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你真能接受吗?
前几天和几位朋友聊起中国与美国教育理念差异的问题,我们一起做了个“游戏”:把心目中的美国家长和中小学老师的教育方法归纳出几个核心词,再把国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归纳几个核心词。结果美国教育中标率最高的几个核心词是:独立、个性、自由和创新,国内教育的热词则是:成绩、竞争、压力和纪律。

有位在美国读过中学和大学的朋友说道:你们觉得美国教育很宽松,美国的孩子很幸福,其实美国学校那套ABCD打分的衡量标准也是学生的命根儿啊,孩子们也一样会有自己的压力和烦心事,家长们也会有种种焦虑。一位海归背景的家长说:你们总觉得美国人都标榜个性,崇尚与众不同,但对家长而言,欣赏别人家孩子和教育自己家孩子完全是两码事。别人家孩子你看到的只是个性化中闪光的那一面,自己家孩子要是处处跟你对着干,叛逆家庭的价值观,那绝对够你受的。

作为没有留学背景的“土鳖”,猴叔在聊天中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我突然想起了我认识的一个美国男孩儿,于是我跟大家分享了他的故事:

这个男孩儿名叫内特·莱特,是一个普通的美国中学六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一)学生。内特的父母离婚了,父亲带着15岁的姐姐艾伦和内特一起生活。内特的业余爱好非常广泛,但并非样样出色,事实上在多数领域他都只是个丑小鸭。他是学校棒球队的右外野手(经常被三振出局);他是学校篮球队的控球后卫(唯一超过别人的是他的“垃圾话战术”);他是学校足球队的守门员(用脸挡出来的射门比用手扑出来的还多);他是学生通讯社的记者(似乎只对八卦话题感兴趣)。

也有一些领域,内特表现出了兴趣和才华:他是国际象棋比赛的常胜将军;他是学校的卡通俱乐部的主力,实际上美术课是他唯一喜欢的课,美术老师似乎也是唯一欣赏他的老师。遗憾的是,他的才华更多表现在了让大人们不喜欢的方面,比如他画的漫画真的很搞笑,却都是用来讽刺他的爸爸、姐姐和班主任老师的;再如他口才远超同龄人,却总用在吹牛、贬损同学、与老师狡辩等方面。而在真正“重要”的方面,比如学习成绩,内特总是徘徊在C和D之间,偶尔得个B都值得炫耀一番。同学们甚至把他的名字当成动词来用——“这次考试你多少分?”“我这回‘内特’(不及格)了!”

我还给大家讲了内特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班主任发现内特的作业太差,要求他重写,为了鼓励他,班主任说:“你我都知道,你有能力把作业做得更好。”狡猾的内特立刻回答:“既然咱们都知道,那为什么我还必须为了证明显而易见的事而多做一次作业呢?”结果是——班主任不仅让他重写作业,还让他去参加辩论赛。

内特为童子军募捐而在社区上门推销包装纸,邻居太太说她不会再为慈善而花钱了,“为了支持孩子们的各种俱乐部,我买过曲奇、蜡烛、台历、毛绒玩具、咖啡壶、相框……我的房子里装满了破烂,我不能再买了!”机灵的内特立刻提议:“为什么不把它们当作礼物送人呢?这样的话您就需要买我这些漂亮的包装纸了。”

我问大家:你们觉得内特这个美国小男孩儿可爱吗?大家一致表示:如果是邻居家的孩子,内特很可爱,如果是自己家的娃,我肯定要好好修理他。正在读本文的你怎么想呢?你会容忍自己家的孩子像内特一样聪明却不爱学习、活泼却总是惹大人生气吗?

对不起大家,猴叔这次是个“套路”。内特·莱特并不是我认识的一个真实的美国少年,而是我和我家猴儿子都非常喜欢一套来自美国的漫画书《成长漫画》中的主人公。最近一段时间,内特的连珠妙语、自恋大话、呆萌表情和倒霉现场,总是让共读的儿子和我捧腹大笑。我觉得,对于小读者,内特可能是个很好的阅读代入对象。通过这个调皮捣蛋、不走寻常路的内特,孩子仿佛找到了知音,潜意识里淘气和叛逆的冲动得到了释放,自己身上那些常遭到大人批评的缺点和不足也得到了心理补偿。当然,国内的小读者也会对内特如此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羡慕不已。

对于我们家长,内特很可能是个“试金石”。我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心态、包容度、开放性和各种底线都会经历一次挑战。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这个纸上的“内特”,那么你就要提醒自己,你家孩子在某些方面或某些阶段很可能会像内特一样——长着一身桀骜不驯的芒刺,随时准备着把你的说教怼回去,让你一次次失望又无可奈何……面对自己家里的“内特”,你还能泰然自若、淡定应对吗?你还能用智慧和耐心去引导、影响,而不是用大人的权威去扼制、压服吗?

无论你家崇尚的是传统美德还是美式教育理念,遵循的是家风家训还是现代理论,教育孩子归根结底就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过程。当你面对孩子时,最终考验的还是你自己的三观和心态。我们不要忘记的是——孩子不是我们的一部分,他有他自己的人生道路。孩子身上,你最看不上的、最不像你的地方,恰恰有可能就是他将来能远远超越父母这一代人的地方。孩子是高飞的鸟,不是牵线的风筝,他的未来或许在某个我们连听说都没听说过的地方等着他呢。

《成长漫画》,[美]林肯·皮尔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你真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