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将进入“奇葩说”的时代?——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

很久以来,猴叔都没想明白一件事:为啥脱口秀节目能捧红一些看起来很草根儿的明星?为啥大家会喜欢李诞、池子、李雪琴、傅首尔这类颜值掉线、身材垮塌、没有唱歌跳舞弹琴等硬核才艺,就卖一张贫嘴的人,愿意听他们在节目里胡吹乱侃互相怼。猴叔觉得,嘴损这个技能包,就算有一定技术含量,也不算是个优点,更不是啥看点。


有意思的是,并不是《奇葩说》、《吐槽大会》等节目本身改变了我的观点,而是读书学习让我开始转变自己的想法。猴叔现在认为,脱口秀类的节目,很可能反映了正规教育并不培养,考试体系也不考核,甚至现在的工作场景中也不太看重的一种或几种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具有娱乐价值,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人们追求的核心素质之一,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价值。

”猴叔,你是想说脱口秀会改变世界吗?”应该这么说,一些今天看来只是用于娱乐消遣的能力素质,未来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和人们的生活。比如我们能在脱口秀节目中感受到的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性能力,具体说就是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瞬间激发灵感的能力、统合概念的能力、准确击中对方嗨点的能力、共情的能力、赋予意义的能力等等。


猴叔观念的改变,来自于阅读美国著名商业思想家、畅销书作家、TED演讲人丹尼尔·平克的著作《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在这部书中,平克宣称,我们正在从信息时代,进入概念时代,右脑思维将崛起,而重塑世界的6大右脑能力就是: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

猴叔不作掉书袋,大家可以自己到平克的这部很有“奇葩说”色彩的著作中去寻找6大能力的具体解读和理由。我只想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大家聊聊,截止目前,我们可能仍然不太在意,学校里也很难培养,但很可能在你家孩子身上具备潜质的未来能力。我们一起来思考,当孩子表现出哪些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时,我们应该很欣慰,就如同他带回家一张满分的试卷一样。

设计感

人群中只有很少的人是专业的设计师,但我们都可以具备设计感。设计学者约翰·赫斯克特说:“设计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天性,即人类以自然界史无前例的方式塑造和改善着我们所处的环境,以满足我们的生活,并使生活充满意义。”诺基亚手机的设计师弗兰克·诺沃说:“设计就是一种寻求解决方案的活动,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做的活动。”

具备设计感的人,对所有不美观、不协调、不合理、不人性的东西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坚决不妥协。比如,当你进入某个西餐厅或咖啡厅,拿起一个设计糟糕的咖啡杯的时候,你会立刻意识到有BUG;在吐槽之后,你还会有冲动拿出一支铅笔和一张白纸,画个草图,改进它的设计。如果你有类似的情况,你就是具有设计感的未来人类。


小朋友当中也有设计感良好的典范,比如有些小朋友做值日的时候,会很讲究地把每个同学的座位摆出一个略微朝向讲台的角度,还会很贴心地将前后座的间隔顺次加大(越靠后排的同学个子越高,需要的空间越大);有的小学生在给同学们分发加餐的时候,不是随便将香蕉和酸奶扔在课桌上,而是摆出一个艺术的造型;有的小学生在帮班级发新书的时候,会将厚厚一摞的新书旋转出一个好看的造型,方便同学拿取……如果你家娃有类似的表现,那么请你一定要鼓励并保护好他的设计感。

故事力

故事力存在于高概念和高感性的交汇处,它通过将一件事置于另一种情境的方式来加深我们的理解,心理学家罗杰·斯坎克说:“人类生来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但是却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儿童文学专家阿甲老师说:“或许有小朋友不喜欢看书,但是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

人人都爱听故事,人人也都会消费故事,为故事买单。比如你在超市选购红酒,别的酒标都是用溢美之词来形容酒的品质,但一款酒却讲了一个故事:“该酒的创意起源于埃里克和亚历克斯两兄弟,他们的母亲因癌症去世。亚历克斯负责酿酒,埃里克绘制标签图案,两兄弟会从每瓶酒的收益中抽出50美分,以母亲的名义捐献给北弗吉尼亚临终关怀医院的癌症研究中心基金会。由于大家的支持,我们已经从第一批销售的红酒中捐赠了75000美元,希望将来能捐出更多。埃里克和亚历克斯感谢您购买这瓶为纪念母亲而酿造的酒。”你觉得你立刻买下这款酒的概率有多大?


