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娃为何不专心?答:那就对了!
前几天,听几位家长聊天,纷纷吐槽自家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缺乏专注力的问题,“我家儿子啥玩具都玩不了一会儿,注意力总是转移”;“我家姑娘从来坐不住,只有跟着别人到处乱跑才能满足她的好奇心”;“我家那个超级磨蹭,穿个袜子十分钟,让他去刷牙洗脸,转眼就又玩儿别的去了”……大家问我,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够专心做事,专心学习。猴叔说:关于小孩子的专注力问题,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区,要我说的话,第一,不用培养,第二,不可培养,第三,大人不起副作用就很不错了。听完我的“奇葩说”,家长们纷纷侧目。猴叔说,且听我给你们讲讲,孩子们的思维特点是什么,和我们大人有什么区别。

先从专注力说起?什么叫“专注”,就是盯住一件事情,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排除其他各种信息的干扰。在专注的状态下,我们针对特定目标的学习效率特别高,创造力爆棚,大脑续航能力超强。但专注也有代价,就是忽略所有与目标无关的信息,如同与世隔绝。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西蒙斯曾经设计了一个“大猩猩实验”,他请被试看一段视频,要求记数清楚视频中几个玩球的人一共抛接球多少次。看完视频后,实验者询问被试,是否看到什么异常的事情。被试记住了抛接球的次数,却没发现任何异常。实验者再次请被试看视频,这次不用数数了,被试这才发现,视频中有几个人穿着大猩猩的服装,堂而皇之地从几个玩球的人中间走过去!第一次因为专注于记数,居然选择性地忽视了如此明显的异常情况。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专注力如同打着手电筒在夜里行路,照亮的一小块地方清清楚楚,其他所有地方都视如不见。

但这个实验,放在小孩子身上就不成立了,越小的孩子越缺乏这种专心记数的专注力,却对偶尔出现的意外、新鲜的信息更敏感。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个卡片实验,给孩子同时看两张卡片,实验者要求被试的孩子记住左手的卡片,但不用记右手的卡片。实验者发现,年纪较大的孩子,更善于像成年人那样,专注于记住左手边的卡片,但却记不住右手的卡片。但年龄更小的孩子,对两张卡片的记忆力却没什么差异。这个实验说明,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专注力会有提升,但注意力的范围会变得更狭窄,对于规定目标以外的丰富多元新鲜的信息的捕捉能力会下降。
心理学家们发现,小孩子似乎是在让世界来决定他们会看到什么,而不是自己决定要从周围世界中看到什么。他们似乎能同时注意到世界的诸多表象,而不会刻意决定在何处集中注意,何处抑制干扰。成人的注意力像聚光灯,而孩子的注意力则像灯笼,可以照亮周围整个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越多,我们的视野范围就越窄。但这就是人类正常的成长规律——婴幼儿时期就是要用好奇的眼睛观察整个世界,成年后再将才华集中在某个自己选定的细分领域中。

脑神经科学家进一步解释了儿童专注力和敏感度与成人有差异的神经学原因。我们的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别负责完成不同的功能,而发育成熟的阶段也不一样。位于大脑中央的顶叶皮层掌管着注意周围世界中新事件和意外事件的能力,大脑后部的枕叶皮层与维持视觉注意有关,而前额叶的区域则负责完成高计划性、高专注度的任务,其工作的机制是发挥抑制作用,通过抑制其他部位神经元的活跃度,来让大脑过滤掉无关信息,集中在主要目标上。脑神经科学家发现,当人们被要求完成高度重复性的任务时,前额叶皮层活跃,而顶叶和枕叶皮层暗淡,而当人们放松下来,看娱乐性的电影时,枕叶皮层活跃,前额叶皮层暗淡下来。

有意思的是,大脑各个部分发育成熟的节奏是不一样的,后枕叶负责视觉的区域,6个月大的孩子和60岁的老人没有什么分别,而负责规划、控制、思考的前额叶皮层,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会崩溃地发现,他们20来岁的大孩子,仍然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仍然缺乏清晰的时间概念。但我们只能顺应大脑发育的自然规律,大脑的成熟就像孩子慢慢长高一样,孩子不必也无法学习如何长高,我们家长也没法通过诸如“往鞋子里撒盐”等办法加速孩子长高,他自然会按照基因编码的设计,自然而然地长高。孩子大脑的自然发育过程,也会决定他心智的变化,能力的变化。孩子需要在不同的大脑发育阶段完成不同的任务,大人超越阶段的要求,无助于他的成长进步,反而会影响他本该在现阶段培养的智能和积累的能力。

因此,猴叔就说出了让家长们侧目的那句话——孩子的专注力,第一,不用培养,第二,不可培养。至于第三,大人很可能还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这种情况有什么具体表现,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下次猴叔再跟大家接着聊。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问:娃为何不专心?答:那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