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童年的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独生小孩》

点击上方“猴叔”可以订阅哦

80年代末,中国,太原,冬天。城市笼罩在工业排放的烟雾之中,霾与云连成灰蒙蒙的一片,雪花飞扬,街道、工厂、平房、筒子楼都盖上了一层白雪。叫卖的大叔扛着糖葫芦靶子走过,几个人围在烤白薯的火炉前暖着手。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打着一把伞,蹦跳着走在街上。她跟着人群挤上了一辆25路公共汽车。她知道,姥姥家就在某一站旁边的小街道里。她坐在车上睡着了,醒来时公共汽车已经开到了荒凉的郊外,下车后只有一片树林,和一条不知通向哪里的路……

这是无字的绘本《独生小孩》开头部分的情节。很多和猴叔一样,70年代后期或80年代初期出生在城市的人,都会对这段情节感到无比亲切。熟悉的不仅是街道、大院、公交车和人们衣着的样子,更是那种童年的经历和感受——父母都要上班,我们被一个人留在家里。除了作者已经告诉我们的主题“独生子女”之外,我们还能找到另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关键词——“双职工家庭”。

不论在哪个时代,老人们总是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多幸福啊,想想我们小时候……其实每一代的孩子,都有自己那代人的历史命运,经历了那代人的共同磨难:祖辈生在战乱年代,贫寒动荡,朝不保夕。父辈儿时赶上了大饥馑,青春时代又经历上山下乡。我这一代人,幼时赶上了物质匮乏的尾声;独生子女政策加上父母双职工,让我们饱尝了童年的孤独与寂寞;上学后正值应试教育的兴起,最黄金的青葱时光都是在考学的精神压力下渡过的;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福利分房都没了,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被扔进了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洪流中……

现在我们已经大了,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群体成为了社会经济的中坚,对于童年,我们却一次次欲言又止,是往事不堪回首,还是诗歌、小说的时代一去不返?祖辈有红歌、样板戏、革命小说给他们树碑立传;父辈好歹还有“朦胧诗”、“伤痕文学”用来祭奠青春;我们这一代人竟没有多少书写自己这代人的,优秀的艺术作品。

正因如此,当我第一次读到郭婧创作的这部无字绘本——《独生小孩》时,立刻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朦朦胧胧的画面构造出意境之美,似梦似真般的情节带来了幻想之美,力透纸背的感伤与怀想传递着情感之美,但打动我的还不止这些。这个完全由画面组成,没有一句叙述和对话的故事,触碰到了我深埋在心底的童年时的心灵伤痕,让我有一种冲动——走进画中去,拉起小女孩儿的手,陪她一起做游戏,和她一起说悄悄话,送她回家……我们想帮助这个小女孩儿?其实,我们是想抚慰童年时孤独寂寞的自己……

我说这个“独生小孩”,真的很像我。只不过她长在工业城市太原,我生在首都北京,她是个勇敢的女孩子,我是个羞怯的小男生。你说这个女孩儿也像你?没错,她不止像你我,“独生小孩”是我们70末80初出生的这一代中国孩子的集体写照。记录我们的时代,有人用镜头,有人用文字。郭婧,这位80后中国女孩儿用一支铅笔做到了。

如果能穿越,我很想去找到童年时的那个孤独的小男生,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跟他说:“加油,你是最棒的!”其实,不必穿越时空,童年时的那个“我”,一直住在心里的某个地方,从不曾远去。他倔强而骄傲的眼光,一直在看着我。也正是这个藏在心底的“小男孩儿”,每一天都在给奋斗着的我,传递着默默坚持的力量。

《独生小孩》,郭婧著绘,中信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

猴叔讲绘本

“猴叔讲绘本”每周两期,周二、周四发布。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长按图片,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猴叔讲绘本”。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给童年的自己,一个大大的拥抱——《独生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