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让孩子学什么才能立足AI时代
爸爸育儿,别有天地 爸爸的亲子时光和育儿经
陪豆宝上舞蹈课的时候,跟一帮家长闲聊,有一位爸爸说:以后什么最重要,孩子的艺术修养最重要,学这知识那知识,没用,很多东西被机器人代替了。
哈哈,这位爸爸跟我的认识差不多。
AI时代了,学习真的跟之前不一样了。
就在这个闲聊之前一小时,接豆宝放学回来的时候,同学的妈妈问我:英语和音乐,你觉得我该给孩子选哪个好?
我说:这不好说,不过要是我的话,我会给孩子选音乐。我觉得英语还是知识类的东西,不用着急,即便以后像你我一样是英语渣渣,也不一定就生活不好。而音乐不一样,音乐修身养性,音乐可以帮助人排遣情绪,音乐有助于心理健康。音乐看起来没用,实际上用处很大。孩子还这么小,就应该学点看似没用的。英语课以后你不上也得上,而音乐,你想上的时候都不一定有。
我忍不住吧啦吧啦一大堆。可能我太希望身边的人能认识到这个道理了。
记得有一位妈妈曾经跟我说:以后,英语就像我们当时学计算机一样,是最基础的能力,还用担心孩子不会吗?根本不是个事。我宁愿给孩子报滑轮课。
我觉得她说的很对。年龄小的孩子,增强体质比增强知识更重要。同理,增加孩子的艺术素养,比增加孩子的知识积累更重要。
记得前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说“过去艺术不能当饭吃,未来孩子不学艺术将会没饭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唯有在软实力中才能竞争过机器人。
马云说: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
确实是这样,AI时代,没有创造性的工作都将被机器和机器人取代。
并且,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温饱问题将不成问题,物质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了,人类整体进入了精神需求的阶段。
精神这个东西很玄乎,摸不着看不见,但却决定着你的幸福度。咱们活一辈子,不就是奔着幸福去的吗?你挣钱再多,感受不到幸福不也是没用吗?
前几天我们还在群里讨论,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比之前好多了,却过得越来越没劲?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富裕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我们的幸福怎么没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呢?
因为,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太弱,可能幸福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却看不到。
这就跟盲人差不多,两眼一抹黑。
所以吴冠中先生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生活很美,就在你眼皮子底下,可是你看不到,这不是很可怕吗?
感受无能,只好空虚寂寞冷了。
其实,跟文艺相关的东西,基本都是精神范畴,是抽象的是无形的,不去学习,就是捕捉不到。
所以,才让孩子从小去学习艺术,增加艺术素养。
美国教育认为:艺术教育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而是一种有序的、综合的、包括舞蹈、音乐、戏剧及视觉艺术这四门艺术学科的教育事业,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据统计,全美有47个州设立了关于艺术教育的强制规定,48个州制定了艺术教育的标准,40个州把艺术纳入了高中生的毕业考核。
我们国家其实也重视,只是还没有提升到一个高度上来,也有政策有导向,但大部分地方基本不落实。不过,重视艺术教育,这是趋势。
听说很多地方中考会为艺术加分,比如绘画、舞蹈、书法等,在重大比赛中获奖的孩子,中考就可以加分。
还听说有些小学面试的时候,会看艺术类成绩,比如舞蹈的考级证书。
我觉得这个现象很好。只是希望考惯了的家长们,不要因此增加孩子们的负担。
我记得之前在哪篇文章中看到,一些有钱人都让孩子学习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比如骑马、陶艺、剪纸什么的。他们傻吗?怎么不让孩子多学点挣钱的本事呢?他们当然不傻,并且很聪明。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是的,光有知识也救不了你的幸福感。
时代不一样了,教育也不一样了,再按照传统的观念教育孩子,可能真的把孩子耽误了。
都说中国的爸爸们很少参与育儿
这位爸爸深度参与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麦豆爸爸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到底让孩子学什么才能立足AI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