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养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关于好袭惯的养成,对于各方面袭惯还不是很好的孩子来说,真的是非常艰难,不仅如此,更加考验地是家长。从9月1日开始的好袭惯养成打卡群,一期二期总共500人,到9月30日,这一个月来,能每天坚持打卡的人数大概不超过一半,也就是说每天有近一半的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打卡。为什么要把这个拿出来说呢?因为人数比较多,具有一定的统计概率的意义,也就是说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有参考价值的。


打卡的具体内容因为有十几项,这里就不具体说了。我在这里简单地说一下每个月的统计表。



比如上表,看起来是很不起眼的几个袭惯,但是一个月打卡下来,发现能比较好地完成的情况非常少,并且很多时候是一会好一会差的,非常不稳定。也就是说孩子在这几个袭惯上面是没有养成好袭惯的,如果把所有的袭惯都看一遍的话,家长其实心里就大概有个数了,孩子也大概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有了第一个月的基础数据,家长也就知道了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其实大部分的家长心里都清楚孩子有些啥毛病,但是太笼统,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很多时候都是看到了就说一下、提醒一下,没看到就大家都忘记了,这样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都听不进去,记不住呢?”


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仅仅靠提醒督促是不够的,妄想着21天养成好习惯基本上也是属于理论上,在实际操作中还没听到哪个家长说孩子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袭惯的,至少我列出来的这些袭惯还做不到。那到底该怎么来养成袭惯呢?首先是要把袭惯细化或者说是具体化,这块在我的袭惯打卡小程序中已经帮大家完成了。其次就是量化,也就是对于某个具体的袭惯,通过完成或达到的程度来打分,这一块小程序中也进行了量化打分。


对每一个具体袭惯的完成程度打分是每天打卡的具体内容,在上一期的袭惯打卡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孩子完成程度好的袭惯,基本上整个学期都能够完成得比较好,看起来就像数字电路中的高电平,而那些完成程度不好的袭惯,就像是心电图,时好时坏,无序波动。这就说明很多家长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对那些没养成的好袭惯进行督促养成。


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说过一些方法,同时也介绍过大脑的工作机制。一般来说,列表中的某些袭惯完成较好,基本上孩子就已经养成了这个好袭惯,因此在平时就不需要刻意去强调这个袭惯,只需要保持就可以了,我们重点要培养的是那些还没养成的好袭惯,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没养成的好袭惯毕竟占大多数,因此要完成的任务很多,有些家长就比较急,就想一个学期就能都养成好袭惯。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你把这么多的任务同时加到孩子身上,孩子是没有能力同时做到的,换成你家长来做估计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要学会经常和孩子换位思考,反思如果你是孩子,你为什么做不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很多你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并不如你所想的那么简单。


所以对于孩子还没养成的袭惯,家长可以先分一下类,看看哪些是需要马上去养成的,哪些可以稍微缓缓,建议按照先学袭袭惯后生活袭惯,先课内后课外的轻重缓急顺序,来一项一项地给孩子提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然后再对完成程度逐渐提要求,这样孩子才有可能逐渐养成这个袭惯。具体操作一般建议以2周作为一个周期,2周内只重点督促孩子一个袭惯,其他的袭惯保持现状即可,不提更高要求,这样孩子也会目标明确,容易形成袭惯,然后再花2周或更长时间来对这个袭惯的完成程度提要求,尽量达到最高的要求。当孩子逐渐养成这个袭惯后,再来加入一个新的袭惯,重复前面的步骤,逐渐达到要求。


很多家长会高估自己高估孩子,就像是文章开头说的,报名的家长那么多,最后能坚持打卡的家长连一半都不到,你自己也就是这样一个状况,为什么要奢望孩子能坚持下去呢?优秀是有很多潜在的门槛的,所以大家不要认为那些优秀孩子的家长不想跟你交流,有很多也是说了你也觉得平平无奇,不当回事,或者觉得人家就没把真正的诀窍告诉你,说得多了好心被当驴肝肺,人家也就选择闭嘴了。认知不在一个层次上,多说也是无益,这也就是为什么年级越高的家长话越少的原因(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确实是不愿意跟大家分享经验的)。



上图是一位连续打卡2期的孩子的9月的袭惯汇总分数(打卡时间超过半年),说实话,能达到这个分数的孩子袭惯已经算是不错了,但很多家长一上来第一个月恨不得80分(每个年级的总分不同)的总分就能拿到70分以上,太着急了,平均分能拿到80%就算是优秀了。记住一点,各个击破、循序渐进、要有耐心,这不是一个短期工程,为的是初中高中更优秀,眼光放长远点。一个人想要优秀不是那么容易的,对那些初中高中孩子依然优秀的家长要心存敬畏之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这里是学霸爸爸长不大的公众号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给您的朋友,谢谢!同时,也希望您能点个赞,设个星标,方便第一时间阅读,同时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到其他群,让更多的家长看到。



想进交流群的家长扫码加微信进群,直接注明:进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霸爸爸长不大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习惯的养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