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长不思考,孩子不优秀
孩子的学袭生涯其实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教育过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算是通识教育(借用大学的说法),一部分算是定制教育。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学校只能完成通识教育,定制教育完全需要家长来完成。
通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通用的知识教育方法,体现在学袭上就是上课对课本知识的学袭,放学做当日的家庭作业,对一些重要内容的记背甚至是一些测验等等,各科都可以这样去学袭,而且也都是这样在操作,每个学生都知道要这样去学袭,是通用的一种方法。
但是对于每个具体的孩子来说,具体的学袭方法就千差万别了,这主要受两方面的限制。第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不仅因为大脑发育进度的不同,而且每个孩子喜欢的、擅长的知识类型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孩子在具体的学科的学袭中,有的喜欢数学,有的喜欢语文,有的喜欢科学,有的喜欢手工,有的喜欢体育。不仅如此,还因为从小接受的训练不同,有的擅长计算,有的擅长记忆,有的擅长跳舞,有的擅长唱歌。不管是喜欢还是擅长,总之,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这就造成了在学袭某个具体的知识时,每个孩子掌握和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
比如在小学学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有的孩子很快就领会了加减乘除的含义,后面剩下的就是通过一定量的计算训练来增加熟练程度。但有的孩子可能就比较难想明白其中的含义,反复地给孩子讲解甚至是拿一些具体的实物来举例,孩子可能才能慢慢搞明白。如果你用第一类孩子的学袭方法来教第二类孩子,那肯定是没啥效果的,你把一本练习题丢给他,他是不可能很快就能自己熟练计算的。
而另一方面,其实就是家长之间的差异了。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袭时,要么采用自己上学时的一些学袭方法,要么从网上找一些好的学袭方法,然后直接就给孩子用。家长自己觉得好用的方法到了孩子那就未必能继续好用了,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这些方法和孩子本身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来应用的话,是很有可能没啥效果的。很多时候一个具体的学袭方法是必须要经过调整才能适合自己的孩子使用,否则在别人那里是好方法,到你这可能就是没用的方法,不仅没用,有时还会因为很难用而打击孩子学袭的自信心,结果适得其反。
所以为什么说是定制教育呢?就是说涉及到一些特别具体的学袭方法时,家长一定要像高中生学袭那样,不仅是照搬,而且还需要进行思考总结,找出其中适合自己孩子的关键步骤,然后进行移植,这样才能对孩子有帮助。否则就像高中生刷题不改错不思考不总结一样,刷再多的题思维也不会有什么提升。所以为什么在我的文章中很少涉及到特别具体的方法,就是因为因人而异,我觉得好用的方法,对你未必有效。
但是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很多思路,是需要家长去思考的,你只有自己思考了,你才能找出对你孩子最有利的学袭方法,否则方法简单复制就能起作用,那岂不是很多人都可以轻易变成学霸。最近很多家长都在问我要各种书中提到的一些规划、计划、方法之类的,其实没必要,这就好比在做一些思考题时,答案中给出了解题思路,正常情况下按照解题思路,经过自己的思考,都是可以顺利做出题来的。这是优秀学生的做法,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动脑筋,只想抄答案。问题是抄答案容易,那碰到下一道题怎么办呢?再来找我要答案吗?
这里是学霸爸爸长不大的公众号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给您的朋友,谢谢!同时,也希望您能点个赞,设个星标,方便第一时间阅读,同时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到其他群,让更多的家长看到。
想进交流群的家长扫码加微信进群,直接注明:进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霸爸爸长不大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双减政策下,家长不思考,孩子不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