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也能修炼出一双“法眼”——《正义岛:儿童法治教育绘本》
听猴叔讲
随着孩子们年龄渐渐长大,懂的事情越来越多,他们也开始对身边的各种事情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比如学校里班级中的规则和秩序,最初孩子们是百分之百地服从老师的权威,老师说的话就是真理。但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孩子们自己有了对公平、正义、平等的理解,老师的尺度如果前后不一致,对内对外不一致,对男生女生不一致,对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一般的同学不一致,很容易就会引起部分同学的不满。
在家里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要求孩子的事情,我们自己做不到,立刻就会遭到孩子的挑战;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要求不一致,马上就会被孩子利用;约定好的条件不兑现,很难压服孩子。这种变化不是坏事,这正是孩子在思维上的重要成长,有了规则、公平、守信、等价交换的意识,说明孩子头脑中有了初步的法治思维方式,孩子们正在开“法眼“呢!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给孩子们普及一下法的基本概念,讲讲法的思想,一起了解法治的核心原则。诚然,懂法之后,咱们的娃就不那么好糊弄了。但未来法治社会的良好公民,当然要懂法,守法,还要依法追求个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甚至还要挺身而出捍卫法的尊严。这堂法律的启蒙课,对今天的小学生们而言,其实是成长的必修课。

前几天,猴儿子就和我讨论起了学校中的一些关于规则和执行规则的事情。他很想弄明白,为什么有些现象大家都觉得不公平,却依然会存在。猴儿子说:学校中午开饭的时候,有的班级是老师给盛饭,有的班级是班干部给盛饭。问题就出现了,有的同学抱怨,班干部给自己的好朋友多盛肉,给和自己不好的同学少盛肉。我说,这种现象如果真的存在,那确实违反了公平原则,这种分亲疏远近的行为,其实就是公权私用的雏形,老师们应该及时发现并制止。猴儿子又说,但是老师盛饭时,也不是给每人盛的一样多,有时候不够吃再去要,老师就不给盛肉了。我说,老师了解每个同学的饭量,如果简单地平均分配,有的同学吃不了,就浪费了。还有就是老师会根据你们的体型来管理你们的热量摄入,像你这样有点超重的同学,老师控制一下你的饭量,特别是脂肪的摄入,我觉得是合理的,只要老师和家长取得一致,这点不能算不公平。虽然同学们交的饭费是一样的,但不可能每个人吃到嘴里的东西绝对一致,老师只能让饭菜分配尽可能做到对每个人都适宜,同时避免浪费。

猴儿子又说:每天中午排队盛饭的顺序不公平,午餐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一样的,但第一个盛饭的人早早就吃完了,有时间看书、写作业,排在最后盛饭的同学,需要飞速地把饭吃完,吃饭的时间很紧张。我说,三十多名同学,总是会有人先吃,有人后吃,如果盛饭的顺序能够定期轮换,那么总体上就是公平的,如果总是同一个顺序,确实不太科学。因为吃饭太慢,吃饭太快都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一直排在后面的同学,有可能会被动养成狼吞虎咽的坏习惯。
猴儿子又想起一件事:班里的座位怎么能实现公平呢?是不是也应该前后定期轮换呢?不然我永远坐在最后一个,永远离黑板最远。我说:排座位的问题,和盛饭不一样。我倒不觉得均匀轮换是最公平的。因为大个子的同学坐在前排,确实会挡住后排同学的视线,我们又不可能所有班级都是阶梯教室,或摆成鱼骨刺形式。像你这样的大个子坐在后排,这并不违反公平原则。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学校的教室尽量不要太长,每个班级的人数不能太多,让最后一排的同学也离黑板不会太远;再就是老师们在讲课时,多关注后排的同学,多跟他们互动,多提问,保证他们能有和前排同学一样的课堂参与度。

猴儿子继续刨根问底:选举班干部的时候,往往是男生选男生,女生投女生的票,但我们班女生比男生多不少呢,男生当选班干部就很难了。我说:班干部的产生,其实完全可以采用班主任任命制,老师让大家投票选举,其实就是在培养你们的民主意识。但只要是投票选举,就不能附加一些区别对待的条件,比如男生不能当班长,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不能参加竞选,或者被选举人完全由老师提名,不允许同学自荐等等,这样就有违平等的原则了。而且班干部不能“终身制”,应该有任期,任期之内如果表现不好,同学们也可以发起“弹劾”。
猴儿子又问:值日生可以给普通同学扣分,但有时候并没有抓到人家,只是猜想是谁干的,就给扣分了,除非那个人能证明不是自己干的,这个事是不是不公平呢?我说,这个现象违背了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证据原则。没有证据是不能定罪的。我国的诉讼规则依据的是“无罪推定”原则,也就是说嫌疑人没有义务自证清白,控诉人必须举出证据,不然就认定无罪。当然,历史上有的国家依据的是“有罪推定”原则,也有的国家应用“口供定罪”的原则。我们现有要理解证据的重要,不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主观判断,凭以往的一贯印象,就把“罪名”加在别人身上。

这一番讨论下来,我们发现,小学校里面的规则制定和规则执行,还真是挺复杂的。一个猴儿子都会对班级的秩序提出这么多疑问,老师要hold住30多个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的孩子,还真是不容易呢。但我们仍然要相信,让孩子们懂点法治的精神是有益的,不能因为怕孩子们挑战我们大人,就希望他们一直保持懵懂小少年的状态,长大后变成一个不懂法的“傻白甜”。
这次讨论之后没过几天,我就看到了一套本土原创的儿童法治教育绘本,作者是北师大法学院的三位年轻的副教授,他们仨都是法学博士,也都有一颗童心。和猴叔一样,希望小朋友们能学一点法治的精神,具备用法的原则看事情的眼光。因此他们用四年多的时间,联手创作了这套绘本丛书——《正义岛:儿童法治教育绘本》。

故事从一个名叫正义岛的小岛开始,一群外星生命偶然降临在这座岛上,性格各异的马特人,必须共同分享岛上的资源,制定公平的规则,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他们渐渐地找到了一个东西,就是“法”。他们发现,有了“法”这把尺子,彼此之间能够更好的和谐相处,互相帮助,彼此合作,共建家园。6个小故事分别讲了法治的六条重要原则——公平原则、财产原则、秩序原则、创新原则、证据原则和平等原则。咱们的小学校里有道德与法治课,在家里读读法治启蒙的绘本,我们家长再多陪孩子聊聊身边的各种社会现象,未来的法治社会良好公民,就要从小学生开始培养起来啊。
《正义岛:儿童法治教育绘本》,律豆博士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小朋友也能修炼出一双“法眼”——《正义岛:儿童法治教育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