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蛇肚子里的大象,到鳄鱼肚子里的奶牛——《怎样画一头奶牛》
每次重读《小王子》,都会被开头一段情节深深打动——作者说,小时候他画过一幅代表作,是一头大象,被蟒蛇吃进了肚子里,但所有的大人都看不出来,只说是画得蹩脚的一顶帽子。于是,儿时的作者就不再画画了,或者说不再给那些无聊的大人们画画了,却把自己的一份童心深藏了起来,直到遇见了那个同样单纯而充满爱心和想象力的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肯定没有完全失去童年时代丰富浪漫的想象力,因此才能在长大后创作出《小王子》这样神奇瑰丽的童话故事。但我们自己,从小时候一路走来,丢掉了多少宝贵的财富?现在的我们,面对家里那一个或几个天真、浪漫、爱幻想的小少年,我们是不是也在强迫他们扔掉自己“幼稚”、“无价值”、“浪费时间”的想象世界,硬拉着他们到充满竞争、节奏紧张、冷漠呆板的成人世界中来?

猴叔小时候也喜欢画画,但不喜欢美术课,也没上过什么美术课外班。我只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画一大帮大马金刀、顶盔掼甲的古代将军,在万马军中打仗,比如画航空母舰和核潜艇,画想象中的各种汽车……但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肯定,也并没有大人觉得这是正经的美术,因此这个爱好也就无疾而终了。猴叔问过很多小读者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会画画吗?越是年纪小的孩子,举手说会的越多,而越是高年级的小学生,遗憾摇头的越多。怎么我们小时候会的和喜欢的事,长大了一点就不会了呢?

与圣·埃克苏佩里同为法国人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埃莱娜·莱斯和插画家罗南·巴代尔,肯定熟悉《小王子》的故事,也见过那幅“蟒蛇肚子里的大象”,他们或许也和我一样,既为孩子们的想象力而欢欣,也为大人们的无聊而遗憾。因此,他们沿着圣·埃克苏佩里的思路,编制了一段更丰富、更夸张的情节,绘制了一连串深入人心(小读者的心)的画面。这个绘本故事就叫《怎样画一头奶牛》。

这不是一本让我们正襟危坐,认真捧读的图画书,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像是淘气的孩子(或者是站在孩子立场上的作者),在和读者们开着一个又一个的玩笑,就是不让你猜到他要画什么东西、讲什么故事。从开本上,这本书就很独特,窄窄的小开本,大小如同一个女士钱夹,既不是左翻书,也不是右翻书,而是上翻书。翻开前几页,作者假装一本正经地教我们画画,实际上却是在憋坏主意,玩了一手“指鹿为马”——这画的不是鳄鱼吗?怎么硬说是奶牛呢?

然后书中的“小画家”就抱着这条大鳄鱼回家了,还把它塞进锅里煮,作者还信誓旦旦地宣称:“它并不危险”、“奶牛是食草动物,不吃小朋友的”。作者像个胡乱涂鸦的孩子,“睁着眼睛说瞎话”,文字和画面的违和感,既让小读者哈哈大笑,还让我们又气又急,替书中的“小画家”担心。

毫无意外,“小画家”被大鳄鱼一口吞进肚子里,作者还告诉我们要“保持冷静”。原来如此,我们忘了大鳄鱼是“小画家”自己用铅笔画的,“小画家”用橡皮擦掉鳄鱼的肚皮,不就平安地出来了吗?
第二次画奶牛的演示,更加天马行空,如同“神笔马良”手中的画笔,“小画家”画一粒种子,就能长出一株蒲公英,还真地把奶牛招来了——只不过,这次来的奶牛居然是那样的……最后,作者硬塞给读者一个结论——要画一头奶牛,只要把鳄鱼擦掉。

稀奇古怪的故事,糊里糊涂的情节,稚气涂鸦的画面,这本《怎样画一头奶牛》似乎看着不像是成年人画的。那又怎么样?谁说成年人的画,一定比孩子好呢?谁说成年人讲的故事,一定比孩子们自己编的故事,更受小孩子们欢迎呢?孩子们画画,完全可以是他们放飞想象力的形状游戏,开始时想画只大老虎,不妨碍画着画着改成猫猫狗狗了;画出来的动物,头上鹿角,身后马尾,一身长颈鹿的花纹,又有何不可?孩子们的故事跟着自己的想象力任意漂移,卡通、童话、科幻、恐怖都扔进一个故事里,好蛋和坏蛋在一起嗨皮,大人没有孩子本事大,人人都是超级英雄,又有何妨?

两位法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帮圣·埃克苏佩里延续了“蟒蛇肚子里的大象”的想象,也帮我们这些长大的孩子,弥补了失去儿时想象力的遗憾。至于小读者们,他们和这样的故事本来就没有隔阂,只需要我们给足他们空间和时间,他们想象力的火种,就可以持续燃烧下去。
《怎样画一头奶牛》,[法]埃莱娜·莱斯著,[法]罗南·巴代尔绘,周仕敏译,广西师大社魔法象2019年11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从蛇肚子里的大象,到鳄鱼肚子里的奶牛——《怎样画一头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