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米先生,环球“深度游”——《This is 巴黎》
当提到旅游时,你的第一反应还是报个旅行社,跟团逛景点吗?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远远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了。出门前先买本旅游手册,上网研究一下攻略,到达目的地时再买上一副很小资的手绘旅游地图,用租车自驾、共享单车、背包徒步等方式,把那个地方转个遍……

半个多世纪以前,捷克有一位喜欢旅游的插画家——“米先生”(M·萨塞克),他的理想是:走遍全球,并且用自己的画笔,把一座座风情各异的世界名城,风趣而亲近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于是,诞生了这套开启旅游绘本先河的图画书——“This is……”系列。今天,我们就以这本《This is 巴黎》为例,看看米先生是如何用文字和图画,带着大家深度游巴黎的。

埃菲尔铁塔、塞纳河、凯旋门、卢浮宫……这大概是提到巴黎时,我们立刻浮现出的关键词吧。米先生先用一副马赛克式的大全景,让你远眺了一下这些名胜,然后——话题一转,从巴黎的猫说起,聊到巴黎的人。比起逛那些大名鼎鼎的景点,米先生更愿意带我们先认识一下巴黎的居民,于是我们遇到了门房老太太、举着法棍面包的女士、教会执事、修女、集市里扛着半扇牛的小贩、街头卖艺人、餐厅里的“老男孩儿”、被称为“飞燕”的警察……

在米先生看来,要了解一座城市,转转街头巷尾、结识贩夫走卒,与逛那些风景名胜同样重要。在米先生眼里,每一座著名的建筑,都穿起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今天。在远眺巴黎圣母院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在人行道上画圣母院的街头画家;在仰望旺多姆广场纪念铜柱,感慨拿破仑卓越战功的时候,走来了骑着的高头大马的法兰西共和国卫兵;蒙马特高地的画家们在描摹圣心教堂,要知道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达利等伟大的画家都曾在这里作画呢……

《This is 巴黎》创作于50年代末,将近60年过去了,巴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卢浮宫里多了一座玻璃金字塔,中央集市变成了中央SHOPPING MALL,地铁不再有一等车厢了,骑自行车的警察的绰号也从“飞燕”变成了“蓝色和平卫士”……但米先生用画笔和文字,传递出的专属于巴黎这座城的韵味和旋律,仍然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恨不得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猴叔说: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像当地人一样坐地铁和公交车;去当地人购物的商店和集市,而不仅是OUTLET;逛市民们休闲的市政公园和街心广场,而不仅是外地游客云集的星级景点;吃当地人打牙祭去的街头小店,而不是全程酒店自助餐,或麦当劳肯德基;喝本地原产的啤酒,而不是依云、可乐和百威;与普通百姓们聊天拉家常,而不是只听导游(地接)编故事,讲二手民俗;在礼拜日走进教堂,安静地坐下来,听听管风琴的鸣响与唱诗班的歌声,而不是挎着相机拍两张尖顶建筑就走人。

只有在恬静淡定的心境下,你才会去关注一群流浪猫、一帮玩耍的孩子、路灯杆的样式与邮筒的造型、街头的表演与商贩的叫卖……如果只是赶着去一个接一个的景点,和各类标志性建筑合影,我们与其说是走进了一座城市,还不如说是钻进明信片里转了一圈。

《This is 巴黎》,作者[捷]M·萨塞克,翻译吴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跟着米先生,环球“深度游”——《This is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