躁

(添加备注:“粉丝群”+居住地)


近期文章

作者 | Daisy

不装的育儿博主,稳重的段子手

文笔幽默非主流,不说真话不舒服

扫码关注「天赋一饼」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赋一饼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鸡娃之谜:人类需求金字塔倒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