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为主的绘本怎么读?——《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


本文作者:资深童书编辑 苗辉


这真是一本惜墨如金的绘本。我特意数了数,全书只有187个字。然而这短短的187个字,却讲了一个并不简单的故事。


猪宝宝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投完币回来发现巧克力被狼大叔“偷”走了。长颈鹿叔叔上了车,猪宝宝想向他求助,结果还没来得及张口,长颈鹿叔叔就睡着了;后来,狼大叔也睡着了,猪宝宝想要逃跑,又不甘心,于是想要趁机把巧克力“偷”回来。就在猪宝宝“偷”巧克力这个节骨眼儿上,狼大叔醒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三起三落。一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发现巧克力被“偷”之后的紧张害怕,长颈鹿叔叔上车事情貌似出现了一丝转机,但是很快这点儿希望的小火苗又被熄灭;狼大叔睡着,事情再次出现转机,逃走?还是趁机把巧克力夺回来?猪宝宝选择了后者,然而刚尝到一点甜头,狼大叔醒了,把他逮了个正着……这种扬抑+扬抑+扬抑的节奏,制造出张力和悬念,把紧张的氛围逐步推进、愈演愈烈,直到猪宝宝和狼大叔大眼瞪小眼的那一页,紧张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本书作者是讲故事的高手,就像优秀的评书演员,很会抖包袱,很会起承转合…… 然而,如果仅仅是187个字,恐怕很难完成这么复杂的叙事,更何况还要对猪宝宝的心理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不过,这是本神奇的绘本,绘本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图画和文字共同承担了讲述故事和表情达意的任务,由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互补和张力,从而获得了1+1>2的呈现效果。在这本书里,图画就担当了非常重要任务,甚至可以说是超过了文字的戏份。在讲述故事和刻画人物心理方面,都起到了非凡的作用。比如,我们看正文的第3和第4页。一个字没有,却通过图画把猪宝宝上车之后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得很生动:找位子,放书包,放巧克力(巧克力给了一个特写哟,因为它是后面故事发展的关键性线索),投币……透过这些图画我们可以看到猪宝宝的动作,可以想象猪宝宝在这之前为这个时刻在心里排练过很多次;我们还可以想象猪宝宝的心情,有点儿紧张,有点儿庄严,有点儿自豪。

这种字少的绘本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过却常常引起家长们的困惑,给孩子讲的时候应该怎么讲?是一字不差地按照原文念,还是可以有适当的引申和发挥?在读的过程中能不能问问题?通常情况下,专家们会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第一遍尽量按照原文来念,因为绘本的语言都是作者千锤百炼、精心打磨的,先按原文念一遍,可以体会一下原汁原味的文字魅力。不过这种以图画为主、文字相对较少的绘本,如果完全按照原文念,不到两分钟就能念完,感觉好像没有讲透,也没有讲尽兴。我倒是建议家长在亲子共读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加入引导,开展互动启发式亲子阅读。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亲子共读实践,分享几个我对这本书的讲读心得,以期抛砖引玉,给家长们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讲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即兴发挥、组织语言把故事变得更完整、更连贯。


其次,我们可以用一些插话和垫话,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共读的趣味。绘本大师宫西达也曾经说过“绘本是翻页的艺术”,“绘本翻页的过程给人很大的期待。翻过去会是怎样呢?这种趣味很重要。”那么我们在讲读的时候,怎么能把这种趣味强化呢?我有一个百试不爽的法宝叫“你猜怎么着”。比如讲这本书,我们先来看环衬页(绘本的讲读,我们不要直接从第一页开始,而是要引导孩子看看环衬页、扉页甚至是版权页,它们都可能包含一些重要的信息)。然后我们可以这么跟孩子讲:星期天的早晨,猪妈妈领着猪宝宝走在街上。他们要去哪儿呢?(翻页,看扉页)原来他们要去公交车站。可是,你猜怎么着?(停顿一下)只有猪宝宝一个人上了公交车。听到这儿,孩子可能要问:猪妈妈呢?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提问题。这是好事儿,证明孩子进入了故事,在跟着思考。不过很多时候你不必立刻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可以顺着往下引导,一起来探索发现答案。比如你可以说:对呀,猪妈妈呢?我们来下一页找一找吧。(翻页。)猪妈妈站在车站,冲猪宝宝挥手说:一个人去没问题吧?猪宝宝回答说:没问题,别担心了!原来呀,今天是猪宝宝第一次一个人坐公交车的日子。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互动式问题,引导孩子观察画面细节,启发孩子展开想象、鼓励孩子进行深入思考。比如故事的第29-30页。在我和我儿子亲子共读的时候我是这么引导他的——我:公交车到站了,狼大叔下了车,猪宝宝心里想“看来叔叔并不是怪物。”除了猪宝宝和狼大叔,你还看到了谁?儿子:看到了狼大叔的妻子和孩子。我:男孩还是女孩?儿子:女孩,因为头上有个红色的蝴蝶结。我:你现在还觉得狼大叔是坏人吗?儿子:不是坏人!是好人。我:怎么能看出来是好人?儿子:他很爱他的妻子和女儿。我:还有吗?儿子:他对小朋友也很好,愿意把自己的巧克力送给猪宝宝。我:那么,如果一个人胡子拉碴、又高又大,就一定是坏人吗?儿子:不一定。我:那么,如果我的巧克力不见了,正好旁边有人在吃一模一样的巧克力,就一定是那个人偷了我的巧克力吗?儿子:不一定。我:所以,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一想,也不能以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对不对呀?儿子:对。


第四个小技巧是通过画面和语言的引导,进入自己的“故事时间”。比如这本书,我们看到后环衬页,猪宝宝独自一人登上飞机的画面。我问儿子:这个故事如果有续集的话,我们猜一猜,下一本会讲什么呀?儿子:猪宝宝坐飞机。我:这本书的书名是《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如果请你给下一本书取个书名,你觉得叫什么书名合适?儿子:《第一次自己坐飞机》。我:哎呀,等不及看一下本书了。我们来一起编一个《第一次自己坐飞机》的故事吧。这样,我们自然而然就进入了亲子共读的下一个环节——亲子编故事。

以上是我对这个绘本很粗浅的一些认识和讲读建议,给大家做参考。相信用心的爸爸妈妈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和孩子读这本书。毕竟,技巧都是外在的,用心的陪伴才是亲子共读的精神内核。


《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文/图:[韩]南康瀚,翻译:刘玉莲,启发文化2019年10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以图为主的绘本怎么读?——《第一次自己坐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