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豪们的“综艺大咖秀”——《乐死人的文学史》

之前的帖子里,我们曾经讨论过一个问题:和手游抢孩子,纸质书是否有竞争力?很多读者都说:孩子对手游的着迷,阅读是肯定比不了的。但是,在我家里,却经常出现猴儿子读书入迷的场景,几乎每个月都会有那么一两套“有毒”的新书,让猴儿子读得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这说明,纸质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前提是:第一孩子要有阅读习惯,第二给孩子的书要写的足够好玩儿。


最近,猴儿子又被一套书迷住了,不是漫画、科普或武侠小说,居然是一套“语文教辅”,是给孩子们讲中国文学史的丛书,名叫《乐死人的文学史》。猴儿子边看边不时爆发出狂野的笑声,然后就跑过来跟我们说:“这个太有意思了,孟浩然居然是吃海鲜吃死的……”我作为中文系古字头毕业的研究生,读了7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还是第一次看到,小学男生竟然也能被我们的专业知识所吸引。和猴儿子抢着看了几本之后,我发现,读这套大语文主题的丛书,真得有看娱乐综艺节目一样的快乐体验,原来我们的古代文学史,也可以讲得非常好玩儿。

如今的综艺节目,花样层出不穷,不断刷新我们的智商和三观。前两年有一个很火的节目叫“奇葩说”,一帮长相一般,就是特别贫、特别损、特别逗比的人互相怼,居然火了不少草根儿。看看我们的文学史就会发现,如果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先贤们穿越到“奇葩说”的节目中,定能横扫全场,所向无敌。不说危言大义的孔子,浩然正气的孟子,能文斗又能武斗的墨子,我们就说说那位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庄子,他曾经和好朋友惠施进行过一次奇葩说式的辩论。


庄子和惠施站在桥头上观鱼,看到鱼儿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庄子无意说了句:“鱼儿们好快乐啊!”惠施灵机一动,立刻怼了一句:“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快乐不快乐呢?”庄子可不饶嘴,立刻回怼:“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快乐呢?”惠施还没被庄子绕晕,他少假思索,继续逼问:“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但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你是在哪儿看出这鱼儿们很快乐的呢?”再这么辩下去,就成绕口令大赛了,于是庄子来了个四两拨千斤:“我就是在这桥上看出来的。”一段小故事,既介绍了名家学派的惠施,又引出了老庄的代表人物庄子,不知道马东策划“奇葩说”节目时,是不是也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呢?

春秋战国的文人擅长辩论,汉末魏晋的才子才女们则擅长背诵春秋战国人辩论的那些内容,也就是四书五经。如果我们请出几位这个时代的经学家,一定能轻松斩获“最强大脑”的冠军。比如既能走马观碑,又擅长珠心速算的王粲,过目成诵,倒背如流的张松。还有一位才女更了不得,她就是曹操花重金从匈奴赎回汉朝的蔡文姬。据说蔡文姬乐感极佳,少年时隔墙听父亲蔡邕弹琴,蔡邕弹断一根琴弦,蔡文姬立刻问道:“爸爸,你是不是把二弦弹断了?”蔡邕又故意拨断另一根弦,文姬立刻说:“这次是三弦断了。” 


曹操一次聊天时问蔡文姬:“我小时候去你父亲家,看到家里收藏了很多古书,现在都没了吧?”蔡文姬说:“父亲有书四千多卷,可惜颠沛流离,都没有存下来。我大概还能记得其中四百多卷吧。”曹操大喜,让她整理出来。蔡文姬真的凭借她固态硬盘一样的大脑,整理出四百多卷珍贵的古籍,为文化遗产的保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风气,很多贵族士大夫,在交游集会时会带着儿子一起去,如果拍一季“爸爸去哪儿”,也能凑出不少好故事。不说袁术席上偷橘孝母的陆绩,也不讲孙权筵前添字牵驴的诸葛恪,就说七岁让梨的孔融,他就在“爸爸去哪儿”中有一次开挂的表现。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一次他跟爸爸去京城,他听说有个大官李膺的府邸很好玩儿,他就自己溜达进去了。李膺此人很骄傲,不是高亲贵友,他都不让进门,见家里溜进来一个小孩子,他就问道:“你和我有啥亲故吗?”孔融脑筋一转,回答道:“我的祖先是孔子,你的祖先是老子,我的祖先曾向你的祖先请教过问题,所以咱俩是世交。”


李膺家里的宾客们听完都赞赏孔融的博学和机智,唯独有个叫陈韪的人,酸溜溜地说了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大家一阵哄笑,孔融可不吃亏,立刻回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要说娱乐,唐代的大诗人们最富有娱乐精神。话说有一次在某个娱乐场所举办了一场“中国好声音”的比赛,选手都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女歌手(歌妓),而评委则是当时乐坛顶尖的创作人(诗人):高适、王昌龄和王之涣。场上歌手们你争我夺,场下三位评委也争风吃醋。三个人私下商量,看看今晚歌手们演唱谁的歌最多,谁就是诗坛第一人。


第一位女歌手翩翩一拜,唱了起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战队先得一分。第二位女歌手轻启朱唇:“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战队加一分。第三位女歌手慢打节拍:“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战队再下一城。王之涣有点急了,他要求改变规则。他说:“刚才这三位,都是三流演员,唱的都是口水歌。”他指着十几位待出场的女选手中最美丽出众的一位说:“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管你俩叫老师!”这位美女歌手一出场,嗓音果然高亢嘹亮:“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一拍按钮,椅子转过来:“就是你啦!”

喜欢摇滚乐的朋友们都知道,有些乐队在现场玩嗨了,会在台上摔吉他。有人说这是跟欧美摇滚乐队学的一个“臭毛病”,其实这个噱头真正的创始人,是咱们唐代的文艺界大明星。话说二十四岁的四川小鲜肉陈子昂,才华横溢,博览群书,他来到京城考进士,没想到连续两科都名落孙山。落寞的陈子昂在街上闲逛,见到有个街头歌手在叫卖一把名贵的古琴,标价惊人——纹银一千两。陈子昂灵光一现,立刻掏出手机扫码支付,拿下了这把天价古琴。围观的人们都惊奇,这个小男生是哪个乐队的?怎么舍得花这么大的加钱买一把琴?陈子昂报了自己的姓名和住处,当众宣布:“明天大家都到我家来,我用这把琴给大家来一场‘乐队的夏天’。”


第二天,慕名而来的专业乐迷和大众乐迷挤满了院里院外,陈子昂拿着琴走出来,大家正在猜想他是唱摇滚还是唱民谣,陈子昂突然把价值一千两的名琴举过头顶,重重地摔在地上。人们惊讶之际,陈子昂淡定地说:“我从四川来到京城,可不是为了酒吧驻唱来的,其实我是个诗人。”他掏出很多份自己的诗歌作品,分发给众人。一天的时间,长安的大街小巷传遍了这个文艺青年摔琴的故事,陈子昂作为先锋诗人,立刻在京城打出了名头。

没想到吧,我们的文学史中还有这么多充满创意的大明星,他们的综艺才华,为孩子们今天的语文课增添了好多精彩的片段。语文课可以这么有趣,写给孩子们的教辅书,也能让孩子乐得前仰后合,读得手不释卷。这部来自豆神教育集团的《乐死人的文学史》,为我们的教辅书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乐死人的文学史》,窦昕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古代文豪们的“综艺大咖秀”——《乐死人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