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虫一乾坤——昆虫世界的美丽与学问

“它是益虫,还是害虫?”提到某种昆虫,很多60后、70后或许会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这句话。没错,我们这代人从小学习的语文课本和自然课本中,都在灌输这样的观念:昆虫分两种,益虫和害虫;害虫破坏庄稼,毁坏大树,偷吃粮食和水果,传播病毒……所以,当我们见到苍蝇、蚊子、蝗虫、臭虫时,立刻就会联想到灭“四害”;而当我们见到七星瓢虫时立刻想到它能捕食害虫,见到蜜蜂时,立刻想到它们会勤劳地给我们酿造蜂蜜……

没错,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似乎特别符合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教育,以至于很多那个时代长大的人,头脑中会有根深蒂固的“非黑即白”价值观,喜欢看“坏蛋”和“好蛋”分得很清楚的影视剧;那些在电视上发言的“专家”,要不就是真理拥有者,要不就是骗子……这种观念扩散到了自然观的领域,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好处的就是益虫,应该大肆养殖,对人类不好的就是害虫,应该统统灭掉。

有时候,我们现代人的智慧,特别是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真得比不上古时候的中国人。早在先秦,老祖宗和昆虫就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那时的人们,了解昆虫作为一种物候,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懂得欣赏小小的昆虫身上蕴含的天地大美(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蜉蝣掘阅,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蝣》);也擅长借助昆虫表达一些美好的比喻和象征(“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诗·周南·螽斯》)。

老一代人的另一种惯用思维,就是以人为中心。对人有益的要保护,对人有害的要消灭,要把地球改造成为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美好家园。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看待生物多样性,往往会将自然保护看作是保护某个物种,压制某个物种。保护大熊猫,能理解,可爱的国宝啊,保护东北虎,也能理解,珍稀的大型猫科动物啊,但为什么要保护昆虫呢?为什么要保持当地的水源、土壤、植被的原始风貌呢?这就很难理解了。

其实如果论资排辈的话,人类和昆虫,究竟谁是地球的主人,还真不好说呢。从进化的历史来看,昆虫已经存在了4亿多年了,人类不过才有百万年的历史;从种类数量来看,已知的昆虫就有100多万种;从分布地域来看,有人的地方有昆虫,没人的地方也有昆虫;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人类这种顶级消费者,似乎缺失了对于生态平衡关系也不大,而昆虫则扮演着帮植物传递遗传基因和给鸟兽提供食物等重要角色……如果让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一起投票,从昆虫和人类两者中间,抛弃掉一个的话,恐怕被一顿乱脚踢下船的,真的是我们人类啊!

经过那么多年的进化过程,大自然也教给了小小的昆虫一些我们人类根本学不会的技能,比如伪装术。我们熟悉的蝴蝶,几乎都是伪装术的高手。枯叶蝶翅膀展开,就像一片枯黄的败叶,眼蝶翅膀上的花纹,就像一头猫科动物的眼睛,足以吓走那些想吃蝴蝶的小鸟。更神奇的还是玉带凤蝶,翅膀上耀眼的红色斑点,非常像另一种蝴蝶——红珠凤蝶。为什么呢?因为红珠凤蝶是有毒的,它们在幼虫时期食取某种有毒的植物,因此在身体里积累了毒素。小鸟们都知道,千万别吃这种翅膀带红斑的有毒蝴蝶。雌性的玉带凤蝶为了繁育后代需要频繁采集花蜜,因此就让自己变成红珠凤蝶的样子,来吓跑天敌。而同类的雄性玉带凤蝶,因为不需要时时在蜜源植物上停留,也就无需伪装,所以保持了玉带凤蝶原本的样子。

还有跨物种的合作之道,也是昆虫超过人类的生存智慧。蝉里有一种蜡蝉,这家伙是个大懒虫。天气变冷时,蜡蝉让蚂蚁们把自己搬进安全的蚁巢里越冬。天气好时,蚂蚁们还会搬着它出来晒晒太阳。春天到了,蚂蚁又集体出动,把蜡蝉抬到最嫩的树梢上,让它伸出吸管,大吃大喝。蚂蚁们像保姆一样照顾蜡蝉,图的是什么呢?原来蜡蝉是蚂蚁们永不枯竭的“蜜糖工厂”。蜡蝉吃饱了树的汁液,蚂蚁就用触角轻轻地敲敲它,蜡蝉知道该交“保护费”了,就努力地排出蜜汁来,供蚂蚁们享用。

说到这里,你大概猜出来了,这些有意思的故事,都是猴叔最近从一本书里看来的。这本书叫《昆虫之美》,是一位家住在重庆的摄影家兼诗人李元胜的昆虫主题摄影随笔集。李元胜老师最大的爱好,就是用微距镜头捕捉记录各种昆虫美丽的外表和独特的习性。在这本摄影随笔集里,不仅有他记录的关于昆虫的各种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还有他拍摄的几百张神奇瑰丽的“昆虫艺术照”。此外,还有他从观察昆虫这一类生物所得来的关于生态多样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这并不是一本新书,当猴叔从书架上刨出来这本书时,距离它的初次发行已经过去十年的时间了。我觉得,都不用说图书馆和开架书店了,就是我自己家里的这几个书架,都蕴藏着很多有待发掘的知识宝库呢,真希望有空闲的时间,猫在阁楼上,看上一天书才好。

《昆虫之美》,李元胜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一虫一乾坤——昆虫世界的美丽与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