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的警示:如何更好地向孩子表达爱,7个技巧请收藏
爸爸育儿,别有天地 爸爸的亲子时光和育儿经
2019年12月,也就是全国疫情还没很严重的时候,才过去不久,有一个轰动全网的新闻:北大博士20年对父母避而不见,母亲病危,他却拒绝回家。
再往前呢,还有一个轰动全网的新闻:北大高材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再再往前呢,还是一个轰动全网的新闻: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
都是北大毕业的,那所全中国家长和孩子都羡慕的学府里出来的。
我们不禁疑惑:他们那么优秀,为什么就这么不孝顺,这么冷漠心狠?
其实类似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
甚至还有一个10岁的男孩,很优秀,但是嫌弃父母,说父母不配拥有他这么优秀的儿子,也是轰动全网。
这些孩子是怎么了?父母辛辛苦苦培养他们,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人,最后怎么变成了白眼狼?
孩子到底为什么恨父母,不爱父母呢?
因为,他们没感受到父母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孩子,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爱像一个信号,父母发出了,但孩子接收不到。因为发错了,发偏了!
我们满满的爱,表达错了,或者表达不出来,孩子都将感受不到。你做得再好,都是一厢情愿,白费功夫。
有个妈妈曾经给我诉苦:我女儿才5岁,天天在家里怼我,嫌弃我,说我不爱她,我不是亲妈。
这位妈妈特别头疼,孩子怎么能这样呢,说我不是亲妈,我这么爱她,孩子怎么一点能不理解呢?
我问她你是怎么爱她的,这位妈妈回答:为了她吃好喝好,我每天换着花样做饭,为了让她将来学习好,能报的培训班我都给她报了……
她吧啦吧啦一大堆,我又问:孩子吃饭的时候你什么要求?
她答:我当然要求她好好吃啊,要营养均衡,不能偏食。
再问:孩子有不愿意吃的时候吗?这个时候你怎么办?
答:不吃哪行啊,我辛辛苦苦做出来了,精心搭配的营养餐,不吃肯定不行。
至于报了那些培训班,怎么去上的,我就不需要问了。我一听就知道,她要求孩子都听她的,她觉得她做得很对,是为孩子好。
结果呢,结果就是孩子说她不是亲妈。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养这么一个孩子出来。
那么,我们对孩子满满的爱,应该如何表达呢?如何养一个有爱懂礼的暖孩子呢?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7个技巧:
1.启发式提问。
咱们拿孩子早晨起不来举例。你催他几遍,他就是不起,眼看上班上学都迟到了,让人着急上火。
如果这时朝孩子发火,批评、抱怨,跟他说:你明天再起不来我就不管了。或者说:你以后再迟到看我不揍你!
这样的表达基本是没效的,明天他可能还是老样子。如果你用强制手段,比如打骂,孩子可能会好一阵子,但不会好很久,可能还会故伎重演。
我们要怎么表达呢?可以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跟孩子说:宝贝,要想做到早起,你觉得需要怎么做呢?
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想办法。如果我们真诚地邀请孩子一起解决问题,3岁的孩子都能想出办法来。
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到办法,我们可以给他做示范,让孩子慢慢懂得这个事情他自己有能力解决。
当孩子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轻松多了。
生活中,要多向孩子发问,启发他想点子,把球抛给孩子,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大包大揽、苛责怒骂,到头来双方都很挫败。
启发提问,不控制,不发怒,不越界。
2.鼓励,非表扬。
如果孩子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孩子告诉你成绩的时候你会怎么跟孩子说?
一种说法:宝贝你真棒,真给妈妈争脸,我太开心了。
另一种说法:宝贝我看到你考了双百分,这是你最近努力的结果,取得这样的成绩你肯定很开心吧?
你选哪一种?
第一种是表扬,第二种是鼓励。
那如果孩子考砸了呢?你会怎么说?
