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孩的妇女,不相信「断舍离」

问:这个时代,有哪些事情,做了马上可以提高生活品质?

答:扔东西。

——知乎高赞

.

.

.

.

.

.


1

那时,我还是个金融狗。

早上,我穿着宽松不显胸的T、兜不住肚子的孕妇裤,大一码的帆布鞋,走进办公室。

一进门,看到我的座位上,坐着个陌生女孩。

干练的马尾、笔挺的西装、恰到好处的项链坠、女人才能察觉的粉底,闷中带骚的口红色号,像极了刚入职时的我。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即使我快休产假了,也起码得通知我下,再把座位安排给新人吧?

我顿时很后悔早上没洗头。

我强装自信,上前询问,才知道她是新来的实习生。

HR一早带她进来,办公室还没人。她环顾四周,发现只有这张桌子最空。

她说得没错,我的同事平时办公画风是这样的:

而我桌上,除了电脑显示器、鼠标、键盘、电话、计算器、一支笔、一个记事本,空无他物,几乎看不到有人坐这儿办公的迹象

她以为这是个空位置,就坐那了。

是的,这种能简则简的作风,贯穿着我的工作和生活。

(一个办公室宫斗剧的开场,你就为了引出这个结论?

没错,这就是我的风格,看多了就习惯了。)

家里也一样,每件家具都必不可少,能藏起来的东西就不摆外面,墙面没有挂饰、不贴墙纸、更没有梵高的星夜和向日葵。

一眼望去,空旷清爽,大声说话,甚至可以听到墙壁的回声。 

有个过年的仪式,我坚持了十年:扔东西。

这些,都是有小孩之前的事。


2

女儿出生后,我的生活质量稳步下降。

堆满屋的玩具、铺满地的暗器、杂乱的手工材料、堆积的尿片囤货、甩上菜汤的地板墙面、吸走玩具零件的魔法沙发底… …

这些都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变化。

没时间庆祝的纪念日、没心情维护的社交圈、没兴致研究的私房菜、没机会放松的拖油瓶旅行、变成奢侈品的二人世界、过期也没用上的安全套、维持在最低限度的洗头频率、假装看不见的未育人士朋友圈… …

一天过去了,我瘫在爬爬垫上,缩进柔软的抱枕里,读一本闲书,沉淀心灵逃避家务

打开kindle,看到我女儿白天胡点乱按,「帮」我买的「好书」。

当我研究如何退货时,看到推荐里有几本关于整理术、断舍离、极简主义的书。

看着满地没收拾的玩具,我细思极恐,警惕地检查了下kindle有没有隐藏摄像头。

其中一本搞基的封皮,让我浮想联翩,忍不住点了购买。

我读的是中文版,上图是我在网上找的原版。英文原版图一贴,13格一下子就上来了。

看到一半,我怦然心动。

这本书提倡的生活方式,不就是曾经那个追求简单、内心富足的我吗?

现在,无暇整理的房间,无心打理的生活,看似是因为小孩的到来,实际是被太多杂物和杂念绑架,沉迷过去,焦虑未来。

我决心:

活在当下,扔东西!


3

那些属于过去的东西,如果一年内没用到,之后的一年也大概率用不到;如果两年内没用到,一辈子也大概率用不到。

这些东西,不如给它们找个好下家,能送就送,能卖就卖,送不出卖不掉,就扔。

那些属于未来的东西,无非是些「无卵用」却担心「以后万一有用」的废物,占地儿不说,还时刻提醒我下单时脑子进了多少水。

这时我又在朋友圈看到几个转发分享,大体风格是这样的:

断舍离,让孩子看到生活该有的样子

断舍离,教会孩子告别过去的最好方式

断舍离,99%中国家庭缺失的选择课

原来,断舍离对孩子也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先从哪下手?

当然是小孩的东西!尤其是那堆没新鲜几天的玩具,看着就气不打一处来。

作为一个理性的ex金融狗,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列了份清单:


4

手持清单,我内心更加笃定,什么也阻止不了我断舍离的决心。

1)过气的玩具

一年没碰过的沙锤、只有四个键的电子琴、婴儿期的抓握玩具、泛滥成灾的海洋球、超市赠的三无玩具、洗衣机洗掉毛的布书、缺胳膊少腿的立体书、奇形怪状的咬胶… …

我一边收拾,一边生闷气:这些玩具,起码够我抹俩月的蓝海之谜。

此时,我女儿一直在附近徘徊。

她好像明白过来这些玩具面临的命运,开始对它们依依不舍。

撕得支离破碎的立体书,突然变得特别有趣,她一页页仔细翻看,眼神里全是假惺惺的认真

被我扔进箱子的玩具,她挨个捡出来玩;玩完我又扔进去,她又捡出来;玩完我又双扔进去;她又双捡出来玩;玩完我又双叒扔进去;她又双叒捡出来玩… …

旧玩具又有了新鲜感,我应该高兴才对啊,我气个屁哦。

next!

2)闲置的婴儿用品

用过一次的奶瓶晾干架、一喝就漏水的鸭嘴杯、一次没含过的安抚奶嘴、用了一半的婴儿护肤试用装、好看不中用的儿童晾衣架、不好用的尿不湿牌子、囤多了穿不下的尿不湿、不转的磨甲器、戴上就扯的墨镜… … 

我一边收拾,一边生闷气:这些破玩意儿,起码够我敷一年的十全大补。

此时,我女儿又在蠢蠢欲动。

她拿起坏了的磨甲器,在娃娃脚上比划,假装剪指甲。

wtf!我怎么没想到还有这种操作!这些破烂可以当过家家道具啊!

如果要买齐整套娃娃配件,一个包包手柄都搭进去了。

顿时觉得省了一个亿。

next!

