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付那种“看上去很大”的作文题目?


听猴叔讲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期末语文考试考完了吗?这次的作文是什么题目?你写的又是什么事情呢?今天的作文课,猴叔先从一个小技巧讲起。你拿到语文卷子时,先看什么题目?是不是从前到后,从基础知识,到阅读,再到作文,一道道题开始做呢?猴叔建议大家在拿到语文卷子时,不妨先翻到最后,看一看作文题目,然后再从前到后按顺序答题。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可以同时思考不止一件事情的,只要有个作文命题的印象,大脑就可以在答卷的过程中,自动帮我们思考作文的选题问题,说不定还能从前面的题目中找到一些灵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着一个作文题目发呆,迟迟无法动笔的情况。


对于应试经验丰富的学生而言,当你在考试时看到卷子上的作文题目时,你往往会立刻对这个命题有一个“第一印象”。比如“俗套了,我写过很多类似的作文,稍微改改就能用上”;比如“有点意思,这个我得好好琢磨琢磨,完全从零开始写”;又如“让我想起好几个事儿,我得衡量一下,写哪个事儿最好”。最不好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我去,这是什么啊?完全没想到过!这可怎么写啊?”

这种吓人一跳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那些距离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较远的题目。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些时代大事孩子们应该关心,一些社会热点孩子们应该有感触和想法,但孩子们不一定有感觉。这类“宏大叙事”的题目,可能会难住一大批孩子。如果你在考试中遇到一个看上去很大很大的题目,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分解这个大题目,找到既切合题目,又自己熟悉、言之有物的题材来写呢?


比如,如果遇到下面这样的题目,你该如何应对?

题目一:如今时代在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你在最近几年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哪些变化?选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变化,写写这个变化是怎样的?如何改变了你的生活?

题目二:今年的新冠疫情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最辛苦也付出最多的就是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请你给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写一封信,对他们表示感谢,并说说你的心里话。

题目三:疫情期间,我们都体验了一个不一样的学期,居家学习,在线上课,打卡交作业……在这个特殊的学期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讲一件居家学习期间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题目四:与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孩子们不一样,有很多孩子生长在偏远的农村、山区、牧区,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他们上学、读书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如果请你送给一位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同龄人一件礼物,你会送他什么礼物?请写一封信,介绍你送的礼物,并表达你对他的希望与祝愿。

以上这些题目,在我们成年人看起来都特别正常,符合我们的信息面和思维习惯,但在小学生看起来,都是大得没边的题目,貌似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系,却不容易找到头绪,没什么可说的话,没有立刻涌进脑海里的事情。怎么办呢?猴叔说,对付这种大题目,我们要牢记一个秘诀,四个字——“大题小做”,不是“小题大做”啊。

什么叫“大题小做”呢?我们要把命题看成一个大圈儿,不要试图用一篇作文来容纳、概括整个题目,套住整个大圈儿,而要在题目限定的大圈儿中找到一个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觉的小点,我们的作文只写这一小点,只要这个小点没出圈,整篇作文就没跑题,记得开头点点题,结尾扣扣题即可。只有在“大圈”中准确地找到自己最想写的“小点”,我们的作文才能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情可抒,避免大而无当,没话找话,空话连篇。


如何在“大圈儿”中找准“小点”呢,我们可以使用猴叔一直推荐的工具——思维导图,来对题目进行层层分解,寻找关联性,捕捉敏感点。比如题目四,你可能从来没去过偏远地区,也没接触过那里的孩子,但我们可以沿着题目给出的信息来进行合理的推断,看看偏远地区的孩子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层,我们将这个题目分解为学习、读书、生活、劳动、体育运动、娱乐六个一级关键词。然后再分析,每一个领域,他们可能缺少什么资源,面临什么困难,有哪些和我们不一样。比如生活,我们可以猜想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一日三餐,可能并不丰盛;衣服可能家里没有很多漂亮、时髦的好衣服,更多地是穿一两身学校的校服;比如住校,需要自己洗衣服,冬天手洗衣服,水很凉,冻手,是不是需要洗衣机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给住校的孩子们一台洗衣机,帮助他们洗衣服呢?这个点就找到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另外三个题目做出分解和推演,在“大圈儿”中找到很多的小点,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小点来构思作文,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实现“大题小做”了。例如题目一,我们就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分解生活中的新事物,直到找到我们有话可说的题目,比如一次亲自动手安装连接扫地机器人的过程,就把这个傻大傻大的题目轻松转化为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儿了。

例如题目二,不做分解的话,写出来的这封信很可能落入套话空话连篇的陷阱,因为大家能想到都无非就是问候、感谢、嘱托、致敬这些意思,毫无新意。但如果再进一步分解推演,就有可能找到我们自己感兴趣的点,比如给一线的抗疫医务工作者出出主意,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具体到建议使用无人机给他们运送食物、生活用品等补给,对于一些同学而言,就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了。

例如题目三,我们可以将题目做一个分解,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一件事,那么一定是正常在校学习不会有的,是关于我们的学习的,同时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成长。经过进一步分解,我们可以选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来写,比如独自在家做好一天的学习生活时间表,并抵制诱惑力认真执行时间表的事情。

以上几个题目,猴叔都画出了分解题目,从“大圈儿”中找小点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参考.下次遇到类似的作文题目时,别问了猴叔告诉你的“大题小做”的秘诀,不妨也试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大圈儿”中找到最适合你的小点。

BOOK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怎么对付那种“看上去很大”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