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艺术的方式点燃孩子探索科学的热情
本文是企鹅兰登(中国)儿童出版物主编苗辉(麻瓜灰灰)老师5月31日的在线授课实录。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给孩子科学和艺术启蒙的话题。
我们通常认为,艺术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维度的领域——艺术偏感性,科学偏理性。还有脑科学方面的研究称,人的左脑负责逻辑方面的思维,左脑发达的人思维能力强,比较适合科学研究。右脑负责图形,语言之类的思维,右脑发达的人对艺术的理解力强,比较适合搞艺术。

科学和艺术果真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吗?那么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是不是选了一个,就要放弃另外一个呢?是不是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呢?左脑科学右脑艺术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不必把艺术与科学对立起来。现在有很多新的研究表明,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着一座桥梁,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脑神经学者、作家乔纳·莱勒,一直致力于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对很多伟大艺术家、文学家做了个案研究。比如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当代的艺术家鲍勃·迪伦等。他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左脑还是右脑更擅长创造?爱做白日梦更有利于发挥创造力吗?鲍勃·迪伦是怎么创作歌词?马友友是如何做到即兴演奏的?莎士比亚为何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者?皮克斯是如何创作动画电影的?等等。最后,他得出来的结论就是——科学和艺术是互通的,而且只有科学和艺术互相交融,才能产生最卓越的创造力。

我们国家的高考长久以来实行文理分科。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制造了大批所谓的“文科生”和“理科生”。“文科学”一向以逻辑差、不懂科技被“理科生”嘲笑,而“理科生”呢,又被往往被冠以“一点艺术细胞都没有”的“理工宅”或者“技术宅”。这种认为的二元对立教育方式,阻碍了我们培养出更有洞见、更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不过好一点的消息是,我们已经迈出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有些省,比如浙江,已经取消了这样泾渭分明的文理分科,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
在这一点上,欧美的教育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开放以及包容的姿态。在他们的教育体系中,艺术arts与科学sciences总是在一起的,从来就不是二元对立来讲的。比如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它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地位最崇高的学术中心。再如美国著名的大学都有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A&S,艺术与科学院,或者翻译成文理学院。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套来自英国的儿童图书——OKIDO,这套书的专注点就是儿童艺术与科学的启蒙与拓展阅读。它的中文名字叫做《奥趣多艺术科学馆》。这套书共12册,每册都紧扣一个科学主题来展开,通过故事、诗歌、手工、涂鸦、烘焙、实践、无字漫画等艺术性的版块,来对3-6岁的儿童进行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启蒙。

除了阅读,孩子们还可以进行大量的涂鸦、连线、找不同等益智游戏,还有延伸到书本之外的科学小实验,以及烘焙小课堂。比如在《哇,好吃的》这本书里,讲的是食物的主题,里面讲到了食物在我们的人体里面循环一圈之后变成了便便,那么手工的部分,则是带领小朋友用面粉和颜料“制作”各种各样的便便。听起来有点恶心,不过相信孩子们一定会乐翻天的。

每一本《奥趣多艺术科学馆》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通过不同的板块,带领小朋友一步一步加深对这个科学主题的认识。这些板块都有一些固定的形象来带领。比如这个可爱的蓝色的小家伙是毛毛怪。它最大的特点是爱吃袜子,它是本书最核心的主人公。每一本书的开始,都是这个毛毛怪和小女孩佐伊,小男孩菲利克斯一起经历一个有趣的故事,把这一本书的科学主题带出来。

下图这三个小家伙是奇姆、扎姆和苏姆,他们三个是科学小达人,在每一本书里负责讲明白一个科学道理。比如在这本关于食物的书里,通过科学小达人们有问有答的讲解,小读者就会清楚地知道,食物吃进我们肚子里面之后会发生什么。

这位是瑜伽猴子,它是一个爱做瑜伽,爱做梦,爱思考人生的小家伙。它负责的版块是无字图画故事。

比如有一个段落就是瑜伽猴子做的一个梦,它梦见的深深的海底有一只刻薄的鲸鱼,它的背上有一只小企鹅和一只小海马,它们从一个长长的梯子爬了上去,钻过一个冰窟窿,来到冰面以上,大海结着冰,外面是冰天雪地,它们一出来,就遇见了一只白猫。这个白猫啊,它有多白呢,你可以看看艺术家是怎么处理这个雪地里的白猫。她只画了白猫黑黑的眼珠、鼻子和胡子。这个“雪地里的白猫”的表现方式,真的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有这样的想象力。孩子们看到这样的画面,他们一定都能看得懂,而且还会觉得挺好笑。

《奥趣多》里还有一个固定的小栏目,叫《寻找小狐狸》,这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它就像是我们熟悉的ISPY游戏,让小读者在宏大复杂的背景里找出小狐狸来。锻炼小朋友的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读图的能力。

《奥趣多》里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纸上游戏。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之间玩,也可以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比如这个叫做“太阳之旅”的游戏,两名以上的玩家参与就可以了。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小棋子代表不同的玩家。用骰子掷出点数,按照点数,在这些太空岩石上前进,最先到达太阳的玩家赢得比赛。

在英国,OKIDO是由一位科学家妈妈和一位艺术家妈妈联合创办的。创始人之一苏菲•多瓦是英国的一位拥有双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同时,她也是一位母亲,这位不折不扣的学霸妈妈,一直在探索用简单、有趣、好玩的方式和自己的儿子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另一位创始人是艺术家瑞秋 奥斯塔,她是声噪一时的80年代流行的波普艺术家之一,曾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担任驻校艺术家。OKIDO最初在英国是一个专注于艺术与科学启蒙的儿童杂志,有媒体评论它是全球最顶级的三本儿童杂志之一。由企鹅兰登集团和中福会出版社把它联合引进到中国时,考虑到刊号,以及方便购买等因素,把它改造成了一套儿童图书。

我们不必去假设我们的孩子是要成为一个科学家,还是要成为一个艺术家。或许我们希望他成为一个懂艺术、有艺术鉴赏力的科学家;或者我们希望他成为一个懂科学,能够跟上科技进步步伐的艺术家。或许,我们什么都不期望。只是悄悄地希望他未来不管做什么,从事哪一行哪一业,都有一个充沛的精神后花园,都有一份探索与钻研的精神。希望他的今后的人生,能以科学的精神来对待未知之事,用艺术的精神来对待生活。
《奥趣多艺术科学馆》,企鹅兰登引进,中国中福会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用最艺术的方式点燃孩子探索科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