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孩子无法抗拒网游的诱惑?

前两天我一回到家,猴儿子就很郁闷地告诉我一个消息:“听说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限制要加强了,从平时每天一个半小时减少到一小时,节假日3小时减少到2小时,而且12岁以下从每月充值不超过200元变成了不允许充值。以后这游戏还怎么玩儿啊?”


看着猴儿子哀怨的表情,我只能安慰他:没关系,“双减”落实之后,你们体育活动的时间会更多的,说不定天天都能打篮球,每周都有比赛。我家猴儿子和同龄的大多数小男生一样,喜欢打网络游戏。但还好,他还有别的爱好,他也喜欢看书、打篮球、玩桌游……玩游戏并没有让他失去对体育运动、集体活动和自由阅读的热爱,只是游戏与他的其他业余爱好,在不同的时间,给他带来了不同的快乐体验而已。


最让猴儿子失望的一次经历,并不是别人限制他打游戏。去年夏天,由于疫情,孩子们都在家远程上课,很久没见过老师和同学们了。猴儿子偶尔一次遛弯发现,晚上在老城墙根儿的小广场上,有一帮小学生踢野球,于是很高兴地加入其中。平时的晚上能踢到十点半,周末能踢到十二点。孩子们在街灯下奔跑、追逐,挥汗如雨,结束时一定要约好明天见面的时间。


其中不乏小男生也喜欢打游戏,中场休息或一场结束后,就坐在大石头上掏出手机打一会儿,也会吸引几个孩子凑过脑袋去围观。当时我想,小学的男生们真的是喜欢打游戏啊!再一想,不对,其实他们最喜欢的并不是游戏,而是集体户外体育运动。如果真是喜欢打游戏,待在家里,吹着空调、喝着汽水打游戏多美,何必跑到小广场上来流着大汗、喂着蚊子打游戏呢?主要因为这里有足球,有伙伴,而不是有游戏。


后来,或许是男孩子们踢野球影响到了遛弯老人们的安全,或许是被禁止跳广场舞的舞迷们看见孩子们踢球心理不平衡,有人以疫情聚集的理由给举报了,街道派保安严格禁止孩子们踢野球。一帮半大小子在激烈斗争无效后,一个个表情哀怨地四散回家了。家长们当时都想:这不是逼着孩子们回家去打游戏吗?

我们也曾经问过猴儿子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的是篮球还是王者荣耀?”猴儿子想了想:“这么跟你说吧,我们的篮球营不允许带任何电子设备。每个长假我要是待在家,就算管控,一天至少也能玩上个把小时,但是我依然选了去篮球营。”


猴叔最近在书中也读到一个类似的故事:12岁的詹姆斯在考试前几个星期问爸爸妈妈:如果考试成绩好,能不能给他买一台游戏机?爸爸妈妈回答:不行。詹姆斯问:那我去考试的动力是什么呢?爸爸妈妈只能说:我们都会为你高兴。考试结束后,詹姆斯的成绩很理想。父母心软了,而且他们也挺想要一台游戏机的,于是就去买了一台。


安装好游戏机,詹姆斯玩了起来。8岁的女儿凯特在花园的旧棚子里找到一卷长长的绳子,问爸爸能否给她搭一个秋千。爸爸找来木板,把绳子拴在苹果树上,凯塔的秋千搭好了。几个小时后,詹姆斯发现妹妹在玩秋千,于是跑下来和她一起玩,那天之后的时间,他们都在玩秋千,第二天也是。整个夏天他们都乐此不疲,发明了很多玩秋千的新花样,还幻想出很多有意思的场景。秋千带给他们的快乐远远大于楼上那台几百美元的新游戏机。但是如果几周之前,爸爸妈妈告诉詹姆斯,考试成绩优秀的奖励是一卷旧绳子,恐怕他不会高兴的。

猴叔在群里分享了这两个案例之后,几位家长都表示有同感。有家长说:孩子更希望听妈妈读书讲故事,而不是玩手机。但如果大人自己都更愿意玩手机而不是陪孩子,那就是把孩子推向电子产品啊。有家长说:别人送给孩子的游戏机,一开始还很担心,后来发现,因为平时和周末孩子的活动很多,经常是几个星期都想不起来玩游戏机,担心是多余的。


有专家说:沉迷网游,会让孩子们的“现实感弱化”。仔细想想,其实是“现实”首先抛弃了孩子们,孩子们才不得不去网游的空间里寻找“现实感”的。踢足球、打篮球需要场地,还需要一大帮人;玩桌游需要凑人;亲子共读需要爸爸妈妈花时间来陪伴;户外活动需要安全的环境……对于如今的孩子,这些似乎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只有游戏最容易得到,一个人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体验社交,收获快乐。如此看来,网游成瘾,究竟是孩子们自身有问题,还是我们这些大人出了问题呢?如果问题出自我们大人身上,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吃药呢?


大人们在控诉一心牟利的游戏公司,叫嚣网游毒害下一代青少年的时候,应该好好想想,自己为孩子们的快乐童年做了什么。孩子们因为缺少了哪些童年本该拥有的快乐,才会去到网游的世界里寻找的?为什么这些本来属于童年的快乐,他们却很难得到?下次猴叔再和大家一起聊这些问题。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谁说孩子无法抗拒网游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