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二手烟挡在门外的你,是否把“二手焦虑”带给了孩子?

从来不用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与付出。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长,让爸爸妈妈牺牲多少,他们都不会抱怨。猴叔对烟民绝无任何歧视啊,只是举个例子——为了不让孩子受二手烟的危害,很多烟民爸爸(也有妈妈)都自觉地不在家里吸烟,这种自律和奉献,堪称伟大。

 

但就在我们把二手烟挡在门外的时候,我们却总是在把另一样东西带回屋里,并扩散开来,家长之间彼此影响,也深深地传递给了孩子,那就是“二手焦虑”。

 

提起学生家长,是不是我们立刻会想到一个动词——“鸡娃”?而谈到“鸡娃”的根源,是不是我们会立刻联想到一个名词——“焦虑”。可以说对孩子成长成才的焦虑,已经成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破坏着很多中年人的心理平衡,降低了很多家庭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无数孩子的快乐自由童年时光。今天,猴叔就从科学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你的焦虑从何而来,为何你的焦虑会传染给孩子。

还是先从一个故事开始。猴叔曾经见过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其实很聪明,爱看书,也能和成年人正常交流。但他在研学营的集体生活中却表现出一种随时可能崩溃的焦虑状态。他很爱丢三落四,但一旦发现自己失落了物品,不论多小,哪怕只是一支铅笔,就会极为紧张和恐惧,仿佛天就要塌下来了,立刻失去任何行动能力,只能无助地哭泣,反复地念叨“糟了!怎么办啊!”我们教练只得赶紧去帮他找到失落的物品,才能让他恢复平静。这和这个年龄段大多数神经大条的臭小子们简直天壤之别。

 

当时我分析,这个孩子的家长可能在整理物品这件事上一直大包大揽,而当他遗忘物品时,家长会非常焦虑紧张,严厉地批评他,而绝不放过。这种对物品失落的焦虑和代替他整理物品的行动,形成了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让孩子内心形成了近乎强迫症的遗失物品焦虑。后来的事情,证明了猴叔的猜想。

 

猴叔由此反思,其实自己身上也有轻度的遗失物品焦虑。每次全家出门,猴叔都要亲自保管家门钥匙,如果是猴妈保管,我会反复问她收好没有,直到她不耐其烦把钥匙交给我。每次猴儿子单独行动,不论是钥匙,还是身份证、公交卡,我都会反复提醒他收好,甚至要教给他放在书包的那个袋子里最安全。只不过一旦猴儿子丢了东西,我并不会严厉批评或反复唠叨而已。但我的这种遗失物品的焦虑,确实会无意中传染给身边的人,给他们带来负面情绪。

现实生活中,比遗失物品焦虑普遍得多的,还是对孩子学习成绩和成长表现的焦虑。比如在课堂上是否能专心听讲啊,是否能被老师喜欢啊,每一次小测验能否名列前茅啊,期中期末考试是否有进步啊,课外学习的那些钢琴、舞蹈、美术等是否持续进步啊……这才是折磨家长最多的焦虑。


这些焦虑从何而来?其实我们的焦虑,与孩子自身的表现关系不大,反而与那些和我们毫无关系的别的同龄孩子的表现息息相关——这是家长们的一个焦虑悖论。老师每天在微信群里公示,哪些孩子听写全对了,你看到名单里没有你家孩子,你就焦虑了。其实他只错了一个单词,并且通过这次改正,他牢牢记住了这个单词,甚至比那些初次就写对的同学印象更深刻,这有什么不好的呢?在家里你听孩子给你背诵课本内的古诗词,觉得已经很满意了。转过天来听说同班的某位同学把唐诗三百首都背熟了,你又感觉到压力了。你听孩子弹钢琴,跟不会弹琴的自己相比,你已经很陶醉了,转过天来听同事说人家年龄更小的娃都考过8级了,你又不安了……就像某位教育家说的“我们评判孩子,不是通过他们的努力程度,也不是他们的进步幅度,而仅仅是通过上周六碰到的别人家孩子是不是比自家孩子游得更好、跑得更快。”

也就是说,我们的焦虑并不是在家里,面对着孩子时产生的,而是来自外界,是我们把它带回家里的。明白了焦虑的来源,我们在再看看,焦虑是如何从我们身上,传染到孩子心里的。

 

我们聊过,大脑皮层中有一个部分叫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中存在大量的镜像神经元。所谓镜像神经元,就是能够模仿看到的事物,比如我们常说的共情,就是镜像神经元在发挥作用。恰恰是这类镜像神经元,能够让孩子观察并效仿父母的情绪。孩子都是了不起的观察者,当父母呈现出焦虑和压力状态时,孩子很容易觉察到,并对其做出解读:“爸爸妈妈不高兴,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一定是我不够好……”即使你什么都没有说,你的焦虑也会从表情、语气和肢体语言中透露出来,传递给孩子。

 

而我们的“一手焦虑”,偏偏和孩子没什么关系。我们担心他丢三落四,其实他还没有出门,还没有弄丢任何东西呢;我们担心他学习成绩下降,其实跟自己比,他正在努力并进步呢;我们担心他不爱学习,其实对学科的兴趣,正在他的心理悄悄地孕育着呢(只是可能没有我们期望地那么早发芽开花);我们担心他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其实他将来真正面对的竞争是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反倒是他自己更能选择好适合他的战场,并做好胜利的准备……

如此看来,我们带回家的焦虑,其实不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实质上的帮助,反而会挫伤他的自信心,打乱他本来的学习和进步的节奏,破坏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你看,这“二手焦虑”,是不是比二手烟危害更大呢?

 

当然,深处当今的社会环境,压力无处不在,周边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平衡。家庭成员中也会经常有人被焦虑传染,把压力带回家。此时,家人之间彼此化解对方的焦虑就显得难能宝贵。像平静的湖水迅速吞没投入的石头,涟漪渐渐消逝一样,把家人带回来的焦虑化于无形,这种角色,心理学家称之为“非焦虑临在”。如何能成为家里的“非焦虑临在”,而不当家人的“焦虑镜子”、“焦虑放大器”。猴叔也在学习和思考,回头我们再一起探寻一下答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把二手烟挡在门外的你,是否把“二手焦虑”带给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