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翔的小小歌唱家——关于鸟类的一本书和三个小故事

你有多久没听到鸟鸣了? 

 

回想一下,我自己还真的是很久没有听到鸟鸣,或留意过身边的小鸟了。现在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上班族,总是感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体和心灵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人们常说,最廉价又有效的放松方式就是——“闻闻花香,听听鸟鸣,望望星空”。花香还常见,鸟鸣和星空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可真是奢侈品。

这两天读到这本图画书《为什么鸟儿不歌唱》,书中呈现了十二种外表不同,性格各异,叫声独特的鸟,和一种没有鸣叫而在专心孕育新生命的鸟。作者在纸上勾画出野外的林木与天空,通过丰富的象声词,让我们用眼睛领略了鸟类的语言和歌声。对孩子而言,这当然是一本自然主题的图画书,会启发孩子喜欢鸟类,热爱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其实对我们大人来说,《为什么鸟儿不歌唱》也可以成为一本纾解压力,抚慰身心的治愈系绘本。借着这本书,我很想给小读者们讲三个有意思的,关于鸟类的小故事。

故事一:这是什么鸟的叫声?

上大学时,我认识了一位保护生物学的教授和他的一票学生。教授常年跑野外,对于鸟类非常熟悉。他一听到鸟叫,就知道这是什么鸟,能说出它的外貌和习性。一次在山里,我们看到两只轻盈的小鸟从树顶掠过,一只鲜红,一只明黄。教授立刻问学生们:“这是什么鸟?”凡是说这是两种鸟的,全都要被扣分啦。

 

教授说:“这是山椒鸟,雄鸟体色是红的,雌鸟则是黄的。你们再听听它们的叫声,雄鸟和雌鸟也不一样哦!”我们仔细一听,确实有两种叫声。教授说:“山椒鸟的叫声像是一对夫妻互相叫着对方。你们听黄色的雌鸟,它好像在骂着老公‘酒鬼!酒鬼!’。而红色的雄鸟一点不生气,它的叫声好像哄着老婆‘Dear!Dear!’”

教授自己谙熟此道,也要求他的学生们都要会聆音辨鸟。偏偏他最得意的一位硕士生在这方面很不开窍。一天我和这位师兄去野外找动物,路上忽然听到一阵阵奇怪的鸣叫,四声一串,每串之间略有间隔,叫得非常有规律:“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我问师兄:“快听听,这是什么鸟?”他头上开始冒汗:“真听不出来,我最怕老师考我这个。”我们决定走近点看看,循着叫声走进一块林间空地,抬头望不见鸟的影子,低头一看,我笑坏了。哪里是什么鸟叫,是进山采药的山民,在林间午睡,给自己上了个电子小闹钟——“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师兄抹着头上的汗珠,小声跟我说:“这事儿回去千万不要跟我老师说,不然我就惨了”。

故事二:鸟妈妈为什么把蛋壳翻过来?

本书中有一个有趣又有科学依据的小细节:美洲知更鸟的蛋是蓝色的。雏鸟破壳而出后,雌鸟和雄鸟特意衔着一片片的蓝色碎蛋壳飞出来,扔得远远的。为什么这样做呢。书中模拟的采访对话中,鸟妈妈说出了真相:为了防止鲜艳的蛋壳颜色吸引高空翱翔的猛禽注意,威胁到小鸟宝宝的安全。

我想起在网上看一位美国教授的生物学课时,听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蛋壳的颜色其实具有保护色的作用,比如居住在洞穴中的鸟类,蛋壳就是普通的白色,因为没有捕食鸟类能看到它们的巢。在旷野筑巢孵蛋的鸟类,往往蛋壳上面有灰褐色的斑点,这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会被天敌看见,知道这个巢里有刚出壳的雏鸟。

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大概叫廷伯根吧,他在野外研究一种红嘴鸥时发现:雏鸟出壳后,鸟妈妈总是仔细地用嘴把蛋壳碎片翻过来,有斑点的那面朝上,而洁白的蛋壳里面则要朝下。廷伯根一开始不明白雌性红嘴鸥为什么都有这种行为。于是他在雌鸟飞离鸟巢后,自己爬了上去,把雌鸟扣好的蛋壳,一片片又翻了过来,变成了洁白的一面朝上。然后猫在旁边等着看,会发生什么。没过多久,天空中飞过来几只猛禽,盘旋在红嘴鸥的巢上空,跃跃欲试。果然是蛋壳白色的一面更显眼,引起了天敌们的注意,知道这个巢里有雏鸟了。

故事三:为何大城市反而成了麻雀的避风港?

在开头我说过,鸟叫在大城市里成了奢侈品。这还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更糟糕的情况是,在广阔的田野和乡间,鸟类反而没有了立足之地。比如麻雀,我们在城市里还经常能见到成群的小麻雀,从树梢上一跃而起,可在大多数中国农村,麻雀一度几乎绝迹了。为什么?这要从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说起。

我们都知道,农业生产有三大生产要素:种子、化肥、农药。农药中最常见、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类就是DDT。DDT是一种有机氯类杀虫剂,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虫剂,在20世纪上半叶为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人们在广泛使用这种农药来给农作物杀虫时,却忘了一件事——生态是个完整的系统,食物链将物种们联系在一起。

虽然DDT能有效杀灭各种昆虫,但这些体内含有DDT的虫子,会被它们的天敌——鸟类捕食。不幸的是,化学毒素在生物体内的遗留,每当被消费者摄入时,浓度不但不会稀释,反而还会升高。也就是说,体内含有DDT的虫子,当麻雀等小鸟吃掉后,DDT在血液中的浓度会提升N倍,很可能就会让麻雀等小鸟中毒而死。而还有鸟类会捕食麻雀,比如雀鹰、伯劳、喜鹊等,它们吃了中毒的麻雀,DDT的浓度到它们的血液中又会升高N倍,于是这些鸟类也难逃中毒的命运。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发现,很多农田附近,到了春天都听不到鸟叫,也见不到小鸟在天空中飞翔了。联想到天空飞过的喷洒农药的小飞机,她怀疑DDT为主要成分的农药,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罪魁祸首。1962年,她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人类第一次意识到,我们的工业农业生产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重要的影响。《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成了全人类环境保护运动的宣言,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斗争,多数国家都立法禁用了DDT。如果不是雷切尔·卡逊的研究,可能地球上的鸟类早已遭遇灭顶之灾了。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本关于鸟类和保护自然的绘本《为什么鸟儿不歌唱?》,分享了关于鸟类的几个科学小故事。有意思的是,就在读过这本书的第二天早上,猴叔居然是被布谷鸟和喜鹊的叫声吵醒的。看来即使在大城市里,也还有鸟儿们在歌唱,只是我们联结大自然的感官不知不觉地变迟钝了。

《为什么鸟儿不歌唱?》,文[美]丽塔·格雷,图[美]凯那德·帕克,翻译周英,广西师大社魔法象2018年5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会飞翔的小小歌唱家——关于鸟类的一本书和三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