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光屁溜儿上街的国王,又下了一道荒唐的圣旨——《禁止黑暗的国王》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一则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骄傲愚蠢的国王,被两个骗子裁缝给耍了,花大价钱制作了一套并不存在的“新装”。“谁看不见谁就是笨蛋”——这个谎言流传得太广,谎言背后的威势太强,以至于全国的百姓竟无一人敢承认赤裸裸摆在眼前的真相。童话书的插画一般都会给国王留条底裤,孩子们演童话剧时也会穿上一身内衣。而安徒生的本意,我猜是让国王裸奔出来的。在无情的真相面前,谎言最终会被撕掉外衣,扒光底裤,无处遁形……

在童话里,“国王”这个形象,经常代表着贪婪、骄傲、愚蠢、强权等百姓所痛恨的封建统治者的特征。而童话中坏国王们的结局,往往也都是黄粱一梦,土崩瓦解,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孩子们可以嘲笑童话中裸奔的国王,兵败的国王,炸毁自己城堡的国王,脱袍让位的国王,但我们更应思考故事中一个可怕的事实——那些“赤裸裸的谎言”是如何在权力的扶持下,成为众口一词的“真理”的?如果孩子们没发现这个一再出现的事实,那么将来到了他们领导世界的时候,依然会有“裸奔的国王”走在街上,百姓们依然会对眼前的真相噤若寒蝉。

从孩子的角度,我们不妨把童话中又傻又恶的“国王”都当成同一个人。那么这一次,在猴叔读到的这个绘本故事中,这位光屁溜上街的国王,干了一件更荒唐、影响更大的事情。话说这位国王小时候(每个人都有小时候),当他还是个活泼天真的小王子的时候,他有一个心理困扰,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怕黑(每个孩子都有过怕黑的阶段)。但当王子成为了国王,自以为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可以对黑暗做点什么了。

国王想直接下令禁止黑暗,狡猾的大臣们采用了更高明的手段,通过舆论的宣传,让老百姓相信黑暗是个很坏的东西,让老百姓们觉得,禁止黑暗这个想法是他们自己萌生的,于是国王“顺应民意”地颁布了禁止黑暗的命令。皇宫上空悬起人造小太阳,家家户户灯火彻夜长明,每个人头上都戴上了一个灯帽,整个王国变成了一座不夜城。
然而自然规律是冷酷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人们,终究适应不了没有黑夜的日子,百姓开始质疑国王的统治。大臣们又想出第二个高招儿——转移注意力。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庆祝黑夜禁令的颁布,其中就包括华丽的烟火表演。这次百姓们没有相信谎言,也没有屈服王权,他们策划了一场巧妙的“关灯起义”。就在全城突然陷入黑暗,人民的造反行动既成事实的时候,恰好绚丽的烟火绽放在夜空中,年轻的国王看到了黑夜中的光亮和色彩,忽然有所领悟……

在这本《禁止黑暗的国王》中,年轻的国王并不像穿新装的皇帝那么愚蠢而骄傲,只是有一点少不更事,加上初掌大权的傲慢自负。深谙统治百姓之道的大臣们,比安徒生笔下的两个裁缝更可恶,不只是欺骗国王,还要用指鹿为马的手段,蒙蔽天下的百姓。而百姓则比童话中的臣民更主动,虽然第一次被强权舆论所利用,很快就醒悟过来,并且有了起义的勇气和斗争的智慧。
一场荒唐的全国性闹剧结束后,大地恢复了日夜晨昏,百姓最终赢回了自己“黑夜”的权力,国王也长大了,懂得敬畏和慎用自己的王权,只是在自己的床头摆上了一盏小夜灯。但是,那些玩弄权术的大臣们,可还都舔居高位呢,这就为下一个闹剧,甚至是浩劫,埋下了伏笔……

我们知道,讽刺和批判从来都是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甚至在童话中也并不鲜见。但主题如此深刻、笔调如此犀利的绘本作品,确实不太多见。在猴叔读来,这部《禁止黑暗的国王》的每一句话,每一幅画面,都隐含着寒光闪闪的“匕首和投枪”。这个故事在孩子们看来当然可以哈哈一笑,或许他们也会联想到《皇帝的新装》,但文字中入骨三分的批判性,也许需要孩子们在很多年后,才会逐渐领悟到。好比阅读《皇帝的新装》,小时候只知道嘲笑愚蠢的皇帝,大了之后才为百姓的噤声而感到胆寒。

合上这部绘本,再想想《皇帝的新装》,我们和孩子们能从故事中领悟到什么呢?故事中蕴含的寓意很多也很深刻,我觉得不妨从学会“敬畏”这个角度,和孩子一起展开思考。国王要敬畏手中的权力,决策者要敬畏自然规律,高高在上的老爷大人们要敬畏公序良俗,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畏真理,敬畏历史,敬畏人性。当谎言和欺骗巨浪般排山倒海向我们卷来时,我们要知道,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人间正道是沧桑。
《禁止黑暗的国王》,[英]艾米丽·霍沃思·布斯著,翻译杨涤,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那个光屁溜儿上街的国王,又下了一道荒唐的圣旨——《禁止黑暗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