表扬肯定是不能用了。而鼓励,还可以用:宝贝,我看到你这次考了90分,那10分是怎么丢的呢,来,咱们看看,我相信你能找出漏洞,下次就不会丢分了。
所以,多向孩子表达鼓励,而非表扬,会让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相信自己能做好。
表扬就像糖,偶尔吃点没问题,但不能当饭;鼓励就像白米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3.一个字/词提醒。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或者做事不理想的时候,我们不要唠叨,更不能指责。
怎么办?可以采用“一字法”。
比如孩子吃完饭没有把碗送到洗碗池,你不用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连个碗都不拿”,你只需要指着碗说一个字:碗。如果孩子还不动,你就再说一遍,不要炸毛,和善而坚定地多说几遍,孩子肯定去做了。这就避免了亲子之间的冲突。
假如衣服没放到指定的位置,就只需跟孩子说“衣服”俩字就行了,避免唠唠叨叨说一堆。
以上3点,是语言表达方面的方式。下面我们再来说说非语言方面的表达,也很重要。
4.倾听。
曾经有人说:比起不会好好说话,不会好好听话是更多中国父母的问题。
确实如此,我们很少去好好听孩子说话,有的认为孩子说的不重要,有的认为孩子的话都是瞎胡说,有的认为孩子说话没谱。总而言之,孩子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倾听。
我们常常做的是打断、拒绝、转移话题、吓止等。
其实,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伤害。
不论大人孩子,都需要被倾听。
当你认真地去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特别是看着孩子的眼睛听他说话的时候,孩子不仅能感受到你的爱,还能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值得别人听的,自己是有能力的,同时伴随着成就感。
这一切,都是孩子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基础。
闭上嘴,多听孩子说说话吧。不拒绝、不打断、不评判,认真听。
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亲子沟通技巧。我们倾听,孩子的心才能敞开,才能接收我们的爱。
5.拥抱。
中国人不擅长拥抱,就像不擅长说我爱你一样。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抱在怀里会自然而然,一旦孩子到了七八岁,我们抱的就少了,有时会感到不自在。
然而,拥抱是我们表达爱的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方式。
两个人拥抱的时候,情绪会通过身体接触直接传达给对方。
尤其是小孩子,尤其是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给他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哪怕在孩子哭闹不止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你跟他说:我需要一个拥抱。孩子都会过来抱抱你,当你们抱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两个人的情绪都得到了缓解。
提醒一下,是“我需要一个拥抱”,千万别说错了。下次有机会的话,你不妨试试。
6.眼神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对孩子的爱,能通过眼神很好地传给孩子,无需多言。
你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的时候,孩子会觉得你是重视他的,是爱他的。
不管孩子处在什么情绪,跟孩子进行眼神交流都能很好地连接到孩子,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们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锻炼这个技能,因为孩子越大,彼此对视的机会越少。传递爱的信息的时候就越难。
曾经有一个电视节目,发现我们跟父母对视3分钟就能哭出来,可见,只用眼神我们就能直抵彼此内心深处。
当然,节目中发现更多的人根本做不到跟父母对视。
与其等老了期待孩子多看你几眼,不如现在开始你多看孩子几眼,给孩子种下爱的种子。
7.抚摸后背。
抚摸后背,常常用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这个时候抚摸他的后背,能让孩子感受到安慰、陪伴、接纳。在你轻轻的抚摸下,孩子的情绪会慢慢平复下来。
这个方法非常好用,我自己就经常用在孩子身上。
记住哦,是抚摸,从上到下轻轻抚摸,不是轻轻拍,千万不要拍。
我们常常见到的是轻拍,其实这样不太好,因为它有制止的意思。好像在告诉对方:好了,别哭了;好了,都过去了。
过没过去,以对方的感受为主。
而轻轻抚摸呢,只是一种安慰和陪伴,没有阻止,这时情绪就会自然流淌,不堵塞。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聊的7个技巧,从语言和非语言两个方面,概述了更好地向孩子表达爱的方式。
我知道,当下的很多父母都很焦虑,因为我们非常爱孩子,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想落后,不想耽误孩子。
可是,如果焦虑太多,对待孩子的方式难免走偏,很容易就把我们的焦虑传达给了孩子。
这样的话,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条件,你爱的非他,而是他的表现、成绩。孩子感受不到爱,自然无法反馈给我们爱。
当孩子觉得你把他当成争面子的工具、情感勒索的对象,就很容易发生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都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
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麦豆爸爸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北大才子”的警示:如何更好地向孩子表达爱,7个技巧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