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可是“爸妈”,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老师”

前两天过教师节,一些家长在给孩子的老师们送完真诚祝福之后,也不免抒发了一些感慨——其实自己也一直扮演着“老师”的角色,而且是从零岁开始,全年无休,每天24小时在岗的“超级老师”,这教师节的“军功章”里,是否也有自己一半呢?

 

猴叔说,作为父母,把角色混同于孩子的老师,这个可能会有问题。没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永远的义务教师”、“教育孩子的责任不只属于学校和老师,首先属于父母”……这些话都对。但是,一方面父母的职责范围要远远大于老师,另一方面父母也没必要事事冲锋在前,把本该老师干的活儿抢过来干,这样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未必有益处。今天,我们就一起分析一下,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职责,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父母不只为孩子的学习成绩负责,更要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负责。我们都会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确实挺没面子的,也会内心里惴惴不安:是不是放羊散养的方式,耽误了孩子。但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成我们自己的责任,那就很可能会陷入“你进一步,他退一步”的消极循环。

 

教育家们总结过一个现象,如果学习需要100分的努力,那么家长每多向前努力1分,孩子很可能就会向后退1分。很容易理解,既然你要在我后面推着我走,那我自己就少出点力气呗。当你对孩子的状况不满意时,你会继续发力前进,孩子就继续后退。你替孩子做计划,找资源,买卷子,定目标,找问题,想办法……这些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动作,你都做了,他当然会在学习上更加被动和消极,丧失控制感和内驱力。这样的结果就是,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做了99分的功课,孩子变成了只会被你牵着走的牵线木偶。

第二,父母不只负责传授知识,更要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有经验,有时候孩子会拿着一道不会的数学题,或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成语来找你:“爸爸(妈妈),给我讲讲这个吧?”如果你恰好知道,你会不会高高兴兴地给他立刻讲明白呢?其实更好的选择是你不知道,或你假装不知道正确的答案,但你会启发和帮助孩子自己运用各种办法来找答案。比如查字典、翻参考书、网络检索、自己动手实验、排除法、甚至瞎猜然后想办法验证等等。孩子将来不可能随身带着你,你也不可能成为能随时解答一切问题的“万事通老师”,但他可以学会查书的方法、网络检索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概率推断的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等等重要的自主获取知识的技能。

 

心理学家贺岭峰教授讲过一个故事:他上小学的女儿因为一道题数学老师讲了三次还做错,老师请他到学校谈话。老师把他一顿臭批,他虚心接受批评,回到家却并没有自己去给孩子讲解这道题。他说:“数学老师都给她讲不明白,我心理学老师能给她讲明白?我不做孩子的家庭教师,不是班主任在家里的眼睛和触手。”并非贺教授真的讲不明白,其实是他不愿意取代孩子,完成“捅破窗户纸”的那最后一厘米的动脑筋的努力。

第三,父母不要只把孩子的成长业绩作为自己的“KPI”,更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在不做家庭教师这件事上,我见过心态最开放的家长是图画书研究领域的某位大咖。他说:从女儿上小学时开始,他就不检查女儿的作业和试卷,凡是需要家长签字的,他授权女儿自己签上爸爸的名字。这位不理不问女儿学习成绩的大咖,怎么教育孩子呢?他会陪孩子一起读书,读大量优秀的绘本、儿童文学和科学读物。结果女儿不仅在学习上非常主动自觉,不用家长操心,而且也得到了很多自由发展兴趣爱好的空间和时间。

 

猴叔说,在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这件事上,我们别总想着要教孩子这个、教孩子那个。相反,我们要抱着一颗谦逊的心,随时准备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单纯朴素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学习他们探求真理的执着,学习他们不迷信盲从权威的独立意识,学习他们随时燃起的对陌生事物的求知欲,学习他们不拘一格的多元思维、反向思维、批判思维。

第四,父母不只是制定规则和执行奖惩,更要给孩子当一个好的榜样。孩子在学校里接触到的各种规则已经够多了,被奖励和惩罚的外部正负激励也够多了,我们没必要在家里也扮演法官和警察的角色,事事都定出条文,时时都眼睛盯着孩子,一旦碰触红线,立刻执行惩罚。

 

我们更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氛围。比如要求孩子晚上用功学习,我们自己是不是捧着手机刷剧呢?要求孩子锻炼身体,我们自己是不是能管住嘴、迈开腿?要求孩子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我们自己是不是能做到对陌生人宽容大度,不计较得失,对需要帮助的人能主动献上爱心?

第五,父母不只是为孩子的未来铺路搭桥,更要为他们今天的幸福快乐童年培土浇水。老师们可以以提升学生今后的考试成绩为己任,“所有不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学方式都是耍流氓”——现行体制下,这句话有合理的成分。但父母可不能拿教育孩子当成往存钱罐里扔硬币,牺牲今天就是为了以后的中考、高考。如果是这个思路,那我们可能不是尽职,而是失职了。

 

当然,有些成人不仅对待孩子,对待自己也是这个思维。牺牲今天的健康,赢得明天超人一等的财富和成就。牺牲今天的兴趣和自由,赢得明天的权力和地位。永远都为“明天更好”而活着,如果我们自己就是这种价值观的话,可能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而不是拼搏的童年了。那可能不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而是我们这代人自己跑偏了人生。

 

猴叔想告诉各位家长,“教师是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父母不是职业,而是和一个或几个孩子一生的缘分。我们不要太听老师们的话,扮演班主任的助手,或在“家庭教师”这个角色上入戏太深。就在你为自己能帮助孩子成绩节节提高、升学步步拔尖而自满时,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能已被我们永远地错过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咱们可是“爸妈”,别把自己当成孩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