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帮你修炼成“佛系”家长
前几天听说一个消息,猴叔的一位朋友,家里也有个上小学的男孩儿,这位朋友得了一种脑血管的疾病,治疗完成后仍有再次发病的隐患,医生告诉他,一定不要着急上火,避免压力大,避免情绪激动和焦虑。他想了想,日常生活中潜在的风险之一,就是教育儿子、辅导儿子功课。看来今后不得不做一枚“佛系”家长了。
这位朋友遇到的当然是十分极端的情况,但现在大多数家长都经常在教育孩子时遇到挑战,感受到焦虑、挫折、失望,也常有压不住暴脾气的时候。有人会说:猴叔啊,孩子面临的升学压力这么大,我们实在不可能“佛系”啊!我觉得,“鸡娃”与否是教育的策略问题,“佛系”与否是日常亲子相处过程中的心态问题,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以什么样的心态看待孩子课程以内和学校以外的成长,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孩子一时一地的成败得失,以什么样的口吻和孩子沟通,这些是我们家长自己思维方式和信念系统的问题,与我们对孩子的目标设定和成绩要求无关,也与孩子的实现结果无关。
所谓“佛系”家长,猴叔简单地概括为三个短语“看得开”,“放得下”,“往好处想”。这三件事谁都能明白,但是知易行难,如何做到呢?如果我们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好的觉察,再用一些工具来对自己进行训练,其实行动和转变都不难。今天猴叔就跟大家分享三个工具,可以算是“佛系”心态修炼的三个妙招儿。

第一,如何“往好处想”。凡事都有两面,积极与消极;凡人都有两面,优点与缺点。我们要知道,两面都存在于同一体中,不可能分开。一个人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往往是同一个东西,把他的缺点改没了,他最大的优点可能也就不见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喜忧参半的,如果我们看到积极的一面,我们就会“被未来引领”,如果盯着消极的一面不放,我们就只能“被过去束缚”。
很多家长都看过一段演讲视频,胖胖的黑人女老师给一个学习基础很差的孩子判卷子,20道题,孩子只做对两道。她在卷子上写了“+2”,坦诚地告诉孩子,这确实是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但是我看到你做对了两道题,你有能力把题目做对,这很了不起。孩子说:看到“-18”我会难过的想去死,但看到“+2”我觉得自己还有希望,愿意继续努力。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习惯性地敏锐发现孩子的不足、错误、弱点的同时,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及时发现孩子努力的态度与行动,经过努力之后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并给与他们正面鼓励。
发现事情好的一面,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如何具备这种力量呢?猴叔给大家介绍一个很简单的小练习,每天只需5分钟,坚持一周就可以。这个工具叫“三件好事”:准备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放在床头,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临睡前在本上写下一天中发生的三件让你高兴的事,以及这件事发生的原因。比如,“今天晚饭后儿子主动刷了碗”——“其实儿子还是挺愿意参与家务劳动的,只要我们不批评他做得不好”;又如,“今天回到家,儿子夸我的衣服很漂亮”——“儿子写作业挺忙的,还能认真看看我的样子,说明儿子关心我”……三件好事,多么细小都没关系,只要它确实给你带来了愉悦的心情。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但坚持一星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每天让你高兴的事情变得多了起来,三件事都不够了,有写四五件的冲动。其实世界没有变化,只是这个训练提升了我们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的能力,因此我们的心态就真的发生了转变。

第一,如何“看得开”。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预期有差异的时候,我们往往是第一时间就会产生情绪,然后就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期望一顿痛批就能让他改变,刺激他进步,但结果往往是彼此都不愉快。这种时候,我们能否对自己情绪的来源有所觉察,也就是正确地分析自己为何生气?自己最在意的点究竟是什么?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表现是什么关系?比如,孩子跳绳测试,一分钟跳了100个。他之前最高纪录是90个,他突破了自己的极限,如果是独自测试,你肯定会给他鼓掌叫好了。但不幸的是,他和几个孩子在一起测试,别人有的120个,有的140个,他是最少的,于是你非常郁闷。那么你情绪的来源和孩子的表现究竟有多少关系呢?
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客观分析其来源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孩子的表现时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给孩子更自由的空间,更宽松的环境,保护他的自信心。猴叔给大家介绍一个工具,名叫“ABC模型”——你对不好的事情(Adversity)的想法(Beliefs),而不是事情本身,会带来怎样的情绪后果(Consequence)。以上面的跳绳测试为例,在一个小组中,你家孩子的跳绳成绩最差,这是不好的事情,你的情绪后果是感觉很失望、沮丧,但你要分析夹在中间的你的想法,或者说你的信念是什么,这个信念是否真的成立。你觉得你的孩子不应该比别人差,所有方面都必须这样吗?跳绳只是体育活动中的一种而已;有可能同组的碰巧都是跳绳高手;有可能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游泳、足球、篮球这些体育活动中,跳绳练的比较少……你会发现,其实你认为“孩子不应该比别人差”的信念并不成立,无论是其逻辑本身,还是在跳绳测试这个孤立的事情上。

第一,如何“放得下”。一件事情,既已发生,就成了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之后,需要继续前进。如何能让一件事顺利“翻篇儿”,我们给与孩子积极主动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反馈,能让备受打击的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包容,重拾信心和勇气;一个糟糕的反馈,能让自信心爆棚的孩子,如同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猴叔给大家介绍一个四象限工具,帮我们了解并改进我们的反馈方式。
对于一个信息的关切程度,可以是非常关注(主动),也可以是漠不关心(被动),我们以横坐标将反馈分为主动和被动两个象限。对于一个信息的反馈内容,可以是正面激励的(积极),也可以是负面抑制的(消极),我们以纵坐标将反馈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象限。这样就将反馈分成了积极主动、积极被动、消极主动、消极被动四种类型。
比如,孩子回到家,立刻兴奋地对你说:“爸爸,这次语文我考了95分!”你回答:“太棒了!我真为你高兴!快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反馈。你回答:“你就应该是这水平。”——这就是一个积极被动的反馈。你回答“95分是多少名啊?第一名多少分?小谁多少分?咋又比小谁低呢?”——这就是一个消极主动的反馈。你回答“别臭美了!抓紧时间写作业去!”——这就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反馈。你可以把这个四象限图表画出来,作为一个练习的工具,每次自己给孩子进行一次反馈之后,都重温一下反馈的方式,将它定格在四象限当中,如果不是积极主动型的反馈,那么就反思一下,如何用积极主动的方式给与反馈。

今天,猴叔跟大家分享了三个积极心理学的小工具,工具本身都非常简单,尝试练习也很容易,一旦你行动了,就一定会有神奇的变化在你身上发生。好心态的修炼,知易,行也不难。而且这种积极心态,不止能在亲子领域转变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都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让你更多阳光,更少抑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积极心理学帮你修炼成“佛系”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