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天过去时,我又长大了一岁——《冰雪之子》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冬天过去了,一开春,孩子们就又大了一岁。”那时还很纳闷儿,我不是应该在过生日时长大一岁吗?跟冬去春来有什么关系呢?大了之后才明白,老人们之所以看重冬春之际,因为在农耕和畜牧时代,冬天意味着收藏、等待、坚持甚至是减员,春天一到,新的一轮播种—耕耘—收获就开始了,人们在地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各种生命都开始繁衍。而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熬过一冬,往往意味着上天又赐给了一年时光。

而对于天性喜爱玩耍的孩子们,冬天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且不说放寒假不用上课,冬天可以出去滑冰,打雪仗,堆雪人,房檐底下摘冰锥子,放鞭炮,逛庙会,看花灯,还有过年那些天的鸡鸭鱼肉饺子元宵……有时候,孩子们真是不希望冬天过去,也不盼着长大一岁。

这本《冰雪之子》,就是一个关于冬天的童话,讲了一个家庭渡过漫长寒冬的故事和一个男孩儿在冬天里的一场奇遇。故事一开头——“这是奶奶记忆力最漫长的一个冬天……”,渲染了环境,也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但我们从第一页的画面中,却读到了与文字内容存在反差的信息——银装素裹的大地,远处是雪山,近处有一条冰封的小河,一座小木屋前,男孩儿堆了一个很漂亮的雪人,旁边还有一架雪橇,地上是一圈圈的雪橇轨迹……我们从图中读出了男孩儿在冬天里玩耍的快乐,还有一点孤独的感觉。文字与画面的张力,为童话故事的展开构筑了氛围也营造了悬念。

正当我们分享小男孩儿汤姆享受滑冰滑雪的欢乐时,矛盾也出现了,孩子出于玩耍的天性,希望冬天永不结束,而大人为了生存的需要,盼望春天赶快到来。也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小男孩儿出现了,他和汤姆一样,喜欢在冰天雪地中自由玩耍,希望冬天一直延续下去。两个志趣相投的男孩子每天都在一起尽情地玩耍,但每个人的耳边都有着低沉的钟声在隐约敲响——汤姆的钟声是:家人已经无法承受漫长的寒冬了;而冰雪之子的钟声则是:他的冬神爸爸正在焦急的四处寻找他,好赶紧将冰冻的大地换给迟到已久的春神。

在这个特殊冬天里,汤姆不仅收获了一份友谊,还体验了成长重要的一课——自我牺牲。为了所爱的亲人和朋友,奉献出自己的爱物或放弃自己的心愿。为了给奶奶取暖,汤姆劈了自己的滑雪板,拆了树屋的梯子当柴火,更了不起的是,他能忍着心疼安慰大人说:这些东西自己已经不需要了,因为自己长大了。一个原来无忧无虑、自在玩耍的男孩子,有了牵挂的亲人,有了放不下的心事。就在他下定决心放弃自己的心爱的滑雪板的一刹那,责任、担当与自我牺牲的体验,让这个小男孩儿一下子长大了。汤姆了解了冰雪之子的秘密,两个人约定明年初冬再相会,这让汤姆懂得了:人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要敬畏自然,也要珍爱生命、珍视友情。

英国插画家格雷厄姆-贝克· 史密斯为本书描绘了一个精雕细琢的冬天世界,洛可可风格般的细腻笔触,勾勒出梦幻一样的童话世界。比如白雪覆盖的大地,绘者其实是用无数片的雪花构成的,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天上飘落的那些雪花,每一片的形状都不一样,结晶体的构造精美到极致。绘者还别具匠心地在画面中安排了一些动物角色,眼尖的小读者可以找一找,它们都在哪里。呈现环境的大幅跨页与推进情节的小幅组图相结合,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交替出现,带给我们一种电影镜头的即视感。画面中还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比如最后一页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画面,画家就留了一个小机关——春神的孩子是一个衣袂飘飘的小姑娘。汤姆和冬神的儿子留下了一段关于友谊和成长的故事,那么他和这个小姑娘,还会不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

回想老人们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开春了,孩子又大了一岁”。其实这句话不仅是讲季节更替和时间流逝,也饱含了一种期许——希望孩子在身体和心智两方面,都能健康地成长发育。而和孩子一起读一些蕴含着善良、阳光、正能量的童话故事,则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与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的生活历练相结合,启发他们心灵和情感的成长成熟,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正如一首爱斯基摩人的歌谣所唱的:
“母亲们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
好让他们入睡。
正是从这些故事里,
我们懂得了一切。”

《冰雪之子》,文[英]安吉拉·麦克爱丽丝,图[英] 格雷厄姆-贝克· 史密斯,翻译张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当冬天过去时,我又长大了一岁——《冰雪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