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课程表的背后

邮件、会议、客户、汇报、PPT、报告、表单……结束了短暂的春节假期,回到工作状态的我们,仿佛被人强行按了一下RESTART键,这些的单调重复且无休无止的关键词又回来啦!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体育、校本、品生……寒假仿佛飞逝而过的流星,一转眼孩子们又开学了。头一天带回家的,肯定是一大堆等着包书皮的新课本和练习册,还有一张代表了他们每天生活内容的表格——课程表。

想想你自己,对每日的工作安排表上那些内容是多么的厌倦又无奈,你一定不难读懂,开学头几天,孩子面对那张课程表时,嘟起的小嘴和紧皱的眉头。家、学校、课外班三点一线,预习、复习、作业、考试周而复始,年轻鲜活的生命不得不接受这种单调枯燥的“往复运动”。此时他和你心里想的一模一样,盼望着下一个小长假、长假、暑假的到来,如禾苗盼甘霖。

在这种充满了消极和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两个美丽的真理被一个不完美的形式掩盖了。这两个真理就是:第一,孩子们天生都爱学习,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这些学科本身其实充满了奥秘与趣味,与孩子好奇爱玩的天性并不悖逆。这个不完美的形式,就是以这张课程表为代表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老师们有教学计划在那里摆着,学生数量动辄四、五十人的大班需要管理,我们理想中的小组讨论、研究式学习、翻转课堂、行动学习等等,并没有那么容易在如今的公立小学课堂上实现。但这不代表我们家长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发掘兴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孩子找到课堂知识与大千世界的联系点,和孩子一起实践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它们来思考有趣的问题,解决实际的问题。就拿开学收到的这张课程表来说吧,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讨论,这张看似平淡枯燥的课程表背后,藏着哪些有意思的东西——
1 语文

语文:语是母语,文是文学。语文课可能是孩子们压力最大的课程,因为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业占用的时间往往最多。我常和孩子说:我们的语文课,其实是母语课。母语,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表达形式和思维方式。对母语的字词汇的熟悉和修辞技法的巧妙运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将自己的思想展现给别人。
我用儿子知道的人举例子:为什么郭德纲一张嘴就能逗笑大家?为什么袁阔成讲的评书三国演义那么有意思?为什么刘墉爷爷能吸引几千人聚在大礼堂里听他们的演讲?为什么猴爸能把英文的图画书和故事书翻译成中文,给国内的小读者们看?背后的秘密,就是我们最可爱、最丰富多彩、也最深奥玄妙的母语。
2 数学

数学:数学的核心就是逻辑思维。猴儿子其实非常喜欢数学,但并不代表他喜欢数学作业和数学考试。我常和他聊天:你喜欢探究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喜欢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其实这就是数学的本质。当年我的数学老师曾经跟我说——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学什么?最终你忘掉所有的定理、公式、概念之后,剩下的东西,就是学习数学要学到的东西。
那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些定理、公式呢?因为数学和我们关系会越来越紧密。比如你手机微信里这个聊天机器人“小冰”,背后就是一大堆的算法组合在一起。比如你喜欢的“酷狗音乐”为什么能猜到你喜欢的歌曲,“全民K歌”为什么知道你唱的超过了全国90%的人?背后就是一套数学模型。你的生活中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人工智能的“好朋友”,数学的知识能让你更深地了解这些朋友,更好地和这些朋友一起玩耍。
3 英语

英语:一种外语就是一种思维方式。聊到英语课,猴儿子立刻发起了挑战:你说过人工智能的翻译软件,已经超过人类的翻译了啊,现在我们出国,打开手机上的语音翻译软件就可以交流了,为什么还要学外语呢?没错,口语翻译的工作,电脑一定会取代人脑,说不定将来给我们的大脑植入一个芯片,全人类所有的语言我们就都能流利地听说读写了,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外语呢?
一种语言,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要知道我们并不只是使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大脑也在使用语言这种符号体系进行逻辑思维。电脑能帮我们掌握语言的工具,却无法取代大脑进行思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语言本身不会成为我们跨文化交流的障碍,而我们需要提升的是对不同语种的人的理解与认同能力。我对猴儿子说:比如你的德国表姐和表弟,他们从小学习汉语和德语,头脑中就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作为汉藏语系的人,如果从小学好英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拉丁语系的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将来才能更好地融入多元的百花齐放的地球村。
4 美术

美术:现在画的漂亮不重要,二十年后谁还在画画,谁就是“画家”。美术课是猴儿子心底的痛,因为受过刺激,有了心理阴影。我在寒假冬令营的课堂上问过孩子们:谁认为自己会画画?二十多个小学生中,竟然有不少人都回答:不会画画,画的很难看。
画画的目的,并不是要画得让大家都说好看,而是用画笔展现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情。与其按照别人接受的方式画画,不如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我用两个故事给孩子们讲美术这件事的奇妙。苏斯博士从小就喜欢画画,但他画的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稀奇古怪的动植物。中学时代的美术老师曾断言:你这辈子也当不了画家。但苏斯博士没有放弃按照自己的想法画画,只是再也没去上那个老师的美术课。最后,他成为了全世界几代小朋友都喜欢的绘本大师。梵高近三十岁才开始学画画,到去世也只画了不到十年,他在世时一共只卖出去一幅画,几乎没有人懂得欣赏他的画,但身后却成为了影响人类艺术史的最伟大的画家。
5 形体

形体:别觉得这只是舞蹈。小学课堂开设形体课,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小男生而言,他们恨不得去操场上疯跑才痛快,为什么要穿上舞蹈鞋,站在原地伸胳膊伸腿呢?我跟猴儿子说:当你走在大街上时,有没有发现人们很不一样?有的人站有站样,坐有坐样,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有的人则是弯腰驼背,佝偻着脖子,一步三晃,怎么看怎么像奔波儿灞。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形体没有经过训练。
我告诉猴儿子:我从小走路“外八字”,好多人都说过,这样子很难看,但就是改不过来。大学时非常偶然地选修了一个学期的形体课,我们一帮大小伙子和你们小孩子一样,穿着舞蹈鞋练“擦地”,结果你猜怎么着?不知不觉中我的“外八字”治好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其他的音乐、体育、科学、品生,我就不再一一举例了。这两天正是孩子们最忙的时候,也是家长们感觉压力山大的阶段,但我们永远别忘了,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导师也是最有力的发动机。找时间和孩子一起聊聊他的课程表上那些科目吧,一个好的开头,不妨从一点点兴趣的激发做起。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一张课程表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