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吗?——猴叔现身说法
“猴叔,请问如何培养孩子自己收拾物品的好习惯呢?”“猴叔,怎样帮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呢?”“孩子总把作业拖到最后才去做,怎么让他养成回家先写作业的习惯呢?”“孩子考试总是不会认真检查,常犯粗心的错误,怎么帮他养成检查的习惯呢?”
猴叔经常听到这类关于“习惯养成”的问题,猴叔也总是惭愧地回复大家: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去改变孩子,我索性在唯一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上付出全力,那就是——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养成一些好习惯,看看能否给孩子一些潜移默化地影响。

比如看书这件事,在大学时我成天泡在图书馆里,或许是看腻了,走出校园的我一度疏远了阅读。但有了孩子之后,借着给孩子读书这件事,很快我就对绘本和童书萌发了强烈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又开始看早教类书籍,教育类书籍,延伸到积极心理学、管理学的书籍。不知不觉中,读书就成了我最重要的业余爱好,也是放松心情和消磨时光的首选。我随身的包里总是装着一两本书,无论地铁、火车、飞机,还是咖啡厅、办公室,随时掏出来读几页。和在同样环境中刷手机的大多数人不一样,我成了别人眼中为数不多的“读者”。这个习惯的养成,其实没有任何困难,全过程没有一分钟需要承受痛苦、忍受煎熬。对于到了迷恋游戏年龄的猴儿子,如何让他更愿意读书,读更多的好书?我能影响他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一直捧着书读,并和他分享心得体会。
因为喜欢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分享的冲动。从新浪微博上的只言片语,到尝试着开设公号,再开头条号,跟大读者们分享读书的心得,偶尔也给小读者们线下线上讲几节阅读课。逐渐地有专业人士认可我的理念和文笔,邀请我写写绘本导读或翻译童书。从阅读的习惯开始,我又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从“读者”更进一步,成了一名业余但执着的“作者”。而为了完成每周两更的自我承诺,又需要督促自己不断看新书,学习新知识,接纳新思想,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营养来和读者们分享。有人说码字是个苦活儿,但为了自己不吐不快的思想和情绪来写作,还有那么多人给我点赞和转发,我也真没感到一丝痛苦。反而是经常会在构思写作一篇颇有挑战的文章时,进入所谓的“心流”状态,在完成一篇满意的文章后,体验到充盈的积极情绪。

倒回去两三年,猴叔与运动没有什么缘分,可以说是很不爱运动,各种球类基本上都不接触,也不喜欢跑步或健身。但从疫情开始之后,或许是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很多地方都不能去了,再加上身边亲人朋友的积极影响,我居然开始尝试长跑了。虽然跑了一年半,无论距离还是配速都没什么明显的进步,但可喜的是养成了长跑的习惯,也学会了通过长跑得到身心的愉悦。很多不跑步的人都以为长跑很难,很痛苦,也很枯燥。可是猴叔亲身经历了从一个喜欢“葛优瘫”的大叔到一个初级“跑者”的过程,并没有什么难以承受的痛苦,也一点不枯燥,反而觉得与长跑“相见恨晚”。
身边的朋友们发现我又爱看书,又写公号,还长跑,还有一个很忙的本职工作,于是夸我很擅长“时间管理”,其实我还真没认真学过时间管理,也并没有做什么时间管理。为啥猴叔养成这几样好习惯,看似并不难呢?其实我只是会做两件事而已:一是一直早起,二是享受过程。因为早起,所以每天多出来了高效、不受打扰、完全属于自己的两个小时。因为享受过程,不在意结果,不设置功利的目标,所以并不是在为了明天获得什么而努力,做每件事过程中的愉悦都足以回报当下的付出。

这是猴叔朴素的感想,但最近我读到一本关于习惯培养的好书,帮助我把认识升级到了理论层面。这本书名叫《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作者是美国习惯研究专家,习惯学院创始人詹姆斯·克利尔。看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为何在上面提到的这三件事上,我的习惯养成是自然而然的,而在另外一些看似很重要、我也下过很多次决心的领域,却一再遭遇半途而废,始终无法转变习惯。
作者告诉我们,结果的改变,并不来源于某个天翻地覆的大变化,而是源于每个局部1%的提升,或是每一天比前一天多做1%的努力。因此,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定要从最简单的细微变化开始,选那种2分钟以内就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读一页书;写下两句话;换上健身服……仅此而已,这就是很好的开始了。然后这件事本身会引领着、驱动着我们,每次比上一次多做1%。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可以酣畅地读一下午书,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文章,挥汗如雨地快乐健身。

习惯养成的另一个秘诀是,别想着将来能获得什么,而要认真考虑自己要不要成为某种人,一个新的身份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比如我想不想成为一名“读者”,一名“作者”或一名“跑者”。如果我们认同自己这样的身份,我们就会活到老读到老,活到老写到老,活到老跑到老。如果我们在意的是读书以完成某个证书考试,写作以拿到某个学位,跑步以减肥到某个理想体重,那么往往会是两种结果:一是发现目标实现无望,于是放弃一切努力;二是目标如愿实现,失去了进一步的动力,于是再也不碰书本或跑鞋。如果想要养成终身的良好习惯,就别去想什么“一万小时法则”,我们不是为了将来的成功而努力,我们所有的努力过程本身就饱含着奖赏,并且这些努力时时刻刻地都在定义着我们自己的身份。
猴叔跟大家分享了自己三个好习惯的养成经验,特别是给大家推荐了这本关于习惯的理论著作。我还很想向大家请教,在戒除坏习惯方面,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吗?如果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秘诀,不妨在留言中分享给猴叔啊。
《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作者[美]詹姆斯·克利尔,翻译迩东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7月出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吗?——猴叔现身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