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何罪之有?还真有呢!

喊了多年的教改,忽然往前蹿了一大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为中小学生减负,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一时间,孩子欢天喜地,资本成群哭泣,老师不知哪里去,家长依然焦虑。

 

家长们的焦虑在于,从前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忽然间没有可以买单的服务了,鸡娃变成了一件不知多麻烦又不舍得放弃的事情。机构们貌似也很委屈,我们愿卖,家长们愿买,市场规律,两厢情愿,我们何罪之有啊?

 

并不是落井下石,猴叔认为很多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类课程,还真的有点问题。猴叔很久以前就和大家讨论过一个事情:小学阶段的学习究竟是记住大量的知识点重要,还是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思维方式重要?记得当时多数家长都能认同,对学科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很重要,只是面临升学择校的压力,不得不暂时以成绩为第一目标。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类课程,满足的就是家长对于孩子标化考试成绩迅速提升的需求。

实话实说,很多头部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开发,不可谓不精细,在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强化记忆与持续击中大脑“甜区”结合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但只要是以提升标化考试成绩为目的,无论这个考试是学校体系内的考试,还是学校以外自成体系的考试,教学的过程就一定会以应试为核心,也就是所谓的“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教”。

 

在这个清晰的结果导向下,机构的课程一定会呈现几个特点。一是标准化。孩子们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来开展学习,不同孩子学习的难度和进度保持一致,老师授课的内容和方式也高度一致,不允许老师有脱离教案发挥的空间,也不可能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恕我直言,一些机构的老师虽然很敬业、很辛苦,但他们只是“培训讲师”,而不配称为“语文老师”、“数学老师”。

 

二是体系化。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分类、分类、再分类的过程。比如数学,先把所有考试有可能涉及到题型穷尽出来,然后进行分类,大类里分中类,中类再分小类,然后就是各种题型,各种“问题”。授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认识这些题型,先认识题型的基本形态,再认识各种变形形态,记住相应的解题方法。在应试时,孩子们不像是在解数学题,倒像是在检索头脑中的题库。通过审题来确定这是学过的哪种题型、哪种变化,然后从记忆中调取出相应的解题方法。

三是套路化。课程设计的重要基础是破解命题专家的思路,然后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把这些命题思路整理出解题的套路。比如英语培训机构教授的各种神奇的解题大法,大可以帮助学生在英语水平没有实质提升的情况下,破解阅读理解题的功力大幅提升。 


四是去思想化,也就是傻瓜化。要让学生养成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太过漫长,难以短期内见效。要让孩子爱上某个学科,更是个概率事件,那些没有爱上这个学科的孩子,难道他们的学费咱就不挣了吗?所以机构更愿意走捷径,不需要思想,也不必谈兴趣,最能让所有孩子都取得看得见、摸得着、低差异的成果的方式就是强化训练。比如数学,培训机构都会鼓励家长监督孩子,在上课时间以外大量刷题。比如作文,有些机构讲授的并不是真正的写作,而是给出海量现成的、适用于小学生作文的素材,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练笔的方式记住这些素材,在考试中根据题目,将心里的素材选取出来,迅速“拼装”成一篇规规矩矩、能得高分,貌似有血有肉,实际没有灵魂的作文。

以上这“四化”,就是培训机构能对得起家长交的学费,能持续叫响品牌的关键所在。但是,如果我们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看这“四化”的教学方式,大家就能发现:这样的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是“授人以鱼”的,而不是“授人以渔”。它直接跳过了最有价值的过程,就是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运用自己的头脑去解决一个陌生的问题的过程。这种直接给结果并要求学生记住的“授人以鱼”,使孩子遗憾地错失了和每一门学科,每一种学问,每一类知识擦出火花的宝贵契机,剥夺了他们原本有可能发自内心地爱上这些知识的机会,也泯灭了原本孩子可能在某个学科中表现出天赋的潜力。

 

也就是说,“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不但没能帮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反而是无情地浪费了这些知识,让原本灵动有趣充满魅力的知识,变得味同嚼蜡,变成别人嚼过多次又吐出来的“馍”。如果学校给小学生们发的校服是别人穿过的,提供的午饭是老师吃剩的,我们家长肯定立刻就要集体抗议了。但校外培训机构给孩子大量灌输被“四化”过的、扭曲的科学,我们怎么还高高兴兴地买单呢?

 

猴叔总结,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最大的罪过,就是“授人以鱼”,破坏了本来蕴藏丰富价值和无限可能的学习过程。在扭曲的教育观之下达成的交易,虽然家长愿买,机构愿卖,但仍然不能算是正当的交易,因为它会坑害我们的下一代。

 

大家不妨再多想一下,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受到了最严格的管控,但这种“授人以鱼”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我们体制内小学的教室里,是否也一定程度地存在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何罪之有?还真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