你家娃有没有讲故事的天赋?当他有求于你时,不是跟你直接提要求,跟你闹情绪,而是绕个大弯先跟你讲个故事,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你的态度,然后你居然主动提出满足他的要求,这就说明他具备很好的故事力。猴叔喜欢带小朋友们玩一种玩具,叫故事骰子,就是很好的锻炼小朋友故事力的工具。

娱乐感

问你一个问题,“娱乐”的反义词是什么?


“是工作!”不知道多少人会脱口而出。工业化时代,这是真理。亨利·福特说:“工作时就好好工作,玩耍时就痛快玩耍,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但到了概念时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娱乐的意义。

如今,娱乐的反义词是沮丧、枯燥、无聊、呆板,娱乐不应成为工作的敌人。猴叔的工作中,也经常遇到两种团队,一种越忙、压力越大,办公室里就越热闹,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方案策划,有了好点子会拍掌大笑,不时有人被大家推出来“才艺展示”,要加班到深夜时,领导先问大家夜宵想吃什么……另一种团队,领导说话时员工不敢插嘴,工作时办公室就要安安静静,三三两两地说话等同于划水,接电话都要压低声音,更不允许有BGM出现,同一个办公室的人沟通工作都是邮件来邮件去……请问,这两类团队,你更喜欢加入哪一个?你觉得哪个效率更高,创造力更强?


这个道理很容易移植到学习领域,“学习时就专心学习,玩耍的时候就痛痛快快玩耍”,这样的观点当然也OUT了。一个鸦雀无声、了无生趣的班级,和一个吵吵闹闹、嗨翻现场、人人都争着表达意见的班级,孩子更喜欢哪一个?哪一个学习效率更高?著名心理学家米哈伊·契克森米哈赖说:“幽默愉快的态度是创新人才的典型特征。”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设了一个新的学位——娱乐技术硕士(MET),这是一个将左脑和右脑思维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学校认为MET未来的学术价值堪比MFA或MBA。

共情力

回到脱口秀表演,我发现优秀的脱口秀演员真正打动听众的核心并不是口若悬河的技巧和犀利无比的怼人,而是强大的共情能力。低级的滑稽只能让人空洞地发笑,恶俗的互怼只能让人代入发泄情绪,但共情却可以让我们笑过之后,有深思,有感动,自己的能量状态也能获得一些改变。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说:“共情是一种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让他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什么样的人具备较高的共情力呢?有个小标志,当你和一群人在一起,身边有人打了个哈欠,你也下意识地打了个哈欠;有人拿起水杯喝了口水,你也下意识地拿起水杯喝了一口,可能你就是具备较强共情力的人。共情是人的一种本能,是自发的而不是刻意为之。


我家猴儿子不属于很听话,很乖巧的学生,我有时收到的来自老师的微信,更多地是说他忘了交某项作业,需要重写某项作业,甚至上课说话等等。但有一次他的一位任课老师特意发来一条很长的微信,对猴儿子表示感谢。那天的课上,老师的手机忽然响了,老师说了一句:“对不起,家里的电话”,然后出去接了电话。回到教室后,猴儿子问了一句:“老师,家里没什么事吧?”老师立刻觉得非常感动。上课时不得不接的电话一定很重要紧急,在确认老师一切ok之前,他会替老师感到焦虑不安,这就是共情力。

读过《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这本书,猴叔改变了对脱口秀明星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我开始重新审视孩子们身上具有的那些看似没用,换不来考试分数和名校入学资格的能力。我们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未来世界的人才,因为我们没办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尽量避免按照今天、甚至昨天的模式来雕刻属于未来世界的孩子。怎么做?其实很简单,让孩子们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足够了,因为他们会去定义未来,创造未来。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丹尼尔··平克著,高芳译,湛卢文化2013年5月出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难道我们将进入“奇葩说”的时代?——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