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工匠”,更需要未来的“发明家”

刚刚过去的2016年,有一个流行词汇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猴叔理解就是将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并且一辈子都致力于做好这一件事。我们当然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也不妨从小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好习惯,但是,仅有“工匠”就够了吗?

社会要进步,民族要复兴,我们还需要一大批具有“发明家气质”的人。什么是“发明家气质”?就是既敢于妄想,又愿意为实现自己的妄想而付出不懈的努力。如果没有发明家,我们只能给别人设计的生产线当一名优秀而廉价的工人;如果没有发明家,我们只能拆解别人的高科技产品,进行山寨化的“逆向工程”;如果没有发明家,我们即使偶尔有人得个诺贝尔奖,几百年后的科学教材中,也依然鲜见中国人的名字。

读过这部新绘本《天才发明家——爱迪生对福特说了什么?》,猴叔脑子里冒出一句话——或许父母培养不出发明家,但父母却能把孩子的“发明家气质”抑制在萌芽中。我们不妨通过爱迪生与亨利·福特这两位同一时代、同一国度、不同领域的天才发明家的成长之路,看看孩子身上的“发明家气质”是什么样的。

第一,不走寻常路。常规的学校教育只能培养“大匠”,却无法造就“大师”。一个孩子如果在我们体制下的学校里规规矩矩,样样模范,从不会出圈,那么很可能也走不上“发明家”的路了。看看儿时的发明家在干什么?爱迪生在自家地下室里做化学实验,却三天两头引发爆炸;在火车上当报童时,因为做实验,点燃了整整一节行李车厢。亨利·福特的第一座“水车”淹没了邻居的农田,第一架“蒸汽机”炸毁了学校的篱笆。这两个熊孩子,若生在当今的中国,必然是分分钟被家长和老师扼杀的节奏啊。

第二,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电”这个看不见的东西,于是他坚信自己终生要和电打交道,看看到底电都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奇迹。于是从猫尾巴上的铁丝圈开始,电动笔、留声机、白炽灯,一个接一个伟大的发明,让他的梦想照亮了全人类的眼睛。亨利·福特从小就对内燃机械着迷,他的理想就是造一台“汽车”,普通百姓都买得起,可以带着一家人出门旅行。与强化训练出来的匠人不同,发明家,一定是选择自己最着迷的事情作为毕生的追求。

第三,“坚持住,别放弃”的背后,是因为有梦想。爱迪生梦想着用电这个神奇的东西,改变人们的生活,福特梦想着要让汽车走进每一个普通家庭。所谓“梦想”,就是夜里做梦都会想着的那件事,梦想不是被家长和老师灌进脑子里的,一定是从孩子心中的沃土里自然而然地萌发出来的。有了梦想,哪怕无人喝彩,也不会寂寞,即使失败1000遍,也充满快乐。

爱迪生对着亨利·福特猛地一捶桌子,大吼一声“坚持住,别放弃!”猴叔则更想对家长朋友们大喊一声:“给孩子自由,随他去!”除非孩子自己做梦都想学奥数、英语、钢琴考级,不然就别让他们为了我们的想法,为了我们的安全感而消磨自己宝贵的童年时光。

《天才发明家——爱迪生对福特说了什么?》,文[美]苏珊妮·斯莱德,图[美]珍妮弗·布莱克·莱因哈特,翻译徐辰,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我们需要“工匠”,更需要未来的“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