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叔上山下乡记之三——那山那水那保亭

告别五指山,我们驱车南下来到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县东临陵水,南接三亚,北依五指山。比琼北有更多的阳光明媚,比三亚有格外的凉爽湿润,全年平均气温23℃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85%。

雨林、谧境、温泉,是保亭县的三张旅游名片。保亭县很好地利用了自身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态资源,以特色旅游开发,带动了当地扶贫事业的发展,是全国旅游扶贫的典范。

旅游开发能够为当地贫困户带来哪些好处呢?旅游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酒店、景区设施等等,这就给当地人带来了很多离家不远打工挣钱的机会。酒店和景区开始运营后,还能持续地提供就业机会。围绕核心景区,餐饮娱乐购物消费也能带动周边村落的发展。旅游提升了当地特色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让农产品可卖出更好的价格,农民可以直接受益。民俗风情的打造,使黎锦、苗绣等民族特色手工艺制品有了销路,当地百姓农闲的时候也能靠手艺来创收……

我们去海南旅游,如果只去三亚亚龙湾住五星级酒店,只去海口打高尔夫球,那么我们的高消费主要都贡献给酒店、球场、航空公司这些大企业了。如果我们从游客集中的大地方向海南岛的腹地稍微深入一下,进入保亭、五指山这些地方来逛逛,住上几天,吃上几顿饭,品尝当地的美酒佳肴香茶鲜果之后,再买一点带回去,那么就对这些贫困县市的经济贡献了一份力量。这也会给我们的旅行,增加一重特殊的意义。

保亭县有5A级景区两个。第一个叫呀诺达: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热带雨林,有热带雨林资源博物馆之称。第二个叫槟榔谷:槟榔谷是一个隐藏在雨林深处的神秘村落,是最大的黎族、苗族风情展示基地,每年的“三月三”和“七夕嬉水节”的活动都在这里举办。还有一个4A级景区七仙岭,这里奇峰壮观,是徒步、攀岩和泡温泉的好去处。

这几个名声在外的旅游景区,我们都不去。我们到达保亭的第一站,来到了一个名叫毛真的地方。车子穿行在山路中,除了随处可见的茂密树林,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进入“神玉岛”景区大门,走下山坡,才发现这里藏着一大片“高山上的湖水”,青翠的山林环抱着曲曲弯弯的一池碧水,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神玉岛景区,地图上的名字就是毛真水库。水库四周都是雨林茂密的山丘,湖中有几个自然形成的小岛。由于地处雨林保护的生态红线,这里不能大兴土木。开发者沿着湖边修起几条木栈道和一些浮式的码头,湖中有一些电动的环保渡船,游览这个景区,需要走栈道结合乘渡船。

沿着湖边的木栈道,我们能看到很多种热带才有的特色植物。这里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40000个以上,PM2.5几乎为零。对于我们从首都来的人而言,每吸一口气,都是奢侈的享受。湖面中央有一个白色的平台漂浮在水上。我们问当地的朋友:“这个平台是钓鱼用的吗?”“湖里生态保护,不允许钓鱼。住在这里的游客们,可以乘船到湖心平台上做瑜伽、练太极,放松身心。”
在湖光山色的环抱中,蹬萍渡水般地练瑜伽、打太极,或是做冥想,我猜一定会有一种“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感觉。像我们这样来自大城市的匆忙行者,在这种环境下,也能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湖的最深处,沿着山水之际,修起了一些样式古朴的木屋,有的是独栋,有的两座联排。每栋木屋全都独立而私密,只有乘船可以到达。我们下船来到一幢两座相连的木屋前,这里原来就是神玉岛酒店的客房。无论在客厅、书房、卧室、卫生间,甚至躺在浴室的水池里,都能饱览山水画境。房间里没有现代化的娱乐设施,倒是有全套的茶具、文房四宝和围棋。在这里点上一支沉香,泡一壶清茶,二人对坐手谈半日,想必定能理解陶渊明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告别了神玉岛这个修心养性的山水秘境,我们要去看看,现代种植业帮助当地百姓脱贫的秘密。我们来到一个名叫“什在”的自然村,“什”在当地方言里读“za”二声,这里叫“什”的村子特别多,什么“什好”、“什那”、“什坡”、“什头”、“什迎”、“什水”。据说“什”就是山间一片小平地的意思。

什在的一大片田里,种着一种绿色长茎、半人多高、开着黄花的作物。仔细看绿叶中间,花黄下面,我们发现了认识的东西,就是我们餐桌上流行的健康食品“凉拌秋葵”。这种作物就是黄秋葵。
黄秋葵原产地非洲,后来引入亚洲种植。食用黄秋葵据说有补肾、补钙、降血糖、缓解疲劳、增强抵抗力的功效,还有一个“植物伟哥”的绰号。保亭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合种植黄秋葵。因为地处热带,这里也是全国少数能种植反季节秋葵(冬天采秋葵)的地方。

当地政府将黄秋葵种植作为一项扶贫的产业进行帮扶,专门引进了拥有种植技术、销售种苗并收购秋葵产品的企业到当地落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种植秋葵,政府给予补贴,购买种苗免费,田间地头的技术辅导也免费。如果缺地缺资金,企业还可以借钱给农户来租地或购买有机肥。
秋天开始种植,45天后就可以收获了。每一株上都会一茬接一茬地结秋葵,农民每天都采摘秋葵。企业和政府签署了协议,为了保证农民的收益,不让农民承担风险,最低收购价不低于每斤3元,如果市场价高于3元,还会随行就市。为了防止个别贫困户挣到一点钱就懒散了,企业每天给种植户在账本上记下当日收购量、收购价和总价,到月底一起兑现。

我们随手翻开一本贫困户的收购账本,这位农民每天都能采摘六、七十斤秋葵,每天收入都在二百元上下。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秋葵的亩产量和种植户的勤劳完全成正比,不辞劳苦,在地里工作时间长的农户,收入就是比别人高,每月收入六、七千是很正常的。和海南当地很多作物种在地里就几乎不用管的情形不一样,秋葵种植是一个需要上心费力的工夫活儿,既能给贫困户带来非常可观的受益,还能培养人吃苦耐劳的品行,是一个很好的长效扶贫产业。之前我们可能想不到,餐厅用餐时点秋葵,除了吃出健康,还能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贫困百姓带来收益。

我们未蓝人的扶贫之行,一次又一次地带给我们新的知识和启发。在内蒙卓资,我们明白了高原寒冷地区的贫困百姓,种植作物有可能真的不用化肥和农药,因为产量低,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也会高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作物。在五指山,我们发现“特立独行的猪”并不是一个传说,养殖牛、猪、鸡这类家畜家禽,可以是一种半散养半野化的状态。在保亭,我们理解了旅游开发与扶贫的关系,记住了买海南产的反季节秋葵,相当于帮扶了当地的农民。

今后一段时间,猴叔还会去到更多边远地区,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更多的生态、自然、农业和民生的知识,探访更多扶贫造血的秘密。敬请期待!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猴叔上山下乡记之三——那山那水那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