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接送孩子的学校门口,还是在家长们的微信群里,大家常常都会聊起上面这类话题。实话实说,比起孩子在学校里过的开心不开心,交了哪些新朋友,学了哪些新本事等等,家长们还是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每次的测验有没有得到满分,哪一科是强项,哪门课需要开小灶,在班里处于什么水平这类问题。
无需责备家长,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小学教育普遍的导向,谁也不可能完全免俗。在这条注定要走的素质教育的路上,我们能努力超脱一点点,多关注一些与成绩关系不大的方面,比如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可爱而有趣的人等等,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家长了。
对于小学生低年级学生,教育的核心目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习惯——大到自我管理、自理能力、学习态度,小到言谈举止、握笔姿势等等;有人说是自信心——一开始就要树立自己必须做到最好的上进心,并通过好成绩的积累,奠定内心优等生的自我意识与要求;也有人说是知识基础,或是学习能力,等等。基于这些认识,老师和家长们联手发明了很多方法,比如各种形式的荣誉和表扬、经常性的测验和评比、显性或隐性的排名次、学习辅助软件的积分、针对薄弱环节的强化训练,以及各种惩罚措施等等。
猴叔说过一句“偏激”的话:“上套拉磨是驯驴,对奖错罚是驯狗”。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灵动的孩子,奖励、惩罚、压力、恶治这类方法不是不能用,但我们千万不要对这些“驯兽级”的方法养成“路径依赖”,以至于把手段本身当成了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猴叔觉得,每学习一门功课,都是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某个知识宝库的大门,带着他们到一个充满了未知和神秘的领域去遨游,眼界打开之后。前进的发动机其实是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他们能在这个领域飞得多高多远,则是我们没法预知的。比如语文,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爱上母语,亲近阅读,将来喜欢阅读用汉语写作的文学、艺术、科学书籍,并擅长使用母语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比如数学,我们的目的可能是数学背后的逻辑思维能力,当一个人把所有的定式、法则都忘光了的时候,剩下的思维方式就是他学习数学真正的收获。越从事,越喜欢——这才是孩子们应该有的学习状态。而不是越学越厌恶——盼着有一天,考完某个试之后,这辈子再也不碰XX书。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导师,而我们这些大人,包括家长和老师,可以成为理想的助教。不妨设想,如果一门课没有老师,只有助教,学生们的学习会是多么困难和痛苦?而一旦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即使没有接受科班教育的机会,也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创造出了不起的成就,这样的例子,你比我知道的还多。
说清楚了兴趣与学习的关系,我们再回到学习成绩这件事。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内容,当然完全可以通过压力下的强化训练来让孩子迅速提高成绩,这跟训练小狗算算术、训练大熊猫骑自行车,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久练久熟。但如果这个“久练”的过程,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可能我们就在今天多得几个100分,排名往前冲的同时,损失了一些长远的东西。等到你家孩子十六、七岁,上到高中,却对什么都没兴趣,只会熬钟点学习,变成一个学习的机器时,你再想帮他找回兴趣,哪里去找啊?
没错,想要当下的好成绩,家长陪着熬钟点,是一定能取得效果的。如果想让孩子一生都爱学习,渴求知识,并能在完成人生的所有考试之后,还能有获取知识、钻研学问的动力,我们就不能滥用那些“驯兽级”的手段。该怎么办呢?猴叔说,太简单了,继续我们曾经和孩子一起做的、最喜欢做的那件事就好——亲子阅读,特别是阅读大量优秀的课外书。
我们要想尽办法,给孩子留出和我们一起读书的时间,以及自主阅读的时间。而我们也要像对待学龄前儿童那样,继续和孩子一起选择好书来读,包括绘本、桥梁书、科普读物、儿童文学等等。要把读书,当成家庭中的头等大事!只要孩子想看书,就给他时间看书,只要孩子想让你给他读哪本书,你就放下手里的一切,和他一起阅读。当有一天,你的孩子突然在某门功课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超常的能力时,你可以欣慰地和别人说:“我家孩子喜欢XX,完全是因为小时候我们一起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啊。”
猴叔今天就给小学生和家长朋友们推荐几套不同领域引发孩子兴趣的,非常好的图画书——
《神奇校车》这套书,有多么神奇,读过的大人和孩子都能感受到。一位科学怪胎、花样频出的卷毛老师,一辆上天入地、能缩小能穿越的神奇校车,一群热情活泼、性格各异的可爱小学生,一次次身临其境的“探索·发现”般的科学历险……能把一套科普图画书写得这么新鲜刺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国小学教育对自然科学的重视,还有他们自由探索的理念,和鼓励孩子突破常规的精神。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科学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而且这种欲望,仿佛无穷无尽的泉源,越是满足,就越强烈。对于小学生,如果识字量足够的话,完全可以自主阅读绘本版的《神奇校车》,之后再读桥梁书版。要是爱看电视呢?《神奇校车》还有动画片呢,让我们忘了“熊大”“熊二”吧!
