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爸爸的名义——模范爸爸,从向绘本学习开始
最近微信上流传一个“看图说话”式的帖子,将爸爸的段位与小汽车的档次做了一个类比,“不带孩子还抱怨”的爸爸是“报废车”级的,能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的爸爸则到了第四级“丰田大众福特”,要修炼到顶级“宾利法拉利兰博基尼”的水平,则需要“除了带孩子,别的全包!”

想必这个充满“怨妇”气息的帖子,一定成为了很多年轻妈妈吐槽自己家“娃他爸”的新由头了吧。而我们不用费力也能猜到,年轻爸爸们如何理直气壮地反驳这种类比——能让家人坐上奔驰宝马捷豹的父亲,很多恰恰因为忙事业而成了参与养育极少的低段位爸爸,而开法拉利兰博基尼的炫富小子们,晚上还得去夜店嗨皮呢,哪有在家哄娃睡觉的?
猴叔看来,帖子中反映出的妈妈们的抱怨和针对这种类比爸爸们的回击,都还幼稚得很。比如:爸爸除了生孩子,别的全包,那就是理想的家庭结构吗?爸爸能取代妈妈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吗?

女同胞们要认识到的是:男人是一种有趣的物种,这个物种的缺点是——仿佛永远都他现在所处的位置、所要扮演的角色幼稚一点点,总有一些毛病需要克服;而这个物种的优点是——只要给他机会,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可以不断地学习、进步、自我完善,甚至脱胎换骨。特别是在男人成为父亲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一生中最好的,也是不可再来的成长机会,很多人格上的缺憾,“三观”上的谬误,习惯上的顽疾,都有可能在努力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修补。
猴叔今天就用绘本中的故事为例,和大家一起聊聊,在“爸爸”的名义下,一个男人应该学会的几件事情——
1
平衡家庭与事业
开奔驰路虎的男人,不一定是个合格的父亲;蹬三轮车的男人,不一定是个失职的爸爸。衡量一个男人的事业能力,不要只看他当下掌握的权力和财富(来源可能有多种渠道),而要更多地看他选择的道路和走在路上的姿态。

一个男人,对事业高度负责,说明他的责任心强。那么只要到能意识到“爸爸”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他也一样会对家庭、对孩子、对爱人负起责任。比如《壳斗村的面包店》中的爸爸,他对自己的专业——面包烘焙,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也会偶尔因此耽搁了对孩子的承诺。但他一定会把陪孩子的事放在心上,在面包新品种供不应求的时刻,挂出“今日休息”的牌子,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

在事业上遭遇困难或挫折的时候,男人很可能也会在家庭中表现出压力和焦虑,有时会像《压力先生》中的“爸爸”,变得像头暴躁的熊;有时会像《爸爸的头不见了》中的无头爸爸,人在心不在。对于男人来说,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家庭中充满爱与包容的氛围,特别是孩子对爸爸单纯而坚定的信任,可以成为爸爸迅速“脉动回来”的动力源泉。

2
放下“臭架子”
男人是不是一定要当家里的权威?爸爸是不是一定要在所有问题上都比孩子高明?其实男人最大的聪明就是谦虚,保持一颗虚怀若谷的心,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历久常新;愿意向爱人请教,向孩子学习,反而能让孩子更加钦佩你;遇到矛盾,先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再表态,你说出来的会更容易赢得孩子的信服。

《大嗓门爸爸》里面的这位父亲,无疑是一个反面典型。爸爸可以是家里讨论问题时最后表态的那一个,但不要当嗓门最大的那一个。爸爸的嗓门越大,耐心越差,孩子反而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叛逆。而爸爸自己,也失去了一个宝贵的机会,那就是用孩子的眼光审视并反省自身。
3
爱读书
很多中学生的爸爸,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像无论怎么教育,孩子就是不爱读书,不爱学习。于是爸爸们觉得,只有更加努力地挣钱,送孩子出国,才算是尽到当爸爸的责任——多么荒谬的一个逻辑!

再看一个猴叔推崇的逻辑——爸爸首先自己要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杜绝各种浪费时间的不良嗜好,保持阅读的习惯,并有较好的阅读品味,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书中的知识和思想。孩子在爸爸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喜欢读书,喜欢钻研问题。这样的话,即使在某个阶段或某门功课的学习中遇到暂时的困难,但孩子能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孩子,还需要我们发愁他的学习成绩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这本图画书——《和爸爸一起读书》。
4
偶尔“仰望星空”
爸爸不应做只会低着头拉车的老黄牛,也不应是一个劲儿呼呼往前跑的火车头。孩子的胸怀有多宽广,眼界有多开阔,与爸爸的心灵境界与个人修养直接相关。小时候每天看到父亲读书、品茶、下棋、赏花,和爸爸一起在林荫道上散步,聊聊天地万物、古往今来那些有趣的事情,孩子会在心里铭刻下深深的印象——成熟的男人就应该是这样的。要是天天见爸爸喝酒、打牌、追剧、刷手机、讲段子,孩子在心里也会将男人这个词,与“巨婴”、“葛优瘫”等联系在一起。

典型的例子就是这本《爸爸带我看宇宙》一位牙医爸爸,跟儿子说要带他去看宇宙。父子俩在深秋的傍晚做了一次关于宇宙的“微旅行”,旅行的目的地并不重要,认识了多少星座,也不重要。在这次“微旅行”中,儿子在爸爸的带领下,在熟悉的环境中,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物,用清澈的童心,和最微小的与最浩瀚的宇宙,做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5
超强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许多爸爸提到教育孩子,第一就会想到多给孩子报几个高水平(高价格)的辅导班,让最专业的人士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殊不知,一个孩子所能遇到的,最好的,也是最难得的早教老师,恰恰就是他的爸爸。爸爸很容易成为孩子的第一个偶像。如果爸爸能具备妈妈一样的耐心和细心,还有孩子一般的想象力、幼教老师一样的观察力,再加上老顽童似的幽默感,以及卓别林、周星驰、吉姆·凯利式的表演天赋,这样的爸爸不仅会受到孩子喜欢与崇拜,而且能给孩子带来和妈妈完全不同的感受和质量超高的陪伴。和这样的“超级爸爸”一起玩耍的收益,绝对胜过上任何早教班。

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呢?其实并不高,很多爸爸身上都自带这些属性,只是没有在孩子面前调动出来。我们不妨看看《爸爸那稀奇古怪的睡前故事》中的这位爸爸,他给一对儿女随口编的睡前故事,情节巧妙地游走在两个宝宝最喜欢的元素中间,张牙舞爪的他一会儿是武功高强的公主,一会儿变身邪恶的外星头目,语言、表情、身段虽夸张荒诞却丝丝入扣,让两个小宝宝看得如痴如醉。


回到开头聊过的那张类比图片,猴叔说:爸爸对于孩子的意义,更多地不像一部车,而像一条路,一扇门,一本书,一座山。无论孩子将来要去往多少美丽的地方,爸爸的影响会一直陪伴着他,就像他脚下的路,或许坎坷崎岖,但他不会迷失方向。孩子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广阔的世界都将呈现在他的面前,爸爸应该多为他打开几扇看世界的窗,而不是过早地替他关掉一些大人认为多余无用的门。在人生的某个关键节点,孩子可能会莫名地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这可能对他的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读懂了父亲这本书,或许能帮他多一些睿智,少一些迷茫。如果把孩子的一生比作攀登高峰,那父亲可能就是他要征服的第一座山峰,父亲的水平决定了孩子起点的高度,当孩子攀上人生的珠穆朗玛之时,或许他会在心里涌起对父亲的赞颂:“You rise me up,to more than I can be.”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以爸爸的名义——模范爸爸,从向绘本学习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