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崔玉涛:孩子要糖的时候请给他,欲望宜疏不宜堵,越控越疯

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

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豆爸


超级奶爸,专注养娃。国家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家长/学校双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武汉市武昌区妇幼特约心理讲师。出版有《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等作品。他一边上班一边带娃,对养育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和见解。追崇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并积极实践。


昨天刷视频的时候,看到凯叔讲了一件他家二小姐的故事:

二小姐3岁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想吃口香糖,但奶奶不让吃,因为她太小,怕她把口香糖咽下去。但孩子非常想吃,看见姐姐吃就哭。

凯叔一看不行啊,一直压抑孩子不对,于是他就教孩子怎么吃口香糖,看着孩子吃:嚼完吐出来。

教会之后,就不控制孩子吃了。然后发现,二小姐一天能吃两瓶口香糖!

凯叔知道这是压抑太久的结果,是不正常现象,很快会过去。于是他和妻子忍住没去干涉孩子,果然,后来越吃越少,到最后一天一颗,或者不吃,孩子也没那么想吃了。

凯叔讲的这个真事儿,让我想起来前几年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的,著名儿科专家崔玉涛先生讲的一个故事,也是有关吃糖的:

有位妈妈为了保护孩子的牙齿,除了刷牙,还不让孩子吃糖。

孩子长到三岁半了,没吃过糖。有一天,她看到孩子一手拿一个棒棒糖,一下子全捂在嘴里。她简直接受不了,孩子怎么能这样呢,这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崔玉涛老师跟她说:你不让孩子吃糖,不等于孩子不知道糖,不等于她接触不到糖。等她有机会吃的时候,她会疯狂地去吃,因为压抑太久了。

崔老师给这位妈妈一个建议:你在客厅里放一盘子糖,不管她,让她吃够。

果然,孩子刚开始看到很多糖的时候,眼睛放光,拼命地吃。后来就渐渐吃少了,不吃了,偶尔吃下。这个过程,也就一两周的时间。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想要一样东西,或者想吃一样东西,他是很执拗的。

孩子不会像成年人那样,懂得控制,懂得有节制。孩子对整个世界还处于探索、体验和领悟阶段,他体验不到,不会知道其中的道理。

想让孩子懂道理,那就得让孩子多体验、多尝试。担心、害怕、控制都是不行的。

不能为了保护孩子,剥夺了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是挡都挡不住的。那是一种生命的能力和动力,推动着孩子的成长发展。

吃糖、要玩具这些在大人看来不易满足太多甚至不能满足的事情,其实都是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它。

就像凯叔说的,欲望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越堵越出事。

不管是吃零食,还是打游戏、看动画片,道理都一样。

我在家里也是这么做的,孩子从2岁开始,我就不怎么限制她吃糖,我只是告诉她不能吃得太多。

我们小区小超市里,有一个专门的货架,上面放着各种糖果,我女儿三岁左右的时候,把那个货架上的所有糖果都尝试了一遍。

由于我允许她吃,所以她每次都吃得不太多,有的糖甚至尝一尝就给我了。

所以,对于糖,她没有执念。

看动画片也是一样,我从来就不阻止孩子看动画片,我只告诉她要有时间限制,保护眼睛。所以她也很有节制,到时间了就关了。

马上6岁了,最近更自觉了,很多时候都不用我提醒,自己看一会儿就关了。

孩子的欲望和内心需求越能快速地被满足,孩子越自觉,越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从心理学上来讲,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要有效保护这个动力,不要因为担心而消耗了这份动力。

其实,孩子也不会长时间、无节制地去做一件不好的事,或者对自己有伤害的事情。如果有,那一定是我们的教养模式出了问题。

对于妈妈们来说,带娃有时候要心大点。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麦豆爸爸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凯叔、崔玉涛:孩子要糖的时候请给他,欲望宜疏不宜堵,越控越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