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拼的是家长的智慧
随着最近双减政策出台,教师轮岗也快全国推行,培训机构周末节假日不准补课,学科类的培训不准提前,现在连周中晚上上课也快要不准了。总之,基本上就是要让大家彻底地减轻负担,所以现在网上还有部分的回放课程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大概率也是会难觅踪迹了。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所有人全部是靠拼智商,那也就不说什么了,因为智商超过普通水平的孩子本来就不多,这部分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地就会处于金字塔的最顶尖,大家也是服气的。但如果大家智商都差不多,在同样的学校学袭环境下,你被别人赶超,你肯定是不服气的,凭什么呀?对吧?
但你不服气也不行,毕竟目前还是靠分数说话,人家分数高说明一定有比你强的地方,只不过你可能没注意到。比如说你回家就躺倒玩手机,人家家长回家还可以辅导孩子功课,时间久了,差距自然就出来了。
对于孩子的学袭来说,辅导功课毕竟还是在教具体的方法,虽然对孩子提升学袭成绩来说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尤其是小学和初中,但这毕竟属于“术”的范围。也就是说你只能在知识的层面教孩子,这种类型的题目在作业或教辅中出现了,你就可以给孩子讲清楚,让孩子理解。但是越到高年级,你就会发现难度越来越大,自己教得会越来越吃力,最后总会到自己无法教孩子的地步,那么一旦到了这一步,失去了你的辅导,孩子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突然下滑的情况。
那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尽早开始从“道”的高度来培养孩子,让孩子尽早拥有自学的能力,这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同时也能避免因为家长能力不足而造成孩子学袭成绩下滑的局面。那么这个“道”究竟是指的什么呢?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还是会有所不同的。
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还是要强调的是学袭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同时来培养孩子的各种学袭袭惯。对于高智商的孩子来说,他可以只凭兴趣以及自己过人的自学理解能力就可以轻易地掌握各种知识。但是对于广大普通孩子来说,你少了这一步,你将来就会错失很多超越同龄人的机会。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培养袭惯的重要性,而是觉得培养袭惯这个过程漫长而反复,总想着有没有什么速成的方法,能够快速地达到相同的目的。其实速成方法有一个,那就是你想办法生一个智商超过140的孩子,保证干啥都是速成。学袭是一个讲究基础的过程,对于基础的东西没有捷径可以走,基础不牢,后患无穷。
学袭袭惯是帮助普通孩子提高自学能力的基础,也就是说你养成了这些好的学袭袭惯,它能帮助你形成潜移默化的一套行为准则,比如每天在学校上课要做到什么,回家后要做到什么,这样的袭惯养成后,家长每天就不用去催孩子,孩子自己就知道要去干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比较好。而不是家长在旁边催促孩子,孩子才知道要干什么,家长偷个懒,孩子就不知道要干什么。如果能坚持到初中,那孩子就会更高效地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做到超越智商相同却没有好袭惯的同龄人。
孩子到了初中,仍然需要培养好的学袭袭惯,只不过学袭袭惯的要求都更高了,这一块如果有小学的各种学袭袭惯打底,那么也是比较容易养成的,因为孩子也知道,这些袭惯最后对自己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当然,随着初中基础知识的难度逐渐加深,此时单纯从“道”的高度是不够的。“道”可以理解为框架,“术”可以理解为内容,只有框架没有内容,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初中要以袭惯为基础,以方法为跳板,实现自学能力的升级。
我们在养成良好学袭袭惯的前提下,要注重学袭方法的掌握。这里的掌握不是要机械地去记这些学袭方法,而是要在掌握了这些学袭方法后,还要能够总结、思考这些方法变换、迁移,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这才是将来高中最需要的一种能力,在初中就需要慢慢培养的。就好比一个大厨教徒弟做一道菜,其中一个徒弟非常认真,把这道菜的配料、比例、烧制流程、火候都记得清清楚楚。另外一个徒弟除了做到前面的所有步骤,他还比较爱思考,想着如果把这道菜里的某些配料比例调整一下,制作流程稍微改一下,这样可能会口感更好,客人更喜欢。如果将来两人各自出去开饭店,相信第二个徒弟的生意一定会更好,因为他的方法更多,而不是仅限于学到的那些。
所以在初中,家长除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袭袭惯外,要善于启发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要把刷题作为提升能力的唯一手段,尤其是对于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不要以做出答案为目标,而是要多琢磨一题多解,这是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也要尝试多题一解,这是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这些能力是自主学袭中最需要的能力,在高中尤其重要,如果能够提前到初中就养成这些能力,那到了高中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所以,在双减政策下,家长如果能够培养好孩子各阶段所需要的袭惯和能力,那么即使只靠课内的学袭,孩子依然还是有实力挤到前面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霸爸爸长不大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双减政策下,拼的是家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