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5年,申军良爱子回家:跟孩子分离过的父母,要注意这3点
爸爸育儿,别有天地 爸爸的亲子时光和育儿经
奔波15年后,申军良终于找到了被抢的儿子,并且儿子愿意跟他回原生家庭。
这真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不枉申先生15年来的艰辛寻子路。
在他们上了好多天热搜之后,这件震惊全国的抢婴大案,终于尘埃落定。
儿子回来了,生活重启,接下来的日子,又将如何得到期盼已久的幸福呢?只是团圆就够了吗?
显然不够,新闻里也说了,申军良现在觉得比寻子时的压力还大。而这些,都还是看得到的经济压力,看不到的心理压力呢?
毕竟相隔了15年的时光,怎么让亲情回归到正常?需要他们每日每天的磨合。
失而复得的激动和幸福,不可能再持续15年,必须有新的相处模式,才能更好地享受这来之不易的亲情。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因为我真心期待这个家庭有更幸福的未来!
而这更幸福的未来,藏在每时每刻的重新连接和积累之中。
别说15年,哪怕是5年,再建立连接都需要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因为我们都见识过,那些从小跟父母分离的孩子,再重新跟父母一起生活的不容易。比如孩子从小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到了上学年纪被父母接走的,回去后发现,他们已经生疏到很难相融,家里常常是鸡飞狗跳。孩子很难,父母也很难。
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人竟然在网上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老家回来的儿子,跟我一点感情都没有,并且我也感觉不到爱他,怎么办?
这都是事实。而有此经历的成年人,也有一部分人心怀无处诉说的遗憾。我们常常会在网上看到这些人的心理求助。因为那些童年的遭遇,让他们心里像是有个黑洞,无法接到幸福来敲门的信息。
图片来自网络
久别重逢的欣喜若狂没法保持爱的状态一直在线,我们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浇筑我们爱的基石。
我曾看过一本小书,叫《灰姑娘后传》,封面上写道:童话故事结束后,真实生活开始了。
书里描述了灰姑娘和王子结婚后,面临生活习惯不一样、思想观念不一样、处事方式不一样、各自对对方的期待不一样,等等问题。
而作者在书的前言中写道:献给我们的孩子们。
是的,这是一本给家长看的书,我们天天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到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就结束了,而生活呢,常常一地鸡毛,而我们没给孩子说过。
真实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两个来自不同生活背景的人,习惯、想法、期待都不一样,这都需要一一协调和磨合。
道理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刚刚开始在一起,还是时隔数年重新在一起,都是一样。尤其是一个从幼儿长到少年的孩子,这期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写入了他的信念、潜意识,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如果我们缺席了,你就会发现,面前的这个孩子,我们很陌生。
申军良父子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呢?我想多多少少会有的吧。
但愿他们能早日解决经济困难,也能早日度过心理磨合期。
图片来自网络
假如我们曾经无奈与孩子分离,团聚之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这三点尤其重要:
1.全然接纳,爱他如是才能让孩子更快适应。
一个你很久没密切接触的孩子,肯定跟你想象和期待中的不一样,哪怕你时常跟他视频、通电话,隔着屏幕和空间的感受,跟抱在怀里的感受没法相比。
隔着屏幕说5分钟,都比不上你抱着他5秒钟。
所以要做好心理准备,不管这个孩子是什么样,都要全然接纳。
接纳孩子跟你想的不一样,接纳孩子身上你看不惯的地方,接纳孩子的敏感和胆小,接纳孩子的不愿意沟通,接纳孩子对你的愤怒,等等。
你的接纳,才能让孩子更快地适应这个新环境,适应新的人和事。
你的接纳,才能弥补你之前的缺憾,也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安全感。
2.先连接再纠正,你想改变他请先建立好亲子关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初见面的好感和激动过去,就会发现孩子身上不如意的地方,有不好的行为。
特别是从老家回来的孩子,爷爷奶奶的教养效果肯定是跟你想的有天壤之别。不好好吃饭啊,学习没有好习惯啊,见人不打招呼啊,自卑啊,等等。这个时候,你就希望孩子做出改变。
你让孩子做出改变,他就能改变吗?不可能。
这就需要父母跟孩子先建立温馨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归属,他才会一点点改变。
怎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除了前面说的接纳是基础之外,还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比如从小处着手开始做,如果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先从限制30分钟开始,一个月后20分钟,两个月后10分钟,这样小步前进,让孩子感觉不难,能做好。
方法就靠父母学习和在跟孩子相处当中摸索了,这个没有具体标准。
3.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三者齐备
孩子回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好吃的好喝的,准备好了房间和好的家具,准备好了课桌椅和学习用品,联系好了学校,一切似乎都有了,就等孩子跟我们一起过幸福生活了。
可是你会发现,有这些根本就不够。
你的这些东西,并不能让孩子开心多久,也不能让孩子完全感受到你的爱。
爱在哪里,在心与心的连接里。如果你不花费很长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没有耐心帮助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你控制,你焦虑,你着急,这都会让孩子感到更苦恼。
除了物理环境,我们还需要人文环境、心理环境。家庭要和谐稳定,说话要亲切温和,要相互尊重;心理要进入一起生活的状态,共同面对出现的问题,让孩子放心和相信,不管怎样,有父母在背后支持他。
期待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家庭,期待每个家庭都其乐融融。
更期待,那些拐卖儿童的人,每一个都受到法律的严惩!受到道德的谴责!
都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
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麦豆爸爸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时隔15年,申军良爱子回家:跟孩子分离过的父母,要注意这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