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爱书人,买书只是第一步
眼看“双十一”又要到了,你的购物车里囤了哪些宝贝等着清空呢?在你的扫货清单里,是否包括了书籍?无论是给孩子的,还是给自己的。每年“双十一”之前,总有家长请我给孩子列书单,然后很豪爽地堆在购物车里。新书送到之后,家里的书架上一下子添了不少适合孩子的、精美的图书,这种成就感,对于家长而言丝毫不次于秒杀时髦服装、名品箱包和大牌化妆品啊。
但是,每年的电商狂欢之后,很多家长们又会问一个问题:“我给孩子买了这么多好书放在家里,为什么孩子还是不爱看书呢?”这个问题非常普遍,猴叔也一次次地跟大朋友们讲这个道理:要让孩子成为一位“小读者”,仅仅有好书,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全方位地给孩子打造一个适宜阅读的家庭环境,孩子才能自觉主动地选择拿起一本书,静静地读书,才能让阅读走进他的生活,成为他的习惯和爱好。

这个适宜阅读的家庭环境,都包含哪些元素呢?首先就是充足的、优质的、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的图书。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这其实是最容易实现的,家长要做的无非就是三个动作: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阶段和兴趣爱好;了解市面上的优质图书,从中选择可能孩子会感兴趣的:以任何你认为最经济实惠的方式买来或借来。
家里有了俯拾皆是的图书,孩子还是选择看电视,玩手机,玩桌游,而不是拿起一本书来看看。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打造家庭阅读环境了。第一,我们要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审视一下我们家中的环境,是否真的适合孩子自由自在地读书。比如:房间是不是安静?或者充满了肥皂剧、娱乐节目的声音?房间里的光线是否适宜?是否有坐着很舒服的椅子?孩子是否会经常被大人打扰?比如一会儿叫他吃水果,一会儿给他加衣服,一会儿叫他出门,一会儿又喊他吃饭……
最重要的,家里的大人们在干什么?是忙忙叨叨地做家务,是各自低头刷手机,还是跑出去跳广场舞,我们自己有没有捧上一本书,静静地阅读,给孩子做一个阅读的榜样?没错,家庭阅读环境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现的,就是爱读书的大人。但恰恰这个环境因素,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积极的。

好,现在你把书籍准备好了,房间里也安静明亮、温馨舒适了,你自己也拿起书来读了,可是孩子还是不想读书,怎么回事?环境具备之后,让孩子走近书籍,还需要足够的自由时间。我们要检查一下,是否给孩子的日程安排得太饱满了?课内课外作业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周末和平时晚上的校外辅导班是不是有点多了?孩子的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是不是太少了?孩子可怜的一点自由的时间,是不是已经累的啥都不想干了?
如果你想让孩子有一段自由阅读的时间,那么你至少要给他留出双倍以上的空余时间,让他自主安排。你想想,你每天在家里从早忙到晚时,书架上一排排的早就想读的新书,是不是完全视而不见了呢?而当你在飞机上、高铁上,手机不能开机或没电时,手边的一本闲书是不是特别宝贵呢?对孩子而言,也是这样。我们千万不要像监督他练琴,辅导他做作业一样,替他安排他的课外阅读,那样的话,他只会在压力下被动地拿起书本,阅读的乐趣和积极性,从根儿上就被你破坏了。

现在,书有了,环境也有了,你也豁出去不给孩子报那么多辅导班了,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家里自由玩耍,可他还是很少拿起书来看,这可怎么办呢?猴叔说,自主阅读只是儿童阅读形式的一种,永远别忘了,我们和孩子之间还有一些温馨的、神奇的、充满魅力的阅读活动形式,比如亲子阅读,比如讲故事。如果孩子不太想自己拿起书来读,可能在他心里,自主独立阅读,还是一件略有困难的挑战,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请出从孩子婴儿时代我们就擅长的“法宝”,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猴叔说,也许有孩子不喜欢读书,但是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连我们大人也都爱听别人讲故事。我们不妨邀请孩子:“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然后将你早就选好的,想推荐给他的,自己已经反复读过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本书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至于是不是可以模仿书中的人物,如何加上表情和动作,怎么营造悬念和戏剧效果,这些发挥你的才华就好。等孩子听到酣畅淋漓的时候,你再告诉他,这个故事出自某某作家的某某书,然后啥也不用说啦,很可能孩子会在你不经意间就找到这本书自己读起来了。
另一种形式,也是我们早就熟悉的,那就是亲子阅读。这个活动特别适合在睡前开展,你会发现,每天晚上孩子让你读的地方往后跳跃了很多,那就是他白天自己又读了一大段。也就是说,孩子可以自主阅读的书,我们也不妨在睡前读给他听。另一个方面,我们的睡前读物,很可能会引发他自主阅读的动力。

做到这一步,孩子多半已经在你的陪伴下,走近阅读的大门了,如何让他对书籍的品味进一步提升,从阅读中吸取的知识养料更加丰富?我们可以继续丰富家庭阅读大环境,在和孩子的日常聊天中,有意识地增加聊书的内容。爸爸妈妈不妨先在彼此的聊天中,彼此分享一下最近热读的好书,谈谈体会和新鲜事儿,小朋友最喜欢“偷听”爸爸妈妈说话,这种聊天内容,被他听到,是很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主动和孩子讲讲自己正在读的书,讲讲其中的故事和思想,讲讲作者的趣闻轶事。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完全不必追着孩子问他的读书心得,他想跟你聊时,你拦都拦不住,他不想说时,你一再问他,只会让他厌烦,顺带着也会对读书本身产生逆反。还有,你可千万别要求他写读书笔记,或是做摘抄名句什么的。如果孩子愿意聊,他自然会加入你们关于读书体会的谈话,如果他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会用他擅长和感觉轻松的方式,或许是画画,或许是自己编故事,或许是画思维导图,或许是用在某一次的作文里,或许是编成段子,或许只是成为他发呆时的白日梦……我们要关注孩子的阅读,但不要过于关注,不要过度干预。

再进一步,我们可以帮助或配合孩子,形成一些读书的“朋友圈”。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有一个重要的需求,就是社交。读书其实完全可以成为小学生们的社交活动,只是需要我们家长的支持。不妨找机会约孩子和他最好的朋友一起去逛逛图书馆或开架书店;在小同学过生日的时候,选择自己家孩子读过并喜欢的一套书作为礼物;几个志同道合的家庭帮助孩子组成一个读书小组,定期聚会;相约一起去围观一场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的讲座、见面会、签售活动;推荐并交流优质的阅读类自媒体,比如“猴叔讲绘本”(哈哈)……
如果上面这些动作你都能做到,你家娃一定能成长为一个自觉、自主、热心、持久的“小读者”的。你发现没有,所有这些动作中,最容易的就是买书了,而最难的是两个:一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二是自己也爱上阅读。

如果你是一枚“鸡娃”家长,不辞辛劳地陪孩子上各类辅导班,考各种证书,抢各条起跑线,那么就别问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这个问题了,因为在你心目中,“证书”比“课外书”重要的多,“小读者”这个荣誉,是你替孩子抛弃的。如果你自己也不喜欢阅读,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你也没资格吐槽孩子不爱读书,干脆“所有人一起玩手机”得了。
孩子能否成为一名“小读者”,家庭环境当然是最重要的,此外,学校和老师也可能发挥关键性作用。下一期,猴叔和大家聊聊,小学老师如何在学校和班级内打造一个更好的阅读环境。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让孩子成为爱书人,买书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