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美术,要skill还是要feel?——《我的第一本艺术书》
听猴叔讲吧
因为我的公号名叫“猴叔讲绘本”,我经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学过画画啊?”每到这时,我总是有点尴尬。虽然我一直自诩“文艺青年”,但相比文学、戏剧、甚至是音乐,我在美术方面绝对是纯小白,从与孩子共读绘本开始,我才逐渐对欣赏插画找到一点感觉。

但是前几天,在和猴妈、猴儿子聊天时,忽然回想起童年,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对。似乎我在上小学时挺喜欢画画的,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会用铅笔在作业本上画《岳飞传》、《杨家将》里面的大将闯营;还曾经尝试过画国画,我只会画墨竹和螃蟹,因此家里的墙上一度挂满了我在旧报纸上画的“螃蟹进竹林”;小学毕业时,我曾经用素描的方法临摹杂志上的军舰,画了十几幅,送给要好的同学作纪念……但是,我从来就没有喜欢过美术课,也从来没在美术课上取得过好成绩。

猴妈感叹道:你就是一个被美术老师耽误了的“苏斯博士”啊!美国图画书之父,苏斯博士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吧?中学时代,他痴迷画各种稀奇古怪的动物,完全不按套路作画。美术老师一气之下评价他“这辈子永远别想当画家!”苏斯博士再也不去上美术课了,但他没有停止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可能童年时代的猴叔和童年时代的苏斯博士的差别就是,我真的相信了美术老师的话了吧。

但即使是在美术方面留下过遗憾的我,在目睹猴儿子的案例之前,也绝对想象不到,老师至于孩子,在美术方面竟能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我们今天就不细讲了。现在,经过几年对绘本的学习,也经过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和玩耍的经历,我越来越明白一件事情——孩子们的美术教育和学画画,是两回事情,可能连约等号都划不上!

在我的绘本课堂上,我经常问孩子们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会画画吗?越是年龄大的孩子,敢举手说自己会画画的反而越少。然后,我会给孩子们看几幅画,让孩子们评判。一般会是宫西达也的、里欧·李奥尼的、苏斯博士的、伊东宽的和五味太郎的。孩子们一般会习惯性地用小学美术老师的眼光,毫不犹豫地给这些大师打一个不及格的分数。等我告诉孩子们,这些都是最受欢迎的绘本大师,再给他们讲讲苏斯博士、宫西达也的故事,然后再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你觉得自己会画画吗?很多孩子会勇敢地表示:我愿意尝试画画!

没有美术细胞——不会画画——不会按照美术课的要求画画,这是完全不同的三个问题。在我们的研学营上,经常见到自称不会画画,但其实对美术很有感觉的孩子。曾经有个小男生,每天早上的自助餐,别的孩子都是尽量在盘子里堆满自己喜欢的美味,而他则一定要用颜色、形状都适合的食物,在白白的大餐盘里摆出一个别具一格的造型,欣赏一番之后,再动刀叉。这个男生说,他不会画画。

今年夏天在蛋糕装裱的课上,分给孩子们的蛋糕坯子都是圆形的,大家也都按照老师的示范,用奶油装裱这个圆形的蛋糕。唯独一个最淘气的小男生,他别出心裁地先将蛋糕坯子削成了一个更薄的正方形,然后用奶油在这个正方形的蛋糕上涂抹,形成了一个独具一格的方形薄蛋糕。这个男生说,他不会画画。

为什么很多孩子都说自己不会画画呢?我猜大多是来自大人对他们作品的负面评价。有小朋友说:我画什么都不像。我告诉大家:有个你们都知道的绘本名家,他也从来都是画什么不像什么,更夸张的是,他画什么都像——仙人掌!没错,这就是日本插画家宫西达也大叔。

有小朋友说:他们说我画的东西太幼稚,像小孩子画的。大家都笑了。这真是个悖论,小孩子画画,不是就应该像小孩子画的吗?难道要求小学生们个个画得都像美院的本科生,才算正确?我说:谁说幼稚就不能是好画了?有些大画家的作品,看上去也像小朋友的画一样幼稚,比如这张《你真小》,它的作者安迪·沃霍尔可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家,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还有日本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插画家之一的伊东宽,他的画也是看上去幼稚极了。

有小同学说:我不喜欢照着现实中的东西来画,我只愿意画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恭喜你,你和苏斯博士的画法是一样一样的,他也从不写真现实中的动物,而是痴迷于描绘自己头脑中狂想出来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动物。

有高年级的小学生说:我实在学不会透视法。我说中国古代那么多大画家,他们也都不懂透视法。西洋画讲透视法,可也不是人人都用。法国有个印象派大画家叫亨利·卢梭,他的画就从来不讲透视法,他画的物体仿佛都挤在一个平面的橱窗里。而且,他从来没去过真正的热带森林,反而最爱画的就是热带森林。

说到这里,是不是猴叔又该推荐好书了呢?没错,关于孩子们的美术启蒙,还真的有本书值得推荐。这本书叫《我的第一本艺术书——有趣的益智艺术游戏》。这本来自英国的艺术启蒙书,充满趣味且不拘一格,仿佛一个什么都知道,但却从不说教,也不会轻易评价学生作品的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生动有趣的美术世界。

在这本书里,我们发现,真的有画家用吃的蔬菜水果来拼成一幅画,和孩子们喜欢在自助餐盘里作画异曲同工。有艺术家的画简单地就像孩子们画出来的小猫小狗。有艺术家画了一大堆没有意思的黑白格,居然也是名画。有艺术家往小水潭里撒了好多红色的枫叶,然后照下来,这也是艺术创作……然后,书中还做了一些简单有趣的艺术创作示范,告诉孩子们,如何不用画笔,而是用剪纸、布头、树叶、小石头、手指、手掌等等来创作一副自己的作品。

猴叔现在可以底气十足地说了:孩子们学习美术,并不是为了学习画画的技法,从小培养那些基本功。而是要学习用线条表达情感,用图形辅助思考,用画面来故事,用形状启发想象力。孩子们如果能对生活中的线条、形状、图案、颜色、构图有感觉,对身边各种美的事物有感觉,对动手制造一些美的元素有感觉,他的美术启蒙就是成功的和有益的。

一句话,孩子们的艺术启蒙,重要的是feel,而不是skill。《我的第一本艺术书——有趣的益智艺术游戏》,[英]迪金斯著,[英]霍普曼绘,翻译高婷婷,中国城市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孩子学美术,要skill还是要feel?——《我的第一本艺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