《谁能吃掉谁》是猴叔今年看过的最棒的自然类科普图画书。北京书展上见到了这套书,我和猴儿子立刻就爱上了,于是果断将第一辑和第二辑一起入手。这套书不仅知识丰富,图片精美,主题鲜明,而且有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就是食物链。每本书讲的都是一个生态系统,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到索诺拉沙漠,从温带森林到加勒比海珊瑚礁,打开一本书后,并不是从前向后一页一页读,而是先选择一个该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消费者作为角色,然后根据食物链的关系,前后跳着读,看看这种动物以什么为食,再看被它吃的动物吃什么,一路延伸下去,从顶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到生产者,还有分解者。
当然,和很多自然科普读物一样,这套书也包含了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题。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撞到食物链的终端,并且发现,这些历经千百万年进化而形成的物种,正在因人类的活动而即将在地球上永久地消失。《谁能吃掉谁》,是小小达尔文们不可错过的知识“大餐”。
《可怕的体验》是一套来自英国的“人文科普益智桥梁书”,好啰嗦的定义,其实概括成四个字,本套书的主题就是——“千万别当……”。这套书会带着小读者穿越回到古埃及,当一位至高无上地法老王,或是在古罗马当一个骄傲而普通的罗马步兵,体验一下中世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骑士的生活,也有可能变身海盗,或者是公主。
更吸引小读者的是,这套书中包含了侦探训练指南和间谍速成手册。书中不仅介绍了大量关于侦探和间谍的知识,比如证据搜集、脸谱辨识、密码翻译、易容术、化装术等,还有很多颇有挑战性的趣味谜题。这些情境化、专业化的谜题,是小读者挑战脑力、放飞想象力、满足好奇心的绝佳场合。有了这套书,你家里那成天播放穿越剧的电视机可以歇会儿了。当我们和孩子一起乘上想象的翅膀,在文史百科知识的海洋里纵横驰骋时,我们会发现,最棒的“穿越”,就是放飞自己的想象力!
有人说,美术课就是画画。不全面,美术至少包括两部分,一是创作,二是欣赏,我猜像猴叔一样喜欢欣赏美术作品(也包括绘本),喜欢了解艺术史和艺术家的故事,却不擅长自己动笔描画的,应该大有人在。对于小学生也是一样,不妨从启发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开始,慢慢让他们爱上线条、色彩和空间,然后再学习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LOOK!》系列就是一套非常适合美术启蒙的绘本,作者是英国人吉莉恩·沃尔夫。作者选取了不同时代的世界名画作为欣赏的对象,然后借助几个小读者都能理解的角度来引领我们欣赏这些名画,并带我们领悟美术的一些技法和规律。每本书都是一个特殊的欣赏角度,比如线条的运用、光线的运用、人体的姿态,以及画家们玩的形状游戏等等。这套书,特别适合在第一次带孩子看画展之前或者之后来阅读。我们和孩子都需要重新定义“美术”这个概念,美术可不是买一本秘密花园,然后仔仔细细地填色那么简单哦!
您和孩子如果任何问题要问猴叔,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中回复信息与猴叔联系。业内人士交流,可直接与猴叔本人微信联系“WJ-SSP”。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猴叔讲绘本
免责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
正余弦-最专业的少儿教育资源网 »
想要当下好成绩,就让孩子熬钟点,想要他一生爱学习,就陪他多看课外书