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是场马拉松(一)
鸡娃的过程是一个家长重新认识自己和孩子的过程,在鸡娃前家长的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认知都会在漫长的鸡娃过程中被现实一点点地纠正。每个孩子都继承了父母各自一半的基因,但为什么有的孩子成绩超过当年的父母,有的孩子成绩却比当年的父母差很多呢?
在这里抛开基因突变的因素,大部分的孩子的学袭成绩都受到外部环境和内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整个大环境,比如说三十年前,参加补课的孩子只是极少数,大部分的孩子也就以完成课内作业作为学袭任务,虽然课内所学内容比现在要多要难,但也就仅限于此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求也就是“上课听老师的话,好好学袭”这类空洞的话,家长既不懂该如何教育孩子,同时也对学校的老师百分百的信任。
孩子通过在学校的学袭自然分层,一部分好学生考上高中和中专(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当时的中专分数线是要远高于高中的分数线的),差学生就去技校,还有一部分直接走上社会。大家都接受这种现实,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早早地就知道自己将来会走哪条路,家长最多也就是恨铁不成钢,焦虑的心情基本上是没有的,反正不会比种田更辛苦。
反观现在的大环境,当年的农民工二代也进了城、当年的工人二代、城市平民二代等等各种二代都也在城里,沾了时代的光,大家都变得一样有钱了,这时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还像当年的自己那样辛苦,但不辛苦的路主要还是上大学,所以路还是原来那条路,尽管也拓宽了不少(扩招),但走的人太多了,变得拥挤不堪。
外部小环境就是每个家长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确定将来应该去干那些辛苦的活,因为身边总有很多年龄大些的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刺激着你的神经,让你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去试一下,所以才有现在“鸡娃”大行其道。
内部环境就包括家庭环境和个人。家庭环境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如何来培养孩子的环境,个人就是孩子自己对鸡娃的反应。其实这个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由于大环境的原因,鸡娃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所以家长就要正确来面对该如何鸡娃,以及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孩子属于什么层次(赛道),只有这样,家长才能避免焦虑,同时也能尽量少地减少孩子的学袭痛苦程度。
首先第一条,家长要学袭了解孩子在每个生理发育阶段的大脑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开发教育,不要盲目提前教孩子超过他理解范围的知识,不要到处去看所谓“神童”、“天才”的超过认知常理的特例。
你能看到的永远只是现象,你不知道后面的本质是什么,将来的情况又如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少年班”的选拔制度也实行了几十年了,也很少听到有什么特别惊世骇俗的过人之处,和那些一步一步中考高考上大学然后读博出来的人比也没有什么碾压优势,甚至可能还有所不及,所以不要神话“天才”。
第二条,家长要了解哪些知识可以提前学,哪些知识不要提前学。鸡娃是场马拉松,提前加速除了透支体力,并不能帮孩子顺利到达终点。家长需要的是策略,是如何顺利跑完全程的策略。有经验的长跑运动员都知道,前期并不急于和大家拉开差距,甚至不屑于领头,而是混迹于大团体之中,而那些急于表现的人,虽然短期能冲到前面,但体力消耗太大,跑不到一半就得减速,否则也无法跑到终点,半路就得退出。
有经验的运动员到了中期,就会找出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然后紧紧跟随,亦步亦趋,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和其他人逐渐拉开距离。这时那些实力不济的运动员,虽然跟在第一梯队,但已经有些吃力,咬牙跟随。
到了最后阶段,那些真正有实力的运动员就开始逐渐发力,慢慢甩开那些实力不济的运动员,最后冲刺阶段,也就剩少数几个人去争夺前几名,其他的大部分人都被甩在了后面。
其实家长就像是运动员的教练,除了平时的训练,就是在比赛中给他加水、补充能量电解质、加油鼓劲,帮助他顺利到达终点。对于大部分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拿第一应该不是目标,跑完全程才是目标,就好比大部分家长鸡娃,去清北也不是目标,是梦想,考上一本才是目标是一样的。
那该如何跑好这场马拉松呢?今天篇幅有限,下次再说。
具体每个阶段家长孩子该干什么,在我的书《鸡娃宝典》中都有涉及,想了解的家长可以点开下面的蓝色字链接了解详细内容。
这里是学霸爸爸长不大的公众号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给您的朋友,谢谢!同时,也希望您能点个赞,设个星标,方便第一时间阅读,同时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到其他群,让更多的家长看到。
粉丝想进微信群的扫码加微信进群,请注明:粉丝,孩子年级。
想买书的家长也请扫码加微信,请注明:买书。最近新出了几本初中资料合集,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扫码加微信了解情况。
另外请大家不要加微信了啥也不说,问了也不回,现在加微信的家长比较多,为了不占空间,对于加微信后不说话也不回话的朋友直接删除,敬请谅解!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霸爸爸长不大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鸡娃是场马拉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