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术”与“道”
前段时间有初中生家长问我,说娃小学成绩还不错,但到了初中就没那么好了,进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排名比较靠后了,关键是感觉学习没动力了,不太想努力了,问该怎么办?
其实看得出来,娃的家长还是比较着急的,毕竟和相同的学霸放在一起比,被碾压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准备说具体该如何做,因为这不是我今天要说的重点,方法当然是有,但毕竟都属于补救措施,能不能见效其实还是要看家长和娃的决心和毅力了。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家长会碰到的问题,因为家长看问题的维度不同,教育的重心不同,最后出来的效果肯定也就不同了。
这段时间我观察群里的小学段的家长,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天几百条上千条的发言都是关于如何学袭各种英语的,包括报哪些机构的班,学什么教材,用什么app,有什么娃在几年级就达到了某某水平,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对数学也就仅限于奥数做什么教辅,语文基本上很少讨论,学袭袭惯之类的看不着短期见不到效果的就更没人讨论了。
其实这些家长对娃的学袭都很上心,也很努力,只可惜他们都只是停留在“术”的高度。我这里说的“术”,主要是指的具体的学袭方法、学袭内容。术很重要,因为你所有的知识都是要通过术来进行积累,但如果仅仅在术的高度花大力气,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有限。
比如很多小学的家长都知道要提前学,要抢这个先发优势,在小学甚至是到七年级,提前抢跑的先发优势还是明显的,但到了八年级开始可能就不一定有用了。因为大部分的家长只会关注娃对于知识方面的提前掌握,却忽略了娃在学袭能力方面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袭的能力,而这些单从“术”的高度是达不到的,必须要从“道”的高度才行。
“道”是什么?“道”就是学袭袭惯、学袭能力。相对于“术”的具体、可量化甚至可视化,“道”更抽象,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我之前经常说的厚积薄发、量变到质变就是指的“道”。
只掌握“术”的学霸,他的成绩取决于他所做过的题,见过的题型,他可以通过提前学、海量刷题来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优势,在平时的考试中,这种优势还是明显的。但到了区分度明显的自招、高中后,真正掌握了“道”的娃就会碾压这种只掌握了“术”的娃。
因为掌握了“道”的娃,他的学袭能力是远超只掌握了”术“的娃,对题目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都非常的强。对于见过的题型,掌握”术“的娃会,掌握“道”的娃同样会,对于没见过的题型,掌握“术”的娃做不出来,掌握“道”的娃通过逻辑思维、分析照样能做出来,这就是能力的差距,这才是实现降维打击的真正原因。
那该如何来从“道”的高度来教育娃呢?首先家长自己要有这个“道”的意识,不要觉得只是学袭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取得自主学袭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才是真正头部的娃应该具有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尤其是自主学袭的能力。
所以从小学开始,就应该首先立足自主学袭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落实到更具体的操作就是对学袭袭惯的培养上,我前不久做了一个小测试,发了一个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每日袭惯打卡小程序,结果发现即使是我把这个程序设定为每日群代办,也没有多少人坚持打卡,有打卡一次的,有断断续续的打卡的,能坚持一天不落的打卡的,非常非常少,还主要是冲着我的后台分析数据去的。
但其实家长们最不重视的袭惯,却是将来初中高中用来超越大部分人的核心动力。但是真等到要用的时候,才发现小学时根本就没有系统地培养,初中高中学袭起来动力不足,费了多少劲,花了多大代价也没能提起来。
所以我看着这些家长每天把力气花在“术”上,却不愿意再多花点时间在“道”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经常看我文章的家长都知道,我其实是很愿意跟大家免费分享我的各种核心知识的,但有些知识尤其是涉及到数据分析和课程教授的,我无法免费提供给大家,我必须通过收费来提供给真正有需求的人。
说到这里,就有人说了,你不就是想割韭菜吗?其实对于这个说法,也只是各人看法不同罢了。比如说很多小学家长可以花几万甚至十几万让娃小学就能把英语学到6000甚至8000词汇量的水平,这个很厉害了,但是高考他再厉害也只能考150分,处于头部的娃(这类娃都是达到“道”的水平),他们即使只跟着学校老师的进度学袭,高考英语大部分都是140+,最多有个不到10分的优势。但是头部的娃数学物理两门课就可以甩这类娃至少100多分,你说你小学花的那么多钱现在看起来是不是被割韭菜割的更狠呢?
但如果有人在我这花几百上千的学如何从“道”的高度教育娃,将来反超同龄人几十分上百分,那就算是被割韭菜岂不是也很划算?所以是不是割韭菜要看对自己有没有用,没用就是割韭菜,有用就是为知识付费。
还有很多家长觉得不就是个袭惯吗?我家娃的袭惯很好,不需要专门养成。下面我就发一张一位家长的真实打卡记录数据,来看看大家觉得的所谓很简单的袭惯能不能做到每天都是自主完成。图表就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的。
我觉得这个娃的大部分袭惯都已经很好了,但到目前为止也很难拿到总分65分的60分以上,所以我才说袭惯养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其中会有波动,会有反复,太正常了,本来脱离舒适区就已经很反人性了,更何况是培养的自主学袭的袭惯!所以必须要有外力来帮忙。
之前大部分家长不认同,我会觉得不开心,后来我也想通了,头部的娃也就只有百分之几的比例,能做到的当然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认知不够,这也符合统计学原理,很正常,只不过我希望认识我的家长能有更多人受益罢了。
这里是学霸爸爸长不大的公众号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给您的朋友,谢谢!同时,也希望您能点个赞,设个星标,方便第一时间阅读。
铁杆粉丝想进微信群的扫码加微信铁粉群,请注明:铁粉,孩子年级。
下面是学霸爸爸的书店,里面有上百套各类图书,总有一套适合你,会经常更新,大家可以识别图中二维码收藏一下,经常去看看,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哦!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学霸爸爸长不大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学习的“术”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