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培养与家长的认知
最近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既然孩子的学袭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而孩子的学袭又受到家庭的影响最大,那是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也符合正态分布呢?其实家长的学历分布应该是高中低都有,但在孩子的教育认知上,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关系不是太大,而是取决于家长如何来看待孩子的教育。
那些优秀的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个启蒙教育并不完全是学前教育,并不简简单单地是学科知识上的提前学袭,而是比较重视如何来探索身边的事物和各种知识的学袭,这种通过好奇和兴趣为导向的探索学袭模式,是非常适合学前孩子的大脑发育模式的,这种学袭是全方位的,必须通过全方位的各种刺激,才能让大脑的细胞突触快速发育,同时迅速建立连接。细胞之间只有建立连接了,才能在大脑内装入东西,如果此时限制孩子的各种探索尝试,而仅仅是在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虽然效果也很好,但是是建立在比较单一的刺激上的,孩子记得快,忘得也快。
我们需要锻炼孩子的探索能力,而不仅仅是孩子的学袭能力,把孩子变成一块能吸收知识的海绵,而不是一个需要灌入知识的瓶子。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类的学袭更为重要。但是有很多家长会比较焦虑,因为看到同龄的其他孩子已经学会了多少字,读了多少中英文绘本或者是多少以内的加减法都比较熟练了,感觉自己的孩子已经被甩得太远了,完全跟不上了。其实这也只是一种暂时的领先优势。
我举一个例子,在我小时候,很幸运的是上了幼儿园学前班的,但是小学班上有一些农村的孩子,从来没有上个学前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零基础入学,父母还都是当地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不会教孩子,但是孩子特别会学袭,刚入学的那点领先优势,用了不到一年就被追平了,后面接着再超越,然后到了高中,班上一大半的孩子都是农村的孩子,还有很多更优秀的农村孩子因为家庭原因选择去上中专(录取分数线比高中还要高许多),暑假我们在到处傻玩,人家还要在家干农活,搞“双抢”。
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通过了解,才知道人家上小学前虽然没有学任何文化知识,但是从小就会懂得去山上捡柴烧火,冬天用弹弓打野鸡,夏天下水抓螃蟹摸鱼,上山掏鸟窝,打猪草喂猪,知道各种动物的习性,各种植物的属性,了解天气对庄稼的影响,知道野外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整个大自然和他们的大脑建立了连接,只不过缺少的就是课本知识的学袭,而这一块,到了学校很快就补起来了。反观当时的我,爸妈双职工,没时间管我,在学前班天天就是写字,上课,也没啥玩的,写得不好还要受罚,真的很没意思,唯一有趣的事就是大家集体上厕所。厕所是一条很长的沟,水满就自动冲水的那种,然后大家排队尿尿,比赛看谁尿得远,现在想想真可怜。还好上了小学后放学后可以漫山遍野地跑,重复人家学前就能玩的项目,要不然估计早就抑郁了,哪有机会混到北理工。
所以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当然知识的学袭也很重要,因为考试毕竟还是以考查知识为主。但是如果你的能力起来了,你学起具体的知识就会更加容易,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能力所起的作用就会越大,而这种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这就是学袭好的孩子背后所具有的能力。今后双减政策的落实越来越严,孩子需要的不是如何想办法课外补知识,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也就是如何让孩子会学袭,这才是大家真正要操心的事。否则学袭知识这么具体的事,你要从头管到尾,且不说累不累,更主要的是你的实力不允许啊。
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不要再焦虑别的孩子比你家的孩子多学了多少知识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要尽早让孩子学会自主学袭的能力。而具体怎么来培养这种能力,前面的文章其实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大家有空自己去看一下。
这里是学霸爸爸长不大的公众号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给您的朋友,谢谢!同时,也希望您能点个赞,设个星标,方便第一时间阅读,同时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到其他群,让更多的家长看到。
想进交流群的家长扫码加微信进群,直接注明:进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霸爸爸长不大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能力的培养与家长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