3)小孩穿不下的衣服

随便一整理,就有满满三大包。

扔掉实在可惜,一件件卖等于自残。邻居刚生了枚女宝宝,我可以送给她。

Lam这时幽幽地说:万一以后生二胎……

我胆子小,你不要讲恐怖故事。

不过,几年后的事,谁说得准?

几年前,我在办公室喝咖啡唠嗑的时候,也没想到今天会在这翻箱倒柜叠小孩衣服。

next!

4)广告杂志catalog

生完小孩,为了拿赠品试用装优惠券,我在好几个卖婴儿产品的网站和超市注册了会员。

按照消费额,我早该升级铂金会员了。

然而并没有,广告杂志倒是接踵而来。

这些废纸总可以扔了吧。

这时我想起来,饼饼最近吃饭总喜欢夺勺子,弄的饭渣满天飞。

广告杂志啥的垫地板最好了,不用打扫,还不花钱!

我真的好羡慕Lam,娶个老婆貌美如花也就算了,还特别会持家。

next!

5)纸箱纸盒包装用品

攒的卫生纸筒芯、快递里的泡泡纸、玩具包装盒、大大小小的纸箱… …

这些破玩意大多是为做手工囤的,被Lam随手堆在宝宝围栏后面,同我们的婚礼照片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

我多次幻想,这些破烂其实是有灵魂的。它们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醒来唠嗑,讨论谁是下一个被我领走的幸运儿。

可是,心灵手巧的我,坐拥三大盒diy工具,胶水就有六种。

▼ 富可敌国的diy工具

纸盒纸筒芯都是很好用的手工材料,如果丢掉,这些工具不是都没处发挥作用了?

泡泡纸更不能扔了,坐飞机打包辅食瓶,防震效果无可取代。

next!

6)淘汰的厨房用品

旧电饭锅、涂层破损的不粘锅、功能重复的炖锅、炒菜容易糊底的锅… …

这些东西早该扔了,只是德国垃圾分类严格,这些东西到底特么归哪个桶?!

我女儿本来在跟Lam玩,听到厨房的响声,凑了过来。

她把电饭锅按开,把橙子猕猴桃西红柿扔进去,又加了两瓣蒜。

这是要熬汤?

20分钟过去了,她兴致不减,还在玩。

我示意Lam抱她走开,她整个人瘫在地上,赖着不走。

早知道她好这口,我做辅食的时候,就不愁她抱着我大腿哭了。

废物得到充分利用,我应该高兴才对。

next!

7)已更新多代的数码产品

手机、多余的计算器、不知道遥控什么的遥控器、淘汰的卡片机… …

可是,一切带按钮的东西都是我女儿的最爱。尤其是卡片机,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当然是留着。

next!

8)跟上一段感情有关的纪念物

上一段感情什么意思?

next!

9)穿上会变丑的衣服、印着字的文化衫

没小孩时,我很不屑那些生完孩子就放弃打扮的妈妈。

我坚信,在家带孩子,也可以很fashion。

后来,我才知道,带孩子最适合的穿搭是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那些让我变丑的衣服,在家带孩子穿正合适。

等小孩大了再扔也不迟。

next!

10)孩子的手工作品

我女儿的第一幅手指画、第一幅蜡笔涂鸦、第一张跟我合作的圣诞卡片… …

这些第一次,我怎么都不舍得扔掉。

按书上建议,我应该把它们分别拍照,然后建个文件夹,拖进去。

可是,我是个很龟毛的人。

只有手里摸得到实实在在的纸张,眼睛看得到每一个线条的细节,鼻子闻得到颜料淡淡的气味,我的回忆才能被激活。

如果把它们扔掉,留下几张数码相片,我很快就会忘记这些照片的存在。

就像我会一页页翻十年前的日记,一会傻笑,一会眼眶又红了。

而打开十年前的QQ空间,我只想立马统统删掉,毁尸灭迹。3


5


为什么有小孩后,断舍离变得那么难?

真不是因为有小孩的妇女特别抠。

我上初一时,在「济南日报」发表了第一篇短文。

整篇文章,只占了巴掌不到的版面,我拿到30块稿费。

那时电脑还没普及,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

那期报纸,我爸买了好几份。

我妈把报纸叠好,跟稿费一起,放在一个信封里。

(我曾经认为,我妈如此用心珍藏,一定是觉得我的文学之路走到此,也算是到头了。

果然,我之后的稿件,再也没被任何一家编辑部选中过。)

后来,我们搬过几次家,我庆幸我妈没有把那个属于过去的信封「断舍离」掉

刚上高中时,电子邮件还没流行,写信是很时髦的事。

我跟初中同学写了上百封信,也全都保留到了现在。

(我想对那些同学说,请你们一定要努力,等你们出人头地,我好拍卖你们的信。)

不止这些,我学生时代所有的奖状、成绩册、小学老师写的评语、初中的语文课堂笔记、高中的获奖作文等等等等「没用的废物」,全都保留到了今天。

我一定不是个例。

有孩子的家里,真的很难断舍离。

因为,凡是与孩子有关的回忆,都不舍得忘记。

也正是那些「没用」的东西,让我们记得,我们曾经都是被温柔爱过的孩子。


-The End-


Daisy原创,欢迎后台联系转载

抄袭洗稿追究到底,当妈的人不打诳语


参考文献

又美又瘦的博主Daisy回忆过去不慎暴露年龄案例分析


不忍心你错过精彩




会做学术、会写段子

靠谱、有趣、不装的育儿博主

扫码关注「天赋一饼」


入群唠嗑:daisydaisy1007

(请注明「公号入群」+宝宝年龄+所在地)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天赋一饼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有小孩的妇女,不相信「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