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土蜂蜜从哪里来?——猴叔探访养蜂人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小朋友们读过这首唐代诗人罗隐写的《蜂》吗?没错,这首诗被选入了部编语文教材四年级的下册,很多同学都已经学习过了。我们都吃过蜂蜜,从罗隐的这首诗可以看出,唐代我们就已经开始养殖蜜蜂和采集蜂蜜了。当我们在公园的花丛中见到四处飞舞的小蜜蜂的时候,当我们在喝牛奶、吃吐司,加蜂蜜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蜂蜜是怎么从蜂巢中取出来的呢?

这个国庆节长假,猴叔去了一趟河南西部的大山里,在这里找到一户养蜂人家,亲眼看到了生产蜂蜜的一部分过程,也了解了一点关于蜂蜜的知识。猴叔跟大家分享分享,既是我们学习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延伸,也是大家了解蜜蜂和蜂蜜的自然知识科普。
我们平时买到的蜂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土蜂蜜,一种是洋蜂蜜。土蜂又叫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种类,洋蜂又叫意大利蜂,是引进的蜜蜂品种。洋蜂可以单采一种花,生产单一蜜源的蜂蜜,比如槐花蜜、荆条蜜等等;土蜂什么花都采,因此生产的一定是百花蜜。洋蜂产量高,北方地区每年往往能采收3季,每季每个蜂箱能采收70斤左右的蜂蜜;土蜂产量低,每年仅能采收1季,每个蜂箱采收20斤左右。一般洋蜂的养殖规模也更大,更专业,土蜂养殖比较分散,山里人时常作为副业养上十来箱。因为产量低,土蜂蜜的价格比洋蜂蜜更高,很多人也认为土蜂蜜的营养价值更好。
我们在山里找到的这户养蜂人,也是把养土蜂作为副业,养了14箱土蜂,他家的主业除了种地,还饲养娃娃鱼。正好今年的蜂蜜刚刚采回来不久,主人从屋里搬出来一个大的塑料整理箱,里面堆着整块整块的蜂巢。采下来的蜂巢里除了美味的蜂蜜,还包含了蜂蜡和蜂胶,当然也有不少黑色的死蜜蜂。主人直接掰了几块递给我们,一放进嘴里,就有香甜的蜂蜜流出来,带着花香,甜而不腻。嚼着嚼着就只剩蜂蜡和蜂胶了,嚼不烂也咽不下去,跟吃口香糖差不多。主人递给我们几个山里采摘的板栗,就着面面的栗子再嚼,才把蜂胶和蜂蜡咽下去。

要把蜂蜜从蜂巢中分离出来,装瓶带走,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里的养蜂人称为“过蜂蜜”,“过”这个动词不知怎么写才对,其实就是压榨,冷榨。主人取出来一套装备:一个金属的类似鸟笼子的圆柱体,上面是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金属盖子,再上面有固定的金属框架,一个纱布做成的大袋子,还有一个我们给汽车换轮胎时用的小型千斤顶。
主人把大块的蜂巢装进纱布袋子里,系好口,再塞进金属笼子里。然后盖上金属盖子用千斤顶一端顶住金属盖子,一端顶住一根钢梁,钢梁架在固定的金属框架上。一下一下的压动千斤顶的摇把,千机顶逐渐撑起来,盖子受力下压,蜂巢中的液体蜂蜜就被挤压出来,透过纱布的过滤,从鸟笼子里流出来,顺着边沿的小口流进罐子里。这个过程就被称为“过蜂蜜”,因为没有加热,所以蜂蜜中营养价值(比如活性酶等)不会流失。
我们自己动手查了查,除了主人用的“过蜂蜜”的办法,还有一种方式是摇蜂蜜。就是用一个圆形的金属筒,中间是一个可以手摇旋转的铁架子,将蜂巢固定在铁架子上,然后旋转起来,借助离心力让蜂蜜从蜂巢中甩出来,顺着筒壁流下来,经过过滤再装瓶。无论是“过蜂蜜”还是“摇蜂蜜”,采出来的蜂蜜就可以直接使用啦,不许要稀释、勾兑、调和,这就是天然的蜂蜜,植物和昆虫用一年时光联袂生产出来的营养珍品。
我们问主人,采完蜂巢之后,蜜蜂们怎么过冬呢?主人说,蜂巢和蜂蜜不能采光,要留一部分给蜜蜂过冬。“过蜂蜜”之后剩余的部分也可以放回蜂巢去,让蜜蜂们继续吃。勤劳的小蜜蜂们,一年中大部分的劳动成果都献给了人类,来年还会孜孜不倦地漫山采蜜,维持种群的繁衍生息。
我们之前提到了洋蜂蜜和土蜂蜜,其实我们还能见到第三种蜂蜜——假蜂蜜。因为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糖份,制作假蜂蜜并不困难,据说是用白糖、红糖和明矾,加水熬一下,就能制作出可以乱真的假蜂蜜,而成本则比养蜂采蜜低了太多。因此我们如果在市面上见到价格很低,还自称是土蜂蜜的产品,一定要注意防伪啊。

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猴叔稍微走了走,就看到了养蜂人,见到了手工“过蜂蜜”的程序,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罗隐的《蜂》这首诗。亲爱的同学们,希望大家也能有空多出去走走,到广阔大自然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中去印证你们在课堂里、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啊!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好吃的土蜂蜜从哪里来?——猴叔探访养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