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一晚的2019年SEL国际教育论坛上的感悟和收获

爸爸育儿,别有天地

爸爸的亲子时光和育儿经


1.张宏武:SEL与中国文化

(1)、张老师问大家:你们谁从小吃的都是甜粽子?谁从小吃的都是肉粽子?

果然,举手的人分为两拨。

就单单是一个粽子,就显示了一种文化。

文化,就是那个我们天天沉浸之中,而毫无感觉的部分。这就像鱼对水一样,鱼不会去思考水。

如果没有变化,我们不会去思考我们的文化。只有让你吃不一样的粽子的时候,让淡水鱼放到海水中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一切就要去思考了。 

(2)、张老师还说到一句让我惊醒的话:大家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觉得这个是不太好做到的,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体的,分不开,我们只要去接受就好了。

我从来没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句话产生过怀疑,或者觉得有啥不妥。当听张老师这样说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感觉到自己的狭隘。

接受,这个词太好了!

心理学上也常常会说到这个词,很多困扰,就是我们无法接受或者接受无能造成的。

我们常常看不到整体,看不到全局,一叶障目,全盘皆输。


 2.那些被我们称作人格有问题的人,他是不是那个从小就被伤害的人?

(1)、我们常常会说一个犯罪的人或者一个我们认为不好的人:人格有问题。

对于很多罪犯,我们常常看到他的恶。

我们有没想过:那些被我们称作人格有问题的人,他是不是那个从小就被伤害的人?

尤其我们父母们比较熟悉的校园霸凌者,那个孩子是不是也一路痛苦走来的?

 

曾经看过一个有关语言暴力的宣传片: 

这里的孩子,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

很多坏人也不是天然就坏。很多坏孩子,也不是生来就是孬种。

这不是为坏人说话,只是想说,我们别为制造坏人添砖加瓦。至少在我们自己的孩子那里,我们不要去做那个背后的黑手。

每个家长都能为自己的孩子负责的话,世界上的坏人也会减少很多。

每个家长都懂得让孩子参加社会情感学习的话,坏孩子的比例就会下降很多。


(2)、即便一个孩子表现得不坏,果他庭或学校里没有归属感、没有价值感、没有连接,那么这个孩子也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这时候他是学不好的。

当我们看到孩子成绩不好,很调皮,没教养,不遵守纪律等等的时候,他的背后,是不是就没有归属感、价值感?

 

3.情感技能的学习不是你教就能教会的

(1)、情感技能的学习不是你教就能教会的,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出示范,比如说“我理解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而不是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真正地同理对方。

 

(2)、从孩子出生时就可以开始用一些情感、情绪的词给孩子说话,当然,婴儿可能听不懂,不明白,但不要紧,孩子能在你的表情、语言当中感受得到。比如说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孩子在哭,那你可以说:哦,宝贝,我知道你真的不舒服,抱歉,我换的时间太长了。

 

4.当我们真心对孩子的话感兴趣,孩子能感受到他说的话是有价值的

(1)、孩子们很吵很闹的时候,其实是最投入的时候,也是学习的时候。

史蒂文老师说:我经常不太会处理这些事情,我只说“我听不见了”,从来不说“请保持安静”,而孩子的声量自然就调低了。

当我们真心对孩子的话感兴趣,孩子能感受到他说的话是有价值的,他是值得被倾听的。

 

(2)、小学之前学知识是拔苗助长,要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教材,孩子探索观察就是为上学做准备,为以后的生活铺平道路。

用直接教授的方式,孩子也能学到一些东西,但玩耍同样可以,并且还能发展出其他的能力,比如好奇心。也就是说玩耍是一箭双雕。玩耍本身就是孩子在严肃认真的学习。

 

(3)、当我们说“这是谁干的时候,是在问责还是在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从问责开始解决问题,其实这给孩子的体验很不好。

 

(4)、那些有控制行为主义风格的老师,可以让她感受一下被控制的感觉。

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常常让孩子听从,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感受一下自己被控制的感觉。

 

5.情绪的管理,从学前就要开始了

(1)、帮助孩子积累骄傲、自豪的感觉,这是积极体验,能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促进孩子的努力勤奋感。

而我们常常做些相反的事情,因为我们信奉“骄傲使人落后”“骄必败”“不能翘尾巴”。我们还常常人为地给孩子制造点挫折,其实这并不利于孩子提高抗挫力,只会带来更多压力,制造一代又一代的紧张人生。


(2)、34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他使用情绪词汇量的多少,会影响到他78岁时候的受欢迎程度。

所以我们要尽早地给孩子说一些情绪词汇,教孩子表达情绪、认识情绪,从而学会管理情绪。

 

桂总说: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很复杂的一项工程,它关系到学习氛围、管理者、学习的人和家庭。

如果你努力了很多,孩子还是不好,这有时候真的不能怪你,有些大环境我们控制不了,只能忍受。

或者这段话多少能给一些人带来点安慰吧。


PS:拖了一周多才整理出来,也不知道我都在忙些啥~~可能大家看着有点乱,抱歉!这些都是我听讲时的笔记。没有什么故事,都是理念和观点,不知道你们看完有什么感悟。欢迎留言区交流~

有一些特别有启发意义的故事,我已经发了朋友圈,回头也会再次整理后发到这里。


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

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豆爸

超级奶爸,专注养娃。国家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家长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出版有《父母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等作品。他一边上班一边带娃,对养育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和见解。追崇爱和自由的教育理念,并积极实践。


    ▼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爸爸加油儿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麦豆爸爸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两天一晚的2019年SEL国际教育论坛上的感悟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