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伙伴,为快乐童年增添一些绚丽的色彩——《月亮农场》
三年级的猴儿子,开始写作文了。老师经常布置一些命题作文,或者是在课堂上完成,或者是家庭作业。不知为什么,阅读量很大的猴儿子,一开始写作并不太顺利,曾经一篇习作被老师要求反复重写了三次才过关,写作文一度成了所有的作业中他最害怕、留到最后的一种。而我呢,既不想代替他遣词造句,编造情节,又不知道该如何启发他构思与行文。于是,辅导作文,成了我家辅导作业过程中,比较不快乐的一项。

我依稀记得,小学时候自己的作文经常被当成范文受到老师表扬,我那时候是怎么写好作文的呢?奶奶还真的从箱子里翻出来了我小时候的作文本,挑了几篇代表作给猴儿子看。其中一篇题目叫《我家的小院》,是我三年级时写的。当时我家住在楼房的一层,我爷爷勤劳又手巧,他在院里院外种了十几种花草树木,能吃的就有枣树、香椿树、无花果树、葡萄藤、丝瓜、蛇豆等等,还有一棵桑树,蚕吃桑叶,人吃桑椹。树下有月季花、玫瑰花、昙花、君子兰等各种花草。我们在院子里养过鸡,我每天钻进鸡窝里掏鸡蛋出来吃;养过鸽子,我曾亲手喂过初生的雏鸽;养过兔子,我去野地里扯一些扎手的拉拉秧叶子回来,给兔子当点心;还养过狗、金鱼、蜗牛、刺猬……

想到这些,我和猴儿子都明白了,我小时候写作文比同龄的猴儿子好一些,其实并非是阅读量或语言能力的问题,而是我儿时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亲手喂的小动物,亲手浇的花草,亲手摘的水果蔬菜,写起来当然更有真情实感了。现在的孩子们,学习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每天除了上课、写作业,就没有多少自由时间了,周末还要赶场似的,从一个培训班到另一个培训班。别说种花养宠物了,连去公园和走进大自然的时间都很稀缺了。让他们写一种动物,一种花,一个公园,一个季节,当然只能绞尽脑汁,生编硬凑了。

我们都熟悉的英国图画书先驱比阿特丽克斯·波特小姐,她创作的绘本《比得兔的故事》系列,诞生一百多年来,赢得了全世界小朋友的心。里面的一大家子野兔,还有猫咪、青蛙各种农场上和田野里的小动物们,一个个能言能语,性格各异。既有拟人化的角色设计,又保留了小动物的生物属性,大小读者们很容易进入它们的世界。波特小姐常年生活在湖区,自己就有农场,种菜养小动物就是每天的日常生活,也经常会见到田野里一家子一家子的野兔,跑到人类的领地来偷嘴吃。因此,她的故事和画面创作,仿佛是信手拈来,质朴自然,想象力丰富。

最近,我正好看到了一套新颖有趣的图画书《月亮农场》,讲的也是农场上动物们的故事。与《比得兔》不同的是,这些动物们和人类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他们也不需要冒险来偷菜搞破坏,他们和农场主人的关系,更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而农场主人夫妇俩,就是这套图画书的作者。还有一点不同,《比得兔》是手绘的插图,而这个系列的画面,是两位作者在照片剪辑的基础上再进行绘画而形成的。

丘奇曼夫妇是美国的一对儿艺术家,丈夫约翰是位摄影师,妻子珍妮弗是一位多媒体艺术家和商业顾问。他俩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农场里的农民。他们和他们的女儿加布里埃尔一起在佛蒙特州埃塞克斯的美丽乡村的一个小农场里安家。他们在农场里养了一群绵羊,有甜豆儿、哈尔、阿提、梅朵、小芬、妮妮、维维、莉莉、佩塔;有几只牧羊犬,阿莱、梅西;有几只羊驼,小花、林赛、布布、里亚;有山羊普普,公鸡平顿,花猫贝拉,小马沙沙……

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家和一般的农场主不一样,他们会给每只动物都起一个名字,这一点倒是挺像小朋友。一只家禽或一头家畜,一旦有了名字,就从普通的动物变成了宠物,变成了主人的朋友,也就不能被主人宰杀用于食肉了。于是,整个农场变成了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约翰和珍妮弗是所有动物的守护神和饭东。
动物们彼此之间也都是好朋友,他们彼此交谈,相互关爱,有了困难互相帮助,有了喜事一起庆祝。而每位成员,还都有自己的职责:大鹅是农场的守护者,牧羊犬们要照顾小羊,小羊们负责认真吃草和努力长毛,小马负责拉小货车,母鸡和火鸡们负责下蛋……

这套一共四本的图画书中,讲了几个动物小主人公有趣的故事。《小羊甜豆儿》中,小绵羊甜豆儿被狐狸咬伤,感染发烧生了重病,小伙伴们非常关心她。在主人的暖房里养好了病,小动物们一起来到主人的房间里,开了一个欢乐的派对,庆祝甜豆儿痊愈。吃美了玩嗨了之后,动物们在约翰讲故事的温柔话语中,甜甜地睡着了。

《勇敢的小芬》中,小芬是一只先天不足的初生小羊羔,约翰和珍妮弗不得不把它接到屋子里,悉心照料,手工喂养。小芬穿着纸尿裤,跟小牧羊犬梅西学习用碗吃食,俨然就像一条小狗。等他渐渐强壮起来,可以到室外活动,加入羊群中间时,胆小害羞的他,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农场上的动物伙伴们热情地欢迎他,并帮助他学习各种生存的知识,适应自然的生活,小芬终于长成了一只健康勇敢的小羊。

《梅西找工作》中,幼年的牧羊犬梅西一来到月亮农场,立刻就爱上了这里的动物朋友们,他虽然还很小,但一心想和其他动物一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农场里离不开的重要成员。《小花的午餐》中,充满好奇心的幼年羊驼小花,在一年四季中探索着农场周边所有能成为食物的东西,农场上的伙伴们很热心地把自己最爱吃的食物介绍给她。

如果说《比得兔的故事》是带有一些英国乡间底蕴的、以动物为主角的幻想类故事的话,这套《月亮农场》就是以真实的动物个体经历为基础,加上一些拟人化色彩的半写实半虚构故事。两位美国艺术家,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勾画着动物们的性格与心情,用镜头捕捉着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的光影斑驳、色彩绚丽的美,也给小读者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写作示范——那就是如何用平等的眼光去观察动物,如何用细腻的语言去刻画动物,如何用拟人的手法去揣摩动物。

当然,艺术家图文并貌的示范是一方面,回到我们前面的话题,孩子们还需要真实鲜活的生活体验。那么在生活中亲近自然,亲近土地,接触动植物,体验农牧养殖劳动的这一课,如何补上呢?
猴叔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大城市里的孩子,当然不可能都在阳台上种花种菜,在屋里养狗养猫了,但在假期参与一些自然主题的研学营,可能是个很好的办法。也提前剧透一下,今年夏天,猴叔的团队就会举办一个亲近自然的研学营,带孩子们一起去大草原,去牧场上放放羊,去养鸡场喂喂鸡,去田地里干干农活,和农村的同龄孩子们一起学习……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大家届时关注哦。

《月亮农场》,[美]约翰·丘奇曼、珍妮弗·丘奇曼著,翻译那珊珊、刘杨,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1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动物伙伴,为快乐童年增添一些绚丽的色彩——《月亮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