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除了习惯,还有梦想和热爱

记得两年半以前,猴儿子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和同学们一起在阳光下的操场上列队,我们家长们坐在后面,听着开学典礼上校长和老师们的讲话。那天,学校请来了一位教育届的老人家,作为专家给家长和孩子们讲话。这位老先生的讲话,通篇都在强调一个词——习惯。他说: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成头等大事……

作为一枚菜鸟家长,猴叔当然不敢质疑老专家的观点,可是我隐隐地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太合我的心意。从今后漫长的求学之路来看,小学六年是在打基础,可是,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是习惯吗?还是基础知识?是兴趣,抑或思维方式?如果以升入好的初中作为终点来考量,小学低年级时打牢知识基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确实很重要;但如果将目标延伸到中考呢?延伸到高中学习和高考呢?如果延伸到终身学习呢?儿时要学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好习惯吗?

猴叔依稀记得,自己上小学和初中时,虽然一直算是好学生,但成绩并不拔尖,也谈不上有什么喜欢的学科,到了高一时还是浑浑噩噩的。但从高二开始,我忽然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就是要考上那所全国最著名的大学。自从心里埋下了这个种子,我就好像开了挂,每天拼命地学习,变成了老师和同学、家长眼中那种既聪明又最用功的学霸。同学们羡慕我“灭霸”般的考试成绩,但谁也不知道,我每天晚上熬夜学习到一两点,用过多少种极端的方法来和困意做斗争;家最远的我,是每天到校最早、离校最晚的人……没错,高中时代,支持我奋斗的是热烈的梦想,也是梦想的驱动,才让我养成了拼搏的习惯。

后来,我如愿考入了自己想去的大学和理性的院系,我又变成了一帮人尖子同学中,最能下笨功夫学习的人。泡在图书馆里看书,成了我最大的习惯,除了上课,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从早上开馆,到晚上闭馆,放寒假后也不回家,直到春节前最后几天图书馆也放假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我也得了一个外号——“图书馆先生”。大学生是没有人督促的,也没人告诉我应该学什么知识,读什么书。让我成为“图书馆先生”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吗?其实是兴趣,是书中那些新鲜有趣的知识、深邃睿智的思想和精彩感人的故事。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这和高中时为了梦想咬牙吃苦的学习方式不一样,大学时代的学习虽然很投入,却从没有吃苦的感觉,而是充满了收获新知的满足与快乐。

一直到现在,从学校毕业已经十四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越来越忙,需要做和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可我也发现,自己想读的书也越来越多了。猴叔对新鲜的知识还是如饥似渴,更喜欢和大家分享,通过公号和推文来传递自己的感悟与理念。回顾小学时代,我会感谢当时的自己读了很多与主科无关的课外书,培养了对阅读的爱好,也形成了对写作的兴趣,这两个好“习惯”,是让我受益至今的,但本质上讲,这并不是习惯,而是“热爱”。要说遗憾的,就是小学时因为得不到正面的鼓励,过早放弃了画画的爱好;太在意学习成绩,而没有去参加一两项球类运动,或是学一两手乐器。

现在上三年级的猴儿子,和同年龄时的我相比,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可能都赶不上我,在班里也不是任何学生干部,就是个中不溜儿的普通孩子。但他的兴趣爱好,要比小时候的我广泛多了,阅读面也远远超过我,还很认真地从事过足球和篮球两种球类运动。但我觉得,他最让我羡慕和看重的一点是——不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业余爱好方面,他做事有热情,有目标,有发自内心的渴望。不像小时候的我,没什么想法,只是自自然然地当一个别人认可的老实孩子和好学生而已。这是猴儿子超过我的,最重要的潜力。

除去性格差异的因素之外,我想,猴儿子的这个特点可能与他很小就接触球类运动有关,还有几次参加比赛的经历,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4岁左右就开始上篮球课,黑人外教的激情,在他幼小的心中,种下了拼搏求胜的种子。幼儿园大班时,偶然学了一种很冷门的棋类游戏,还参加了比赛。大多数幼儿园的孩子,参赛就是随便玩玩,但猴儿子很认真地备战,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教会了,拉全家人给他当陪练,没想到最后全国范围的决赛得了个第二名。

小学一年级的暑假,猴儿子参加了平时练足球的培训学校组织的全国大赛,跑到大连去踢比赛。他们队一开始不被人看好,没想到一路磕磕绊绊,却在比赛中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最终赢得了冠军,队友们在三天八场的比赛中,彼此建立了信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猴儿子是队里年龄最小的,担任主力守门员。这次黑马逆袭的经历,对猴儿子的教育意义特别大,从此,他无论在体育运动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变成了一个充满了目标感,能自我激励的人。

二年级开始,猴儿子的业余时间基本上就被篮球填满了,也大大小小地参加了很多次比赛,寒假前还跟着校队一起得了一个区级小学生篮球杯赛的冠军。猴儿子虽然不是球队的核心得分手,但他很努力地用一次次顽强的防守、掩护、拼抢篮板球,为球队做着自己的贡献。最近,他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小目标,却不是在体育方面,而是在数学方面的……这就是他超过我的地方——敢做梦,有热情,有兴趣,乐在其中。

对于孩子们来说,好习惯总是相似的,但兴趣总是五花八门的,梦想总是五颜六色的。如果学校和家长一致最看重的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话,我们不需要在意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也无需关注他们自己最在乎什么。我们只要按照一个统一的模板去塑造,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用一样的考评机制去奖勤罚懒就行了。但是,孩子最宝贵的潜力,可能就蕴含在彼此不同的差异性当中。

孔老夫子就告诉我们要“因材施教”;陶行知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猴叔小时候的故事,和猴儿子现在的经历,只不过是一两个个案,我更想听听各位朋友们的故事和你们的想法,你觉得,对于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呢,还是给他们一些自由拓展的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产生属于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凭借自己内生的动力去实践和体验更有意义呢?当然,这两者或许在大多时候并不矛盾,但对于家长而言,在遇到需要抉择,需要取舍的时候,我们的观点会影响我们的心态,而我们的态度,则很可能决定了孩子们要走的成长道路……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除了习惯,还有梦想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