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很少看新闻,也很少看各种号,很多群消息都未曾打开。
铺天盖地的悲伤、感动或愤怒,让我很容易就掉进去,跟着眼泪横流或怒骂。
但是,怎么可能避得开呢?我就生活在重灾区,我所在的城市是全世界的焦点,我身边就是大家在各种报道上看到的故事。

看到这消息,一瞬间不知道说什么好,首先是恐惧和担心,然后是焦虑,因为还没过潜伏期。我们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过他。
后来成立群,大家发信息慰问师傅,孩子们拍视频发过去,然后不用谁组织大家就自觉捐款献力。
(补注:可喜可贺,胡师傅已于今天——2月18日中午病愈出院。)
我1月19号从武汉到上海,在上海学习三天,21号晚上回武汉。23号武汉封城,中间仅仅隔了一天。
早知道疫情这么严重,我肯定不出去。然而,哪有那么多早知道啊!我出发的时候,一切都正常,武昌火车站人超级多,也没见几个戴口罩。

仅仅是三天,回来时口罩都买不到。我跑了好几个药店,非常着急,但一无所获,最后请老师帮忙才找到一个口罩。
回来后,大家在群里发信息问我怎么样,我说一切正常。我知道肯定有人心里在打鼓,担心受怕,可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大家。
特别看到媒体上报道,因为跟武汉人一起开会,导致了多少人感染的时候,我们都有隐隐的担忧。
虽然我自己坚信我没那么倒霉,我不会被传染,可是我没法把这份笃定传达给别人,我说了他们也感受不到。
很多人陷入诚恐诚惶,尤其是武汉人,以及近期跟武汉人有接触的人。
我所能做的就是每天正常生活,发发朋友圈告诉大家我很好。
我没法去帮助别人解除心理危机,在一切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
我每天在家陪着孩子玩耍和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多的消息,都是孩子妈告诉我的。
有一天她拿着手机说:你看这个孩子多可怜,爸妈都要住院,只有她一个人在家,才6岁。
我看到那个视频,非常揪心难过。我赶紧发一个微头条,希望能得到孩子被妥善安置的消息。可惜,并没有人回复,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有看到下文。
类似这样揪心难过的事情,我知道还有很多很多;而我都不想去看,我做不了什么,可能只会让自己陷入着急和羞愧之中。
但是,这样的事情360度环绕。有一天我打开一个并不怎么看的群,触目惊心的信息扑面而来:
一个公益组织的湖北总负责人,她外婆、妈妈、姨妈全都不幸感染,更糟糕的是三天没有等到医院收治,哪怕媒体上说在9号之前必须把所有病人收治,他们家依然遭遇了叫天天不硬叫地地不灵的时刻。
这位老师我见过,一起学习过,打过招呼。她大学毕业之后一直从事公益事业,帮助过很多人,而这一刻,她也陷入了困境。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内心百感交集。
一天之后,在众多伙伴们的呼吁和帮助下,这位老师的困难暂时得到解决。她得知大家在群里为她的事情操心,自己立即向公益机构捐款以回报大伙的关爱。
而这样普通人的伟大故事,每时每秒都滚动在“抗疫”的动态中。

全世界都迸发出一种心手相连的情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热泪盈眶。
有一天,我看到幼儿园老师发的一个视频,还是被感动得满眼泪花,甚至在给孩子讲这个视频的时候,都忍不住哽咽。
那个视频上,是美国华人在举着国旗游行,唱着让人动容的歌,喊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跟你有着一样的肤色,一样的头发、眼睛,不论遇到什么,都能彼此认出,从而替你发声。
这真实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着看不见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三观。
你可以对某些官员愤怒,可以咒骂有关部门,你甚至可以声讨某些不合理的安排,但你不能不爱你脚下的这个国家,这里还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那么多人呕心沥血,那么多人牺牲和捐躯。
就像那句诗里说的,“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也爱于斯。这块土地上有我们最深的柔情。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荡气回肠的故事,在疫情之中让我们每天泪眼婆娑。
我家孩子幼儿园的老师特别明智,除了每天公布学科的学习,还要求每天给孩子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并且每天会发一些新闻、社会热点材料,让讲给孩子们听,启发孩子知福惜福造福。
我觉得这个学习真的特别棒!我不要求每天一定要学数学、拼音,但我一定坚持给孩子传达真实信息,让她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有哪些人和事值得我们感恩、学习和借鉴。
昨天晚上听张宏武老师讲社会情感的直播课,她讲到“当知识技能大家都会了,你还能拼什么?最终都是社会情感的高低了”。
我觉得很有道理,特别是网络学习越来越发达便捷的今天,你家孩子在上的课,别家孩子也在上。
而有关对自我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回应,却并没有多少人真正重视,去教去学。
每天给孩子讲一个真实故事吧,特别是在这个“战疫”的当下,这比每天忙着打卡上各种网课还要有力量。
都说中国爸爸很少参与育儿
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超级奶爸,专注养娃。国家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家长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武汉市武昌区妇幼特约心理讲师。出版有《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等作品。他一边上班一边带娃,对养育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和见解。追崇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并积极实践。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麦豆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