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复制你的时代,所以别让孩子复制你的经验
猴叔常说一句话,孩子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的人生辉煌可能在某个我们听说都没听说,想都想不到的领域。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帮助他打开更多扇门,而不是给他划出一条或几条路。要知道,每当你给他设计出一条路,同时也就是封闭了其他几条路。

最近好多人都看了一个电影《头号玩家》,影片中未来世界最了不起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是网络虚拟游戏“绿洲”的设计师,而全民偶像则是最先在这个游戏中打通关的“头号玩家”。这个噱头真的一点都不新鲜了,在中国,连猴叔这样的70后早就认识到,打游戏可以是个很赚钱的职业,而设计游戏可以缔造一个巨大的产业王国。但是倒回20多年前,哪个家长会愿意看到自己孩子成天泡在任天堂上呢?

20多年前的家长,看不到今天的世界,我们也同样没法预测明天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子。但不幸的是,我们的头脑中却充满了我们年幼时,父母在耳边反复说教形成的,发源于60-70年代的,符合80年代实际的一些“信念”。这些“信念”限制了我们从小到大的自我认知和成长道路,而我们很可能还在用这些“信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说到这儿,必须解释一个概念,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的理由,是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逻辑关系的主观定律。注意两个字——“主观”,信念是你自以为是真的、正确的、绝对的那些认识。

举个例子,一个典型的源自60-70年代,符合80年代实际,如今已不堪一击的信念就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年我们的老师和父母,都一遍遍地给我们灌输这个概念。今天我们发现,学会数理化,照样下岗,而80-90年代没有迷信这个教条的父母,则培养出了姚明、丁俊晖、韩寒、李云迪、华晨宇、柯洁……

再举一个我们这些70-80后自己形成的“信念”。我们上大学时,已经普遍摒除了对电脑游戏的鄙视,我们中间也真的有人投身了网游行业,我们明白了——打游戏并不一定是玩物丧志,可以说是突破了儿时一个信念。

但是当时我们仍然会厌弃那些上网只会QQ聊天,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的女同学们,觉得她们才真正是不学无术、浪费时间。这是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信念”。可如今再看,恰恰是那些啥懂不懂,只会聊天的小女生,创造出了一个最新颖、最时尚的职业——网红主播。比如有些小女生,开直播秀秀时装就能带来亿元规模的淘宝下单,救活了很多中小型服装加工厂,创作很多就业机会,你还能说她们没有价值吗?

我们头脑中这些信念,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信念的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本人的亲身经验;二是观察他人的经验;三是接受信任之人的灌输,如父母;四是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当我们把自己身为父母的职责,定义为孩子的人生导师甚至人生导演时,我们一定会忍不住把大量自己总结出来的信念灌输给他,希望他少走弯路,少栽跟头。但我们有可能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和导演吗?他未来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竞争,所实现的技术,所依存的社会关系,你能预见吗?你的人生经验,未来还会管用吗?

还是用一个我们70-80后最相信的信念来举例子。我们从初中开始,英语就是重要的主课,高考分数的比重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大学时要过四、六级,很多人还拼命考托考G。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让我们深深地相信,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英语是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能。
但是,这个“真理”的颠覆可能马上就要来到了。由于机器学习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翻译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最好的同声传译。很快我们就能实现,通过可穿戴的智能终端,每个人都能做到几十国语言张口就说,语言将不再是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在明天,我们学习外语的方式和内涵,可能会与现在完全不同。

再比如,我们一直都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等价交换。想要什么产品或服务,就要用钱来买,因此我们的选择就是努力多赚钱。这个信念,也将受到挑战。共享经济时代,真的会出现越来越多免费的“午餐”,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共享单车,不属于我们,但我们可以随时享用。
我们可以免费获取很多服务,但我们也要无偿贡献出很多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私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数据。明天很可能不是最聪明,掌握最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人最有价值,而是最与众不同,最能给社会贡献独一无二的服务人最有价值,那么今天孩子的主课成绩上的名次,还是我们要关注的焦点吗?

崔健三十年前就唱过: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你昨天参悟的真理,可能明天就会成为羁绊你的“信念”。孩子们属于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未来。当我们弄明白“信念”的时代局限性这件事情后,我们就不会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我们也不好意思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了。

而最有意思是,明天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不仅属于我们的孩子,也属于我们自己。谁说我们70-80后,一定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定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呢?所谓“代沟”、“代际差异”,可能一样也是一个所谓的“信念”。
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觉察到自己头脑中那些信念的存在,敢于挑战这些信念,敢于用自己不习惯、不擅长的方式思考问题和做事情,并且能够放下身段,向90后、00后,甚至我们的孩子学习,我们就有可能突破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那些条条框框。无边界的思维,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性。而放弃对孩子的灌输,与突破我们自己头脑中自我束缚的信念,很可能是同一个觉悟的过程。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你不能复制你的时代,所以别让孩子复制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