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这东西,怎么玩都玩不够,怎么爱都不嫌多——《奇妙的书》

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天24小时,你有多少时间给了手机?有多少时间给了电视(包括在电脑、iPad、手机上刷剧集)?有多少时间给了爱人和孩子?最后,有没有一点点时间留给纸质书阅读?换句话说,如果手机成了你手的延伸,电视成了你的小情人,爱人和孩子成了你“零碎的时间”,那么书籍对你而言是什么呢?路人甲、路人乙吧。

前些天有位网友问我:“猴叔,如何让刚上小学的孩子喜欢读书,觉得读书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呢?”其实猴叔经常被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父母问起类似的问题。我回答这位小学生家长:“因为您家孩子已经上学了,亲子共读的习惯或许已经养成了。但在日益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孩子能否继续保持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家长是否愿意少给孩子报几个辅导班,多给他留一点自由的时间?孩子是否愿意,将这些自由的时间用于阅读?家长是否能宽容孩子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读物?与其说教、规定、提要求,不如垂范。家长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娱乐休闲时间,少看偶像剧、少玩手机,少应酬,多读书。一个有阅读氛围的家庭,必然会培养一个爱书的孩子。”

读书,或许是我们能染上的最健康的一种“瘾”,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交上书籍这个朋友,那么他很可能在未来的一生中都能保有这位“良师诤友”和“知心爱人”。书籍有多可爱,有多好玩,相信每个读书的人都有自己的见解,让猴叔说说的话,估计能吧啦吧啦侃上一两个小时不重样儿。今天,我们不说教,我们用一本好玩的无字图画书来做“小白鼠”,解剖一下“书”,到底有哪些迷人之处。

这本图画书就是杨思帆创作的《奇妙的书》。(熟悉猴叔的朋友会知道,猴叔很少推荐本土原创图画书的哦)书中的画面,一句话概括就是——一本书被小动物们玩来玩去。作者用书这个物体当道具,请动物角色们当演员,做了一系列的“形状游戏”,大小读者都能轻松的从中找到作者的幽默感和想象力。如果要对画面背后的含义做些解读,可能就见仁见智了,就像作者说的:“读者可以解读出只属于自己的版本,也许有人会读出对书的赞美,有人会读出对书的反思,有人会认为只是在传达一种幽默,不管怎么解读都可以,这也是书的奇妙之处。”

虽然作者有言在先,但猴叔还是忍不住地想抛砖引玉,分享一下自己对这本无字书的理解,就当是一个供大家观影时解闷儿的“弹幕”吧。我将书中很多画面,都理解为比喻和化用典故。比如鳄鱼和长颈鹿把吸管插在书里的画面,我当然想起了那本著名的绘本《鳄鱼爱上长颈鹿》,借着这个典故,我们就可以做出一种解读——画面比喻的是,你可以和最爱的人分享一本好书,如同在大热天里分享一杯冰镇饮料。

鸵鸟把脑袋藏在书里,背后就是恐龙的血盆大口。这让我想起作家毛姆的名言:“阅读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而超人兔用书作盾牌对抗大灰狼的画面,有把这个意思引申了一步——书籍能赋予我们对抗黑暗与邪恶的勇气。

大海象与小企鹅以书为支点,压跷跷板,我们可以理解为:在阅读的世界里,不论你是专家还是菜鸟,大V还是P民,都可以平等地对话。小象与猛犸象并排坐在书的沙发上,像是在告诉我们:书记可以让我们尚友古人,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共坐品茶。

狐狸擎着书的旗帜引领母鸡们那页,让我想起了卡琳·谢尔勒的《图书馆里的奇妙事件》中,狐狸请母鸡帮他读书的画面。蜗牛爬进书的大山的画面,仿佛是比如读书如同蜗牛登山,虽然路途漫长,但跬步千里,行则必至。接下来,作者又用乌龟航海和小虫飞天的画面,形容书籍能给每一个弱小的生命插上梦想的翅膀,让我们漂洋过海或展翅高飞。

很多聪明的小读者都会发现,书中存在着一些食物链的关系啊——鳄鱼和长颈鹿,恐龙和鸵鸟、老鼠和蛇、小白兔和大灰狼、狐狸和母鸡、飞鸟和小虫……书在这种弱肉强食的关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是吸引猎物上钩的诱饵,还是消弭矛盾的使者,抑或共渡彼岸的方舟?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各种可能。要我说,书籍确实不可能帮一个人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但毫无疑问,读书可以带给我们奇妙的、不一样的、不会后悔的人生经历。

读书,是一种姿势。我喜欢看你读书的样子。或许哪天,你会在地铁上、火车上,遇到低头读书的猴叔,我也满怀欣喜地盼望着,某天能偶遇正在和孩子一起读猴叔推荐的绘本的你!《奇妙的书》,作者杨思帆,广西师大社魔法象2016年12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书这东西,怎么玩都玩不够,怎么爱都不嫌多——